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8篇古诗出自蓟北门行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白话译文
胡虏列阵横行在北方荒原,胡星闪耀血腥的精芒。报信的羽书速如惊电,示警的`烽火昼夜燃烧。调兵谴将的虎型竹符急救边难,武装战车森森而行。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孟冬季节风沙漫天,旌旗被风沙凋伤。画角阵阵悲鸣海月,征衣不脱,漫卷天霜。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出自蓟北门行翻译:
胡虏列阵横行在北方荒原,胡星闪耀血腥的精芒。报信的羽书速如惊电,示警的烽火昼夜燃烧。调兵谴将的虎型竹符急救边难,武装战车森森而行。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孟冬季节风沙漫天,旌旗被风沙凋伤。画角阵阵悲鸣海月,征衣不脱,漫卷天霜。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出自蓟北门行字词解释:
⑴出自蓟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
⑵虏阵:指敌阵。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精芒:星的光芒。两句意为: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⑶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两句意为: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⑷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这两句意为: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⑸明主:英明的皇帝。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⑹毂: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⑺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⑻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⑼开营:设营,扎营。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见《古今注》。
⑽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两句意为: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⑾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两句意思: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⑿楼兰:古国名。
⒀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⒁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
⒂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中心大意:
北游蓟门时所作的这首诗歌颂了反击匈奴贵族侵扰的战争,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这篇出自蓟北门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出自蓟北门行》作品介绍
《出自蓟北门行》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41首。这首诗属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北游蓟门时所作的这首诗歌颂了反击匈奴贵族侵扰的战争,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出自蓟北门行⑴
作者: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⑵。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⑶。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⑷。
明主不安席⑸,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⑹,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⑺,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⑻,开营紫塞旁⑼。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⑽。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⑾。
挥刃斩楼兰⑿,弯弓射贤王⒀。
单于一平荡⒁,种落自奔亡⒂。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出自蓟北门行》注释
⑴出自蓟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
⑵虏阵:指敌阵。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精芒:星的光芒。两句意为: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⑶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两句意为: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⑷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这两句意为: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⑸明主:英明的皇帝。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⑹毂: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⑺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⑻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⑼开营:设营,扎营。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见《古今注》。
⑽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两句意为: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⑾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两句意思: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⑿楼兰:古国名。
⒀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⒁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
⒂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出自蓟北门行》属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北游蓟门时所作的这首诗歌颂了反击匈奴贵族侵扰的战争,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出自蓟北门行》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出自蓟北门行》繁体对照
卷164_41出自薊北門行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耀精芒。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
推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兵威沖絕幕,殺氣淩穹蒼。
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孟冬風沙緊,旌旗飒凋傷。
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單于壹平蕩,種落自奔亡。收功報天子,行歌歸鹹陽。
胡虏列阵横行在北方荒原,胡星闪耀血腥的精芒。
报信的羽书速如惊电,示警的'烽火昼夜燃烧。
调兵谴将的虎型竹符急救边难,武装战车森森而行。
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孟冬季节风沙漫天,旌旗被风沙凋伤。
画角阵阵悲鸣海月,征衣不脱,漫卷天霜。
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前言】
《出自蓟北门行》属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北游蓟门时所作的这首诗歌颂了反击匈奴贵族侵扰的战争,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注释】
⑴出自蓟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
⑵虏阵:指敌阵。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精芒:星的光芒。两句意为: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⑶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两句意为: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⑷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这两句意为: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⑸明主:英明的皇帝。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⑹毂: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⑺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⑻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⑼开营:设营,扎营。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见《古今注》。
⑽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两句意为: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⑾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两句意思: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⑿楼兰:古国名。
⒀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⒁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
⒂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翻译】
胡虏列阵横行在北方荒原,胡星闪耀血腥的精芒。报信的羽书速WWw.sLkJ.org如惊电,示警的烽火昼夜燃烧。调兵谴将的虎型竹符急救边难,武装战车森森而行。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孟冬季节风沙漫天,旌旗被风沙凋伤。画角阵阵悲鸣海月,征衣不脱,漫卷天霜。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颇有先声夺人气势。“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石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
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飘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诗人用《九歌・国殇》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
贯串于上述紧凑情节中的,是各种生活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活跃其中的,有交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箫鼓的节奏,旌甲的辉光等。尤其是疾风起,沙砾场,马瑟缩,弓冻凝的边塞风光画面,“神气光舞”(陈祚明语),“分明说出边塞之状”(朱熹语),更为此诗增添了艺术光彩,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上述画面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而位于其中心的,则是壮士的英雄群像。不只征骑、分兵、缘石径、度飞粱、吹箫伐鼓、执旌被的严峻时刻,他们的形象也十分耀眼。尤其是时危世乱之际表现的忠节,更突出地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
鲍照没有边塞生活的直接经验,却写出了成功的边塞作品,很可能是因为他善于把自己积累的北方边塞生活的间接知识和前辈作家的创作经验艺术地结合起来,他能自出心裁,自显身手,为南朝诗坛开出一朵奇葩,说明他对庄子《逍遥游》“有待”、“无待”的境界,是很领会的。
后世评价:
1、是当时政令躁急,臣下有不任者,故借此以寓意。言平日无谋虑,边隙一启,曰征骑、曰分兵,皆临时周章,以敌阵之精强故也。天子之怒,固是怒敌,亦是怒将士之不灭此朝食。故从战之士相望于道。当斯时也,虽有李牧辈为将,亦不暇谋矣。死为国殇,何益于国哉!(吴淇《六朝选诗定论》)
2、明远能为抗壮之音,颇似孟德。(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
3、此拟立功边塞之作。前八用逆笔先就边境征兵,胡强主怒叙起,为壮士立功之会写一排场。中八落出从军,铺写途路劳苦。朔方早寒,故多在寒上设色。后四,收到立节效忠,偏以不吉祥语,显出无退悔心,悲壮淋漓。(张玉b《古诗赏析》卷十七)
4、此从军出塞之作,蓟北多烈士,故托言之。起四句,叙题有原委,简洁。……起边师,救朔方,皆分明交代题事。“严秋”十二句,写边塞战场情景,激壮苍凉悲慨,使人神魂飞越。“雁行”以下,一字不平转。“时危”四句,收作归宿,为豪宕,不为凄凉,以解为悲,从屈子来,陈思、杜公皆同。(方东树《昭昧詹言》)
5、作边塞诗,用十二分力量,是唐人所祖,结与弃席四句同调。(钱振伦注,钱仲联补注集说校《鲍参军集》引王壬秋评)
作者资料: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文帝十一子刘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