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写春景的诗(孟浩然写过哪些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8篇孟浩然写春景的诗,欢迎大家分享。

篇1:孟浩然写春景的诗

写春景的诗【1】

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1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1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写春景的诗【2】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诗句

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6、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7、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8、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1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1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描写春景的诗句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2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篇2:孟浩然写的诗

有关孟浩然写的诗

孟浩然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哪些诗句是他的作品呢?一起看看吧。

有关孟浩然写的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途次望乡》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途中遇晴》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导漾自嶓冢,东流为汉川。——《送王大校书》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送崔遏》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送卢少府使入秦》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荆门上张丞相》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自洛之越》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秋登兰山寄张五》

南纪西江阔,皇华御史雄。——《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游凤林寺西岭》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洞庭湖寄阎九》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武陵泛舟》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李氏园林卧疾》

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岘山饯房琯、崔宗之》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寒夜张明府宅宴》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大堤行寄万七》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初春汉中漾舟》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他乡七夕》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九日怀襄阳》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高阳池送朱二》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韩公父常为襄州使)》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送洗然弟进士举》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一作口号赠王九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赠王九》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经七里滩》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秋宵月下有怀》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示孟郊》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登总持寺浮图》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登万岁楼》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田家元日》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洗然弟竹亭》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篇3:孟浩然写的诗

孟浩然写的诗

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6、《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7、《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8、《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9、《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10、《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1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15、《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6、《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7、《秦中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8、《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9、《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篇4:孟浩然写的诗

孟浩然写的诗精选

《春晓》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春汉中漾舟》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大堤行寄万七》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襄阳公宅饮》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登望楚山最高顶》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附加阅读:《春晓》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乎感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会觉得诗中别有天地。而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篇5:孟浩然写的诗

孟浩然写的诗:春中喜王九相寻 晚春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孟浩然写的诗: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写的诗:与诸子登岘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字在 一作:尚在)

孟浩然写的诗: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写的诗: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篇6:孟浩然写的诗

春中喜王九相寻/晚春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与诸子登岘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字在一作:尚在)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篇7:孟浩然写的诗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赏析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

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如今到了洛阳,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足以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自己的挚友呢。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孟浩然《春晓》赏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

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赏析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场,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孟浩然于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于张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绍兴),诗即作于此时。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居然将承平时代那种淳厚世风与人情味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谁能说它是一味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呢?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可谓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自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确评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咏菊意味

爱菊。他的田园诗中涉及到菊花的有五首,《过故人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也最能体现孟浩然的情怀的一首。《过故人庄》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做客所写: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菊花的出现是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看似只是一种自然的故人之间约定,好似和咏菊无关,可如果看看历史中真实的孟浩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中那含而不露的咏菊意味了。孟浩然四十岁进长安,应进士不第,后又因“不才明主弃”(《岁末归南山》)触怒玄宗,以至终生仕途黯淡,平生抱负难酬,于是他便将兴致彻底转向山水之间,后虽入了张九龄的幕府,或许因为此非其志所在,时日不长就又飘然而去了。纵观孟的一生经历,虽初有入世之愿,但最终彻底走上了出世之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隐者。

由此可见,菊花是《过故人庄》这首诗的灵魂。和梅、兰、竹一样,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特殊象征意味。因为它有百花凋谢时傲然独放,花期过后败而不落的精神,故而被中国诗人赋予了临霜绽放、清操独标的品格。它的这种独特品性,在文人笔下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显得更为人性化,因而也就成为了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自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它就不断地被中国文人热情地歌颂着,例如,李世民(“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李白(“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王安石(“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文天祥(“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朱元璋(“忽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曹雪芹(“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等人,因境遇和身份的不同,对菊花寄予了各个不同的情思,使得菊花之执著、清傲的形象和品格更为美好、丰富,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使菊花具有了隐者的超脱和人的灵性。

从隐者的定义出发,孟浩然和陶渊明都是神如菊花的,但二者之间的区别却也显而易见。陶的诗多外露清寒之姿,内含清苦之意,虽自然,终有不平无奈,读来总给人以隐痛和惆怅的感觉,透出魏晋时期凄怆的气息。陶诗之所以如此,那是朝政时局的黑暗和自身政治理想相矛盾造成的。先是因门阀制度形成的不平等,让他受人歧视,以致不堪为吏,后又分别受惑于桓玄、刘裕,让他彻底对当时的政治绝望,故而在“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归田园居》其五)后,产生了“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同上)的轻松,进而产生了“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哭夕短,已复至天旭” (同上)的欢愉。但无论是轻松也罢,欢愉也罢,其底色毕竟是“怅恨”。

而孟浩然的诗,则让人能感受到一种从容不迫、大度自然、恬淡祥和的盛唐气象。在孟诗中常多“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秋登南山寄张五》)的欢娱。对此林庚先生精辟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六朝人的生活是隽永的,唐人的生活是活泼的。前者是深刻,后者正是浪漫与健康。”正是这种差异性,造就了陶、孟之间的本质区别。另一个原因在于二人生活质量上的差别。陶渊明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故有《咏贫士七首》之叹和《乞食》之悲。而孟浩然的生活则是不用煎熬于肚子的问题,在他的一些诗中,我们可以听到牢骚和愤懑,但绝无饥寒之哀和“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咏贫士七首其四》)的凄惨。总之,虽然二者都是因政治的失意而彻底地走上隐逸之路,二者诗的风格在许多地方也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菊花的爱是不一样的:前者爱得深沉,后者爱得从容,前者是“道”的追求和维护,后者则是生活化的自然意兴的.表达。

正因为如此,作者在《过故人庄》中,不加雕饰地流露出“就菊花”,也就显得异常恬淡自然和不露痕迹了。其隐逸思想也以一种彻底生活化的方式,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并且达到了一种神形兼备,内外统一的物我(菊我)两合、物我(菊我)不分的境界。这正如闻一多先生在《说唐诗》中评价的那样:“孟浩然可以说是能在生活与诗两方面足以与魏晋人抗衡的唯一的人。他的成分是《世说新语》式的人格加上盛唐诗人的风度。”

参考文献:

[1]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韦凤娟. 悠然见南山 [M] . 济南: 济南出版社,20xx。

孟浩然《留别王维》赏析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赏析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这首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是多么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诗人望庐山,思伊人,多么想留在庐山归隐呀,然而却没有,为什么呢?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现在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自然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篇8:孟浩然诗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古诗《书怀贻京邑同好》

年代:唐

热门大全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