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1篇李白《江上吟》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江上吟》全诗赏析
《江上吟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江上吟⑴
木兰之枻沙棠舟⑵,玉箫金管坐两头⑶。
美酒樽中置千斛⑷,载妓随波任去留⑸。
仙人有待乘黄鹤⑹,海客无心随白鸥⑺。
屈平辞赋悬日月⑻,楚王台榭空山丘⑼。
兴酣落笔摇五岳⑽,诗成笑傲凌沧洲⑾。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⑿。
【注释】
⑴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⑵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⑶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⑷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⑸妓,歌舞的女子。
⑹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⑺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⑻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⑼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⑽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⑾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
⑿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白话译文】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李白开元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汝询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因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名气也不如将近酒之类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江上吟》全诗翻译赏析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两句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思的高度自信和自负——兴酣以后,执笔赋诗,可以摇撼五岳,凌驾沧洲。言其笔力雄健无敌,可雄视百代,蔑视一切,充分表现了李白高度的自信心,高旷不群的海洋般的胸襟,峭峻的高山般的气质。诗句气势豪放,匠心独运。
出自李白《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①凌:凌驾。 ②沧洲:泛指江海之地。
译文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赏析
《江上吟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因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名气也不如将近酒之类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李白《江上吟》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释:
此诗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时作。江,指汉江。
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
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妓,歌舞的女子。
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沧洲,江海。
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凌,凌驾,高出。
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黄鹤:指黄鹤楼的传说。据《南齐书·州郡志》载: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因而命名为黄鹤楼。《太平寰宇记》则说是费文祎登仙,曾驾黄鹤在此休息过,故名。
海客:《列子·黄帝篇》有则寓言说,古时海边有一个人,非常喜欢鸥鸟,每天清晨到海边常有成百白鸥飞集在他身旁。有一次,这个人的父亲要他捉一只鸥鸟来玩玩。他再去海边,鸥鸟就不再飞来了。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这两句是说,即使修炼成仙,也要待黄鹤飞来,才能乘之飞入仙境;而我宁愿作海客,日与白鸥为伍,顺应自然,不存欺诈之心,物我为一,心旷神怡,这不比作神仙更自由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更不在话下了。心胸旷达,气势豪放,酣畅恣肆,感情激扬。
译文:
玉兰木做桨,乘坐神奇的沙棠船,划动名贵的木兰桨,在汉水泛舟,船头和船尾,悦耳的玉箫和金管声声吹奏。
让我们喝上千杯万盏美酒,一醉方休。船儿随着波涛荡漾,动人的歌妓,一展那美妙的歌喉。
天上的神仙,离开了黄鹤,又怎能在太空翱翔,怎及我坦荡君子,常能与海鸥同游。
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
我乘着酒兴下笔挥写,巍巍五岳也得一摇三抖,我作成诗歌纵声高吟,仙境蓬莱在我脚下俯首。
功名若粪土,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呵,并不持久,就像那浩浩东去荡荡南折的汉水,绝不会向西北流。
赏析:
《江上吟》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时作。江,指汉江。诗题一作“江上游”。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虽然讲得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则是很中肯的。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诗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
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虽然讲得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则是很中肯的。读着《江上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贪恋酒色,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王琦说:“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李太白文集》卷七《江上吟》注)。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玉壶吟》李白全诗赏析
《玉壶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抒写了“壮心惜暮年”、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并以丑女效颦为喻来表现自己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抑郁和愤慨。
玉壶吟⑴
烈士击玉壶⑵,壮心惜暮年⑶。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⑷。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⑸。
揄扬九重万乘主⑹,谑浪赤墀青琐贤⑺。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⑻。
世人不识东方朔⑼,大隐金门是谪仙⑽。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⑾。
君王虽爱蛾眉好⑿,无奈宫中妒杀人!
《玉壶吟》注释
⑴玉壶吟:李白自创歌行。据《世说新语·豪爽》记载:东晋王处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赏的一种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玉壶吟》即以此为题。
⑵烈士,壮士。
⑶壮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⑷涕:眼泪。泗:鼻涕。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⑸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谒(yè):朝见。称觞(shāng):举杯。御筵:皇帝设的宴席。两句意为:当初我奉诏入京朝见皇帝,登御宴举杯畅饮。
⑹揄(yú)扬:赞扬。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万乘(shèng)主:这里指唐玄宗。
⑺谑(xuè)浪:戏谑不敬。赤墀(chí):皇宫中红色的台阶。青琐:刻有连琐花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⑻朝天:朝见皇帝。飞龙马:古时皇帝有六个马厩,其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马。这里泛指宫中的良马。敕(chì):皇帝的诏书。敕赐:皇帝的赏赐。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两句意为:上朝时经常换乘皇家马厩中的飞龙名马,手拿着皇帝赏赐的名贵马鞭。
⑼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他曾说:“古人隐居于深山,我却认为宫殿中也可以隐居。”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
⑽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很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
⑾嚬:通“颦”。这两句是用丑女效颦的典故来揭露当时权贵庸碌无能而又装腔作势的丑态。
⑿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玉壶吟》白话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玉壶吟》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朱谏曰:“按《玉壶吟》者,以篇首二字以为题,白所自为之辞也。是供奉之时,被力士、贵记谗间,将求还山之日欤?”
《玉壶吟》赏析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赏析: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因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名气也不如将近酒之类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李白诗歌江上吟赏析
李白
木兰之ど程闹郏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诗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
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虽然讲得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则是很中肯的。读着《江上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ど程闹邸保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
李白《江上吟》翻译赏析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简析:
《江上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
注释:
⑴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⑵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⑶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⑷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⑸妓,歌舞的女子。
⑹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⑺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⑻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着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⑼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⑽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⑾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
⑿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译文: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李白开元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汝询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诗歌赏析: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因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名气也不如将近酒之类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
清人王琦评曰:“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李太白文集》卷七《江上吟》注)
李白《白头吟》全诗翻译赏析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乐府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白头吟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①落花句:指已落之花,羞于重返故枝。
②白头吟:乐府楚调曲名。《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准备娶茂陵的一个女子为妾,他的妻子卓文君作了一首《白头吟》,以表达自己的哀怨,相如因此取消了娶妾的打算。
乐府诗《白头吟》约写于早年游成都时,表现了李白对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这两句是说,东流之水绝不会回头向西,已落之花羞于再返故枝,夫妻分离以后,便难望重新结合了。写得情辞婉转,哀婉感伤。
译文:
成都锦江水向东北流去,水波上荡漾着一双鸳鸯
雄鸳鸯筑巢在汉宫树,雌鸳鸯戏弄秦草芳地
雌雄鸳鸯宁同万死碎绮翼
也不忍心在云间两分张
此时皇后阿娇正因失宠而妒嫉
独坐在长门宫,日愁夜涕
为了挽回皇上的恩宠
不惜用重金买司马相如的词赋,而使汉武帝回心转意
司马相如作赋得了黄金,富了,有钱了
男人就是喜新厌旧,容易生异心
某一天司马相如将要聘娶茂陵美女的时候
卓文君因此写赠白头吟
东流水难作西归水
落花辞条羞于见故林
兔丝固然无情,随风东西倾倒
谁使女萝枝天条,而来强行萦抱
两草犹如一心,人心却不如草
别卷起龙须凉席,任它落满灰尘,长满蜘蛛网丝
留琥珀枕倒是可以留着,也许会有旧梦重温
倒出去的水再收回就难以满杯
抛弃了的妻妾也难以重新回来
古往今来,得意者不相辜负的夫妻
恐怕只有青陵台边的韩凭夫妇
译文二:
浩荡的锦水向东北流去,浪波上,荡漾着一对鸳鸯。
雄鸟栖息在汉宫的树巢里,雌鸟鸣叫在秦庭的草地上。
宁可千万次粉碎那美丽的翅膀,也不愿在云间两情隔断。
这时候,阿娇正怀着如焚的忌妒,独坐在长门里,愁望着夜色降临。
她痴心地等待着皇恩的眷顾,哪可惜花千金买相如辞赋。
相如作赋后得到了黄金,男人的心却总是喜心厌故。
有一天他要娶茂陵女子了,文君写下了泣血的《白头吟》。
东去的流水再不会西归了,凋谢的桃花怎能再上枝头?
兔丝是一种无情的植物,在风中它只会任意倾倒。
谁曾想女萝枝应运而生,在岁月的波折里两相缠绕。
两颗草都能够一心一意,人的心怎么就不如野草!
别卷起那一床龙须席子,就让它恣意地结网生丝。
且留下那一对琥珀枕头,说不定有旧梦悄悄来袭。
泼出的水再收时不满杯了,负心人哪里能回心转意?
自古得意的人相亲相恋,只有那冤魂化蝶的韩凭夫妇了。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前游成都时,感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而写的。同时,穿插了汉武帝、吕尚和韩凭夫妇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并对得意相负的人们进行了鞭挞。
评析:
《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楚调曲。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大量用典,情理交融,诗意缠绵,余音袅袅。李白在这首诗里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历史故事作了深刻的开掘,改变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从中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中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都是蜀郡成都人,他们的爱情佳话就诞生在这里。当年,贫困的司马相如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与新寡的卓文君相遇。相如以一曲《凤求凰》,赢得了文君的芳心。当俩人的爱情受到来自卓家的阻碍时,文君毅然和相如私奔。鸳鸯,水鸟名,善于行走和游泳,飞行力也强,羽毛华丽,因止则相偶,飞则成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比喻男女情爱。杜牧有诗云:“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苏庠有“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崔珏《和友人鸳鸯之诗》:“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采莲无限蓝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李白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共浴爱河的鸳鸯戏水图。不过,“波荡”一词,预示了下文男女主人公的情爱波折。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相如和文君并非宫中人物,怎么这里出现了“汉宫”和“秦草”的字眼呢?原来,和相如相纠结的,还有一对人儿,这就是汉武帝和陈阿娇。一个“秦”,一个“汉”,以朝代的相隔,喻夫妻的分离。再说,相如和文君在成都过得好好的,怎么就和汉武帝搭上了关系?原来,汉武帝读了相如的《子虚赋》后,就下诏把他召到京城长安去了。文君和相如依依惜别。在汉宫里,阿娇已遭冷遇。巢,筑巢。弄,玩耍。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这是爱情的誓言。文君希望和相如厮守终身,她忍受不了夫妻的.分离。若“云间”喻地位之高,则是阿娇不忍心被打入冷宫。绮翼,美丽的翅膀。分张,分开。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这里正面写阿娇。阿娇和汉武帝刘彻也有一段爱情佳话:小时候,刘彻的姑母馆陶长公主(阿娇的母亲)曾经指着刘彻左右百名侍女问刘彻:“你愿意娶哪个?”刘彻都说不要。后指阿娇,刘彻笑着说:“若得阿娇,愿以金屋藏之。”于是,长公主恳请汉景帝定下了这门亲事。
其实,馆陶长公主原准备将阿娇许给太子刘荣,不料刘荣生母栗姬因厌恶馆陶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了这桩婚事。阿娇和刘彻定亲后,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馆陶转而全面支持刘彻,经常说栗姬的坏话。后太子刘荣被废,栗姬也被打入冷宫。刘彻生母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被立为太子。可以说,刘彻的登基,陈家功不可没;加上阿娇出生显贵,所以性格十分强悍。诗人在“妒”字前面用一个“娇”字,是十分贴切的。那么,阿娇妒谁呢?当然是新宠卫子夫(卫青的姐姐)了。“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阿娇被遣入长门后,每晚都等着刘彻的到来,可是,每次定好的临幸,一次次失约了。她独坐在清冷寂寞的长门宫里,艰难地忍受着漫漫长夜!一个“愁”字,凝聚了阿娇多少辛酸!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出生高贵的阿娇当然不会屈服。史书曾有记载: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曾以黄金百两请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传到武帝手里后,武帝只对文章进行了赞许。那么,阿娇真的是以妒被废吗?问题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只是阿娇失宠之后,她的爱情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但,只。顾,眷顾。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这是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汉武帝自不必说了;那个相如得到富贵之后,也起了喜新厌旧之念。当他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 ,也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啊,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终于有一天,司马相如要娶茂陵女子为妾了,这对文君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想当初,丈夫穷愁潦倒的时候,自己勇敢地背弃自己的名誉和家庭,投身于他,没想到,竟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当然,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一个缩影。文君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她选择了和这个负心人彻底诀绝。在那首相传是文君写的《白头吟》里,文君说:“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皑皑的白雪,皎洁的月亮,这就是我对你的一颗心,一片情哪!没想到,你现在居然生出二心,我只有和你一刀两断了……这字字血,声声泪,敲击着人们的心扉!聘,娶。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这是诗人对《白头吟》内容的高度提炼,同时,也是对司马相如的严厉谴责!水的东流和西归,是地势使然。东去的水,是绝不可能再往西流的;同样,凋谢的桃花也不可能再上枝头!你既然离我而去,就不要再回头;我既然被你抛弃,决不愿和你重归于好!羞故林,指桃花羞于再上旧枝。这里喻夫妻分离后难望再合。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诗人进一步荡开笔墨,把触觉伸向自然。兔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柔,常缠绕于其他植物之上,吸取其养分而生活。故,本来。诗人说,你看看,兔丝这种无情无义的植物,风来的时候,它只能随风摇摆。可是,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当女萝枝和兔丝相遇的时候,它们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再分离。女萝枝,一种寄生于树枝上的地衣类植物,茎呈分歧状,自树梢悬垂而下。萦,缠绕。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这既是对汉武帝和司马相如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实的批判。无情的野草都懂得相亲相恋,为什么人的心就不如野草呢?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女人对爱情是多么的痴心!尽管自己被抛弃,但仍守候着那个远去的破碎的美梦。那床男人睡过的席子,依旧保持原样吧;那对琥珀枕头,也好好地留在那儿吧。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旧梦重圆。一个“莫卷”,一个“且留”,流露出女主人对情感的绵绵情思。当然,“生网丝”又使她感到几分惆怅;“有梦来”又依稀是未来渺茫的希望。这种细腻而复杂的心理,被诗人刻画得丝丝入扣。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从他,任他。网丝,蜘蛛网丝。琥珀枕,用琥珀装饰的枕头。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只有现实能够令人清醒。爱情的美梦,往往被现实击得粉碎。在这个世上,不仅有负心汉,也有背情女。据《拾遗记》记载:吕尚在遇文王前,异常贫贱。他的妻子马氏因为嫌弃他,背他而去。后吕尚佐武王伐纣有功,被封齐侯。马氏请求复婚,吕尚将一盆水泼到地上,令她收取。马氏羞惭而去。看来,爱情的美丽,来自于艰难的守候。复水,将水泼在地上。复,同“覆”。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最后,诗人为我们树立了一道爱情的丰碑。据《搜神记》记载:战国时,宋康王霸占了大夫韩凭的妻子何氏,把韩凭派到青陵台去服役。后韩凭自杀。其妻要求参加葬礼,于是趁机跳入墓中而死。宋康王将夫妻二人分别葬在青陵台的两旁。一年后,两墓上各生一树,枝叶相连,有双鸟悲鸣其上。
如果是得意忘形,何氏成为康王的女人后,说不定就将前夫忘了。但是,她没有忘记那份情意,她坚守着那份忠贞。为了显示她的清白,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一面闪光的镜子,照出了多少人丑恶的灵魂。《白头吟》一诗虽是咏古,却闪烁着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光芒!惟,只。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关注:
1、李白《关山月》全诗翻译赏析
2、李白念家诗
3、李白赏雪杂感
4、赏雪杂感 李白
5、李白唐诗《苏台览古》原文鉴赏
6、李白《金陵城西月下吟》鉴赏
7、李白《江上望皖公山》原文鉴赏
李白《东武吟》全诗赏析
东武吟
李白
好古笑流俗⑵,素闻贤达风⑶。
方希佐明主⑷,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⑸。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⑹。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⑺。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⑻。
乘舆拥翠盖⑼,扈从金城东⑽。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⑾。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⑿。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⒀。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⒁。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⒂,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⒃。
注释:
⑴东武吟:乐府楚调曲名。东武,齐地名,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晋陆机、南朝宋鲍照、梁沈约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叹息人生短促,荣华易逝。
⑵好古句:谓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嘲笑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
⑶素闻句:言向来了解贤能通达之人的风度。
⑷方希句:谓正希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后,急流勇退,如战国的鲁仲连,西汉的张子房。
⑸白日二句:谓自身蒙受君恩。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烛,作动词用,即照耀之义。微躬,自身的谦称。
⑹恭承二句:谓应天子诏书,从村野到朝廷。恭承,应诏的敬辞。凤凰诏,帝王使者送达的诏书。欻(xū),忽然。云萝,指深山隐居之处。
⑺清切二句:谓在宫中任职,悠闲自得。清切,清贵而贴近皇帝的官职。紫宵,帝王之居。迥(jiǒng),远。优游,悠闲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⑻君王二句:二句:谓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声价倍增。凌,升高。烟、虹,借指天空高处。
⑼乘舆句:言随天子出巡,见其地位之高,受宠之甚。乘舆,天子所乘之车。翠盖,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
⑽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⑾宝马二句:谓乘宝马,衣锦绣,外出悠游。宝马句,言所乘宝马美如“绝景”。绝景(yǐng),骏马名。新丰,旧县名。《汉书·地理志》:骊山在南,故骊戎国,秦为骊邑。高祖七年置。颜师古注: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像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
⑿丝桐:代指锦瑟。
⒀因学二句:谓效仿汉扬雄,向天子献诗赋。《汉书·扬雄传》: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
⒁天书二句:言天子下诏书赞赏主人公的诗作,从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天书,皇帝的诏敕。片善,即小善。此处为谦词。清芬,高洁的德行。此处指文才声誉。
⒂金马: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人名)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诏金马门。《史记·东方朔传》: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此处代指朝廷。
⒃黄绮:商山四皓的简称。
译文:
我素来好古,喜欢姜子牙与周文王那样的风云际会,媸笑流俗,社会上均称我有贤达之风。
我喜欢辅佐明主,成功后便长揖辞退,不恋权位。
白日在高高的天空,我这卑贱的身子只需要些许微回光。
突然恭承皇上的'凤凰诏书,请我侍候翰林,顿时风起云萝之中。
我清切的歌声得在紫霄迥响,优游禁宫,到处通达。
君王赐以好颜色,声价高凌烟虹。
跟随皇上乘舆拥翠盖,扈从在皇宫。
骑上宝马,不逊古代的绝景好马,身穿锦衣,出游新丰。
依岩闲望松雪,对酒奏鸣丝桐琴瑟。
我也学那扬子云,在甘泉宫献赋。
皇上诏书表扬我的片善之言,使清芬之文四播海内。
归来咸阳城,往来谈笑者皆为王公大臣。
自从辞去金马翰林,顿时飘落如飞蓬。
宾客一日比一日疏少,玉樽也常常是空。
只是文才犹可倚持,不惭世上雄豪。
闲暇之时聊作一篇《东武吟》,曲尽情未已。
就写这些,聊谢知己,我去寻找黄绮翁等商山四皓了。
此诗写抒情主人公受到皇恩后,无比荣耀,升价倍增,广交王公;一旦离朝,宾客疏散,孤独凄凉;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决心学习商山四皓,隐居山林。
诗分三段。首四句写抒情主人公生平夙愿和抱负。“好古”即好古风。古风,即下文所谓“贤达风”。贤达风即辅佐明主,功成身退。所以“好古”一词下启后三句。“白日”句至“王公”以上二十句写抒情主人公受皇帝恩宠的盛况。这一段又分为四层意思。“白日”四句写承诏入宫,喜出望外。白日、回光、恭承、欻起等词语表达了这种喜悦心情。“清切”以下十句写“君王赐颜色”的无比荣耀。悠游宫禁,天子赐颜色,升价倍增。扈从帝驾,乘宝马,衣锦衣,依岩望松,对酒弹琴,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因学”四句言因献辞赋,天子赏识,其声价倍增。归来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贵族皆纷纷结交。“一去”十句写失去帝宠,离开皇宫后的凄凉酸楚。一旦失势,身如飘蓬,宾客疏散,酒尊空空。无奈之际,自我宽慰:才力可依,不惭文宗。书告知己,学四皓而隐遁。
李白《江上吟》鉴赏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译文]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永久存在的话,汉水也应该朝西北流了。
出自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释:
此诗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时作。江,指汉江。
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
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妓,歌舞的女子。
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沧洲,江海。
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凌,凌驾,高出。
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译文1:
玉兰木做桨,乘坐神奇的沙棠船,划动名贵的木兰桨,在汉水泛舟,船头和船尾,悦耳的玉箫和金管声声吹奏。
让我们喝上千杯万盏美酒,一醉方休。船儿随着波涛荡漾,动人的歌妓,一展那美妙的歌喉。
天上的神仙,离开了黄鹤,又怎能在太空翱翔,怎及我坦荡君子,常能与海鸥同游。
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
我乘着酒兴下笔挥写,巍巍五岳也得一摇三抖, 我作成诗歌纵声高吟,仙境蓬莱在我脚下俯首。
功名若粪土,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呵,并不持久,就像那浩浩东去荡荡南折的汉水,绝不会向西北流。
译文2:
紫玉兰做桨沙棠木制成的船,吹奏箫管的乐伎坐在船的两头。樽中斟满了千斛美酒,船载着美酒歌伎随波漂流。修炼成仙也须待黄鹤飞来骑乘而去,海外的客人无欲无我心随悠闲的白鸥。屈平的词赋千百年来如日月高悬,楚王当年歌舞的台榭早已荡然无存,成了荒丘。兴致酣畅落笔成文撼动五岳,新诗作成长啸傲凌沧海沙舟。富贵功名真的能永久,那滔滔的汉水就应向西北流。
赏析:
诗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
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虽然讲得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则是很中肯的。读着《江上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王琦说:“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李太白文集》卷七《江上吟》注)。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徐永年)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开篇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富贵及庸俗低调的社会现实的蔑视,显露出诗人对自由、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傲岸放达的胸襟。
牐
牐“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诗人所乘的船,所用的桨都是名贵而珍奇的木料制成的,歌妓能用精美的乐器凭着想象吹奏不同凡响的曲子。
牐
牐“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在歌妓美妙的音乐声中,船上的人们斟满美酒,一杯一杯地尽情豪饮,任凭兰舟在江中随意飘荡。
牐
牐“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就算修成了神仙,仍然还有所期待,黄鹤不来,上天也就成了泡影;而我泛舟江上,逍遥快乐,有如在海边生活的人正与白鸥相嬉戏,这不是比那些盼望着黄鹤降临的神仙还要逍遥自在吗?
牐
牐“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想当初大诗人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可他的词赋却能与日月同辉,流芳千古;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亭台轩榭,现在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山丘。
牐
牐“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酒酣淋漓,诗兴浓郁,下笔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可以撼动山岳;诗成后傲然卓立,高旷不群的胸襟可以凌驾于江海之上。
牐
牐“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人世沧桑,宦海沉浮。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人的一生之中说不上要经历几次变迁。功名富贵如果长在,那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汉水也应该往西北流!
李白《梁园吟》全诗翻译与赏析
梁园吟
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翻译:
我乘船由黄河离开京城,一路上黄涛汹涌,雪浪如山,帆船如叶。
航程长,水遥阔,使人生厌,终于到达宋州(今河南商丘)的平台,这是古梁园的遗迹。
在平台作客依然愁思不断,对酒高歌,即兴来它首《梁园歌》。
回忆起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路途遥远,风沙迷茫,何时才能西归京城。
人各有命,天命难违,必须豁达,不必忧愁,且登高楼边赏风景边饮美酒,再让歌女唱我的小曲。
还有剪着小平头的小奴摇扇子,炎热的五月就如同十月金秋,一点不热。
侍女为你端上盛满杨梅的玉盘,再为你端上花皎白雪的吴盐。
沾白盐饮美酒,人生不得意也要尽欢,别学周朝的夷齐品行高洁,不食周粟,我拿着皇上的金子买酒喝。
以前这附近有个潇洒豪勇的主人名叫信陵君,如今他的坟地却被人耕种,可见权力风流是空。
你看现在这梁园,月光虚照,院墙颓败,青山暮暮,只有古木参天,飘挂流云。
当时豪奢的梁园宫阙早已不复存在,当时风流倜傥的枚乘、司马相如那去了?
当时的舞影歌声那去了?均付池中绿水,只剩下汴水日夜东流到海不复回。
想起那些窝囊事就泪流满面,现在有了钱,可是没有颜面回家见亲人。
有钱咱就赌,边赌边喝多痛快,及时行乐,看太阳走得快,还是我的钱输得快。
唱起那伤心的歌谣,寄托我深远的心绪,归去东山高卧,也许还会时来运转,到时候还有机会挽救天下百姓。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这两句是说,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抱旷达和蔑视的态度,就可以免除烦恼和愁闷,只有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才是乐事。诗人以“达命”者自居,高视一切。语带狂放豪纵,却由苦闷而生,愈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
赏析:
《梁园吟》是唐代伟大诗人诗仙李白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大致可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前半偏重叙事,后半偏重抒情。前半追述了诗人离开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向东来到梁园(今河南商丘)做客,和朋友在梁园饮酒抒怀的过程;后半主要是面对荒凉颓圮的梁园,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感,间接抒发出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隐忧。
这首诗一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梁园,一句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平台,春秋时宋平公所建。这两个遗迹,在唐时宋州(今河南商丘)。李白是离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结果不仅抱负落空,立脚也很艰难,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读者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也正像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近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否定了人生积极的事物,自不免消极颓唐。但这是有激而然。狂放由苦闷而生,否定由执着而来,狂放和否定都是变态,而非本志。因此,愈写出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愈表现否定,愈见出系恋之挚。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艺概》卷二)正因为如此,诗人感情的旋律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继续旋转升腾,导出末段四句的高潮:总有一天会象高卧东山的谢安一样,被请出山实现济世的宏愿。多么强烈的期望,多么坚定的信心!李白的诗常夹杂一些消极成分,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就在于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心,这是十分可贵的。
这首诗,善于形象地抒写感情。诗人利用各种表情手段,从客观景物到历史遗事以至一些生活场景,把它如触如见地勾画出来,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苦闷挣扎,冲击抗争,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无情摧残和压抑。
清人潘德舆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贵陡变,尤贵自在。”(《养一斋诗话》卷二)这首长篇歌行体诗可说是一个典范。它随着诗人感情的自然奔泻,诗境不停地转换,一似夭矫的游龙飞腾云雾之中,不可捉摸。从抑郁忧思变而为纵酒狂放,从纵酒狂放又转而为充满信心的期望。波澜起伏,陡转奇兀,愈激愈高,好像登泰山,通过十八盘,跃出南天门,踏上最高峰头,高唱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