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2篇万物有灵诗歌,希望大家喜欢!
万物有灵诗歌
写诗的时候
太阳探过脑袋来
看我写
我写得不好
太阳会不会暗自偷笑
笑我写了一大串错别字
心里怪不好意思怪不自在
我转过身去
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写
我喜欢没有光亮在黑暗中写
在黑暗中写也就是在黑暗中入梦
入梦做个长老,对着山崖念念有词
这样那些树会醒,会转动命运之轮
树根会越狱,树叶会起哄
各种影子会拉扯,翻遍抽屉
倒出一地信件、照片、书签
我这才想起来我有那么多书没看完
有那么多信没回,那么多照片
在墙上摇晃被风吹掉,脱离相框
从饭厅走向窗台,贴近玻璃窗
又被我抓住,我打算随信一起寄出
还有明信片,他们寄给我的,我再寄给别人
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
就像一棵从外地来的'树走进树林
树林摇晃,大地摇晃,这不过是片刻的相抗
融进来,合住,封上口,我累了
倒在一首诗的边沿上,睡着,这时
满天的星斗,流沙河,荒丘,没有一个人
万物皆有灵
天地间任何事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待它好,它也会如你待它好那般对你好。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忠犬八公的故事》。电影里那种深深的真情打动了我。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在很小的时候走丢,被一名大学教授收养。之后每一天早上送教授去车站,傍晚等教授一齐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没有再回到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九年时间里,每一天在车站等候,直到去世。
还有一个是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球为了捡球掉到了水里。恰好被自己家养的那只狗看到了,它从笼中跑了出来,跳到水里把小女孩救了上来。
透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动物都是有灵性的。狗被人们誉为最忠诚的朋友。人们对它的情感很深,而它也懂得感恩,去回报那些对它好的人,这种知恩图报的情感,本应在我们平常人的身上体现,但是动物们却把它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感恩。
世上的各种生物都有着灵性及各种情感。植物也有着它的灵性。
比如向日葵,它因向着太阳生长而得此名,它一天中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日复一日不停地转动着。
又比如含羞草,它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一碰它的叶子它便会立即闭合。它能够预知天气的变化:叶子闭合快,张开慢,就说明这天是晴天;相反,则说明这天为阴天。
那河水清澈见底,连水下的沙石、嬉戏的小鱼都看得一清二楚。小鱼有的自己游来游去,有的成群结队,像是在巡逻。有风的时候,水面上有细细的波纹;没风的时候,水面仿佛一面镜子,把蓝蓝的天空和河边的.景物都映在了水面上。
水面上漂浮着许多游船,那船身红的似火,船顶黄的如金,秀丽极了。游船在岸边停着,像时刻准备带着游客去游览这秀丽的风景呢!
还有那岸上的垂柳,像是长着长头发的姑娘。有的把枝条垂到水面上欣赏自己秀丽的倒影;有的把纸条摇来摇去,像是在随风舞蹈。你看,垂柳又长又密的绿色枝条把后面古色古香的房屋都遮挡住了。
万物皆有灵,让我们好好保护它们吧!
《万物有灵》读后感
《万物有灵》是一本文学艺术价值高,且十分有收藏意义的一本书。书中的内容是《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它利用一幅幅精美的彩色手绘和一篇篇优美的文字,用名物之美诠释中国古典文化精髓,,带给读者深刻的记忆和感受。
在读《万物有灵》时,我不由感叹中国古典文化之美丽,一字一句像是偏偏起舞的蝴蝶,盘旋在栩栩如生的插画上。插画十分生动,让我沉醉其中。古典文化的学习与艺术插画的欣赏相映成辉,让我在素淡的文化学习中感受艺术色彩的魅力。
书中写了很多有趣的动植物,这些生物活泼灵动,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梅”,在图绘中,枝上的梅花白洁如雪,有的还是一个小小的花苞,紧紧缩成一个球,;有的半张着花瓣好似在试探外面的安全;还有的`已经完全展开了雪白的花瓣,向外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大方的展示着自己的韵味。《诗经》中是这样描写它的:“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格式公整板正,句子文雅优美,正是古典文学的一大特点。
既然是古典诗经,那必然是少不了许多生僻字。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有些我甚至见都没见过。比如“鹙”、“觏”、“隰”等。这让我不禁感叹起汉字的复杂多样,和古典文学悠久深奥的历史。
书中除了精美的彩绘图,还有著名的经典诵读专家白云出岫专门来为此书录制了310分钟的音频文件,让我们可以一边听书听讲解,一边阅读。以便于更快更细致的理解书中内容。这为我们读者阅读学习《诗经》提供了便利和新方式。
万物有灵,万物皆有灵性。这本书让我们学习古典文化的同时还提高了我们的艺术素养,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我们平常也可以仔细的去留意身边的生物,发现属于他们的灵性。我们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世间美好生物的眼睛。
生机盎然,万物生灵,留下思缕织线,将清新织成布,为大自然盖上万物的灵力。
晨雾被晨曦掀开面纱,万物唤醒,梨树开满洁美的花儿,似雪飘落。海棠花含苞待放,只留下粉红与雪白清风吹过,樱花漫天飘散,在空中飞舞。一朵朵樱花连成一片,像仙女似的,将他们的粉红绸缎铺在路中,万物如梦初醒。
艳阳高照,小溪淼淼,小鱼,小虾都相继玩起了躲猫猫,在那边,麦浪翻滚着,头上飞舞着欢快的蝴蝶,回荡着燕子的呢喃。风,又一阵吹来花儿的清香,把麦场的景象溶在一起,这一切,是梦?是真?
一场雨下的突然,滴答滴答敲打着绿叶,鲜艳欲滴。太阳出来了,它在与山亲吻,与山融为一体,青与红相融留下美好的祝福与温暖,鸟儿飞过,载着温暖与祝福,并齐前往天涯海角。
万物是景,更是精灵,留下美,也留下生灵,万物即是暖也是灵,万物生灵,更万物有灵。
读《万物有灵》有感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其道德程度如何,是可以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动物这一点来衡量的。 ――印度圣雄 甘地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读到严谨、优雅却有力的文字。其中的力量,源自于作者对人类所保持的可耻的种族观所做的温和却果敢的抨击。在生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动物世界里永远的婴儿,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生物来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Chapter 1
动物有灵魂吗
我与书的作者一样,认为动物是有灵魂的。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位动物学家而是一位牧师,所以可能他书中的宗教类言论大于科学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书的内容远比寻常的科学研究报告来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更会引起我心中的共鸣。关于“灵魂”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灵魂,是在我们活得最战战兢兢且奋发专注的生命阶段里,隐身于各种艰困及脆弱时刻背后的力量。它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自成一个小宇宙,并且以某种程度反映那完整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碎片。
作者希望通过讨论不同层面的动物体验来探讨动物与人的联系,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其他的物种,关心我们共同的家园――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事实上当人们问及动物是否有灵魂时,事实上也在问:他们是否也会努力让生活不只是单纯的奋力求生,而是能活得有尊严、活力和质量。
Chapter 2
生命都有终点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不论在漫长或短暂的一生里都经历了些什么,最后我们都会抵达相同的那一个终点――死亡。
正如作者提到的一只低地母猩猩可可和大象泰瑞莎和崔斯那样,并不是只有人类才会意识到死亡,并不是只有人类会对死亡产生悲伤痛苦的情绪。可可会因为宠物猫球球的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涉及“猫”的事物表现出“伤心―皱眉”的手语情绪表达。象群会因为一头象的死亡会为它默哀,建造安息之所,并且相互安慰。可见动物对同伴的死去也同样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既然动物也会心碎、痛苦,那么当我们人类肆意残杀动物时,是否应该多些慎重少些冷酷。作为深切思考过死亡与人生意义这类问题的人类,其实在早期的宗教传统中就有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关心。例如“罗摩衍那”“不害”;佛教;耆那教徒;《希伯来圣经》等。这些宗教经典,我基本只听说而并没有看过,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十分符合实际的`。
凡是生命,必有终点,任何生命都会有离开世界的一天,谁也不能逃离死亡。但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关心彼此”使离别带来的痛苦减轻哪怕一点点。诚如作者所言:只要我能扩大心中的慈悲范围,生命一定会更美好无忧。
Chapter 3
世界充满神秘
这一章以宠物猫欧罗、边境牧羊犬傻蛋和作者自身经验为例,表达了人与动物一样,都会对未知的神秘事物产生恐惧,敬畏或好奇的情感,即面对未知所有生命都会害怕。如同人类一般,动物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生理或生存需要这样的东西。在它们的脑海中也有奇异的,非物质层面的想象,也就是说动物也会胡思乱想,会思考一些超自然方向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些相对迷信的想法,但不得不说当人们遇到无法以科学常理解释的事时都会往灵异的方向思考,似乎这样能让心情舒服一些,动物也是如此。同时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于动物的灵异事件,可见作者所写的动物与人一样都能接触到神秘世界,所言非虚。
我很喜欢这一章中的一段话,像在黑暗的夜里,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黑的。就像在超意识的黑暗森林里,我们左右人,包括野兽和人类,看起来都差不多,又有谁能分得清楚哪个是野兽,哪个是人类呢?
Chapter 4
心灵在歌唱
“在生命的交响乐章中,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乐手。”
虽然人类最先以理论的形式定义了音乐,并创作了五线谱,以优美悠扬的旋律去表达情感,但这并不代表,音乐就是人类的专属了。很多动物都对音乐有着敏锐的反应,比如农场的乳牛,在听优美的交响乐时,牛乳的产量平均提高了6%。当然在动物之中,鸟类应是名副其实的“乐感大师”了。众所周知,鸟儿们都十分擅长鸣叫,像夜莺一样的鸟类鸣叫声清脆又悦耳,十分动听。虽然鸟儿的音乐短暂而急促,并且不符合从古到今的任何乐谱超脱了音调却仍然美妙。但是鸟儿们和动物们拥有乐感并不代表它们具有高尚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艾利特・豪尔出版的《鸟类生活的领域》中明确鸟类唱歌有其使用的理由:吸引异性以及捍卫筑巢的领地。但动物们也确实会对自己喜欢的音调表现出的喜悦和享受是十分真实的。诚如,()音乐是我们心灵本质的表现,是灵魂的语言,从内心的源泉和洪水中涌出。
Chapter 5
灵魂会被优美所煽动
伟大的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说:艺术包含了“两个灵魂之间的交谈”。
很早的时候,我便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过大象作画。也就明白了人类并非唯一爱好艺术的生物。艺术的产生来自于心灵的渴望,动物与人类一样会产生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人类中有一种艺术家叫做画家,用绘画的形式,以颜色、线条、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动物中也有“画家”,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通过他们的色彩搭配,可以看出它们所蕴含的情绪,所喜欢、热爱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西里,一只14岁、3800kg的亚洲象,它的画作得到了很多专业艺术评价员的赞赏,当他们得知这样张扬、大胆充满幻想的画作来自于一头大象的时候,他们都认为十分不可思议。当然大象并不是唯一的懂得绘画的动物,大猩猩也会绘画,只要有工具它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些图画。
所以动物的灵魂也会被优美所煽动,当然它们并不懂得欣赏艺术,就像大猩猩会吃掉自己所做的画一样。因此动物与我们相似而又不同。
Chapter 6
万物互相关心
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到,在我脑海中有两件令我感到敬畏的事:一是繁星闪烁的星空,一是内心的道德感受。道德我认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自我对书中作者的文字的理解,作者想表述的应该是动物之间的怜爱之心,无关情爱但关乎种族情谊。人类会有好人好事,会有慈善,也会感同身受。同样的,动物的内心也充满了慈悲和关怀,不会对同伴受伤熟视无睹,不会对同伴的虚弱漠然不顾,更不会对同伴的死亡冷眼旁观。查尔斯・达尔文虽然是个优秀的生物学家,但他却在动物的伦理上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他否认动物拥有人一般的“道德观”,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出于本能,并不会如人一般具有智力的反省与识别力。但我认为不应该为这种情感划分等级,怜悯和同情的情绪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存在与不存在。能拥有这样的情感便足以证明动物也会互相关心,读者也不必用动物强者生存的例子来反驳作者万物相互关心的观点,因为动物的杀戮关乎生存,犹如人类工作场合优胜略汰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书中提到的是除竞争关系外的情感,不能因为一些特例反例而推翻已存在的事实。就像人类社会中也有无恶不作的坏人一样。
希望人类能排除对动物人为的障碍,为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做考量。
Chapter 7
一生的伴侣
身而为人,身而为女性,爱情亦是我期待的事物,人类男女之情乃人事常理,动物之间
也是如此,雄性会努力展现自己的力量来吸引雌性,用自己的叫声或毛发讨得雌性的欢心,从而相伴一生,繁衍后代。动物世界中的爱情与人类世界别无二致,有一生一世一双“人”,像狼、寒鸦、鹅都是这样,双方的爱经得起时间的消磨,不论过了多久依然如初见时那般爱的热烈,直到死亡将它们分离;也有混乱的交往,除了一夫多妻更换伴侣,更有甚者会认不出自己的伴侣,例如麻雀,由于体型和毛色相似,它们经常会混肴自己的另一半,常常需要借助特定的鸣叫声调节奏来判断伴侣。
爱是一种期待能与另一个广大而且持久的生命结合的希望,存在于一颗跳动的心灵之中。有人说爱属于神性的,因此在信心、希望与爱这三样不朽的特质中,爱最伟大。
文字来源:叶含笑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我们的`老师,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最为耐心,最忍耐和令人愉快的伙伴。从书中会发现很多乐趣,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勇敢,更加有智慧。
拿起《万物皆有灵》这本书,我一口气看了一大半,听同学说我看起书来就像一个木头人似的,只有手和眼珠在动,那副摸样挺吓人。这本书就主要讲了动物、植物和人们发生过快乐、美好、感人的故事。其中有句话说:“活泼的生命无需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诗人所能描绘的境界更要美上千倍。”所以只有大自然的万物,包括大自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只有大自然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帝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没有东西比她更好,更宝贵了。
世间万物都有它美丽的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灵魂,无论是地上跑的鸡、鹅、狗,天上飞的海鸥、燕子、天鹅,水里游的蝌蚪、小鱼,甚至是路边的石头、玩具木偶,都是有生命的。即使他们多么平凡和不起眼,但它们是人类是密不可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感世界。它们对人类的要求并不高,一旦成为朋友,便会很忠实。万物有灵也有情,就拿我家小狗说吧,它刚刚到我家时,我还有点害怕它,时间一长,我放学回家,它就用身体蹭着我的腿,好像在说:“小主人,今天你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讲给我听听吧!”人与动物之间就是这样,一旦成为朋友,便会很忠实。
当我们在这片智慧的海洋中遨游时,不要忘记,人有灵性,其他万物皆有灵性,我们要尊重和善待与自己共存的世间万物,爱万物才是真正爱自己!
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到,在我脑海中有两件令我感到敬畏的事:一是繁星闪烁的星空,一是内心的道德感受。道德我认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自我对书中作者的文字的理解,作者想表述的应该是动物之间的怜爱之心,无关情爱但关乎种族情谊。人类会有好人好事,会有慈善,也会感同身受。同样的,动物的内心也充满了慈悲和关怀,不会对同伴受伤熟视无睹,不会对同伴的虚弱漠然不顾,更不会对同伴的死亡冷眼旁观。查尔斯·达尔文虽然是个优秀的生物学家,但他却在动物的伦理上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他否认动物拥有人一般的“道德观”,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出于本能,并不会如人一般具有智力的反省与识别力。但我认为不应该为这种情感划分等级,怜悯和同情的情绪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存在与不存在。能拥有这样的情感便足以证明动物也会互相关心,读者也不必用动物强者生存的例子来反驳作者万物相互关心的`观点,因为动物的杀戮关乎生存,犹如人类工作场合优胜略汰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书中提到的是除竞争关系外的情感,不能因为一些特例反例而推翻已存在的事实。就像人类社会中也有无恶不作的坏人一样。
希望人类能排除对动物人为的障碍,为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做考量。
伟大的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说:艺术包含了“两个灵魂之间的交谈”。
很早的时候,我便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过大象作画。也就明白了人类并非唯一爱好艺术的生物。艺术的产生来自于心灵的渴望,动物与人类一样会产生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人类中有一种艺术家叫做画家,用绘画的形式,以颜色、线条、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动物中也有“画家”,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通过他们的色彩搭配,可以看出它们所蕴含的情绪,所喜欢、热爱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西里,一只14岁、3800kg的亚洲象,它的画作得到了很多专业艺术评价员的赞赏,当他们得知这样张扬、大胆充满幻想的'画作来自于一头大象的时候,他们都认为十分不可思议。当然大象并不是唯一的懂得绘画的动物,大猩猩也会绘画,只要有工具它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些图画。
所以动物的灵魂也会被优美所煽动,当然它们并不懂得欣赏艺术,就像大猩猩会吃掉自己所做的画一样。因此动物与我们相似而又不同。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其道德程度如何,是可以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动物这一点来衡量的。 ——印度圣雄甘地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读到严谨、优雅却有力的文字。其中的力量,源自于作者对人类所保持的可耻的种族观所做的温和却果敢的'抨击。在生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动物世界里永远的婴儿,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生物来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我与书的作者一样,认为动物是有灵魂的。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位动物学家而是一位牧师,所以可能他书中的宗教类言论大于科学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书的内容远比寻常的科学研究报告来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更会引起我心中的共鸣。关于“灵魂”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灵魂,是在我们活得最战战兢兢且奋发专注的生命阶段里,隐身于各种艰困及脆弱时刻背后的力量。它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自成一个小宇宙,并且以某种程度反映那完整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碎片。
作者希望通过讨论不同层面的动物体验来探讨动物与人的联系,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其他的物种,关心我们共同的家园——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事实上当人们问及动物是否有灵魂时,事实上也在问:他们是否也会努力让生活不只是单纯的奋力求生,而是能活得有尊严、活力和质量。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不论在漫长或短暂的一生里都经历了些什么,最后我们都会抵达相同的那一个终点——死亡。
正如作者提到的一只低地母猩猩可可和大象泰瑞莎和崔斯那样,并不是只有人类才会意识到死亡,并不是只有人类会对死亡产生悲伤痛苦的情绪。可可会因为宠物猫球球的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涉及“猫”的.事物表现出“伤心—皱眉”的手语情绪表达。象群会因为一头象的死亡会为它默哀,建造安息之所,并且相互安慰。可见动物对同伴的死去也同样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既然动物也会心碎、痛苦,那么当我们人类肆意残杀动物时,是否应该多些慎重少些冷酷。作为深切思考过死亡与人生意义这类问题的人类,其实在早期的宗教传统中就有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关心。例如“罗摩衍那”“不害”;佛教;耆那教徒;《希伯来圣经》等。这些宗教经典,我基本只听说而并没有看过,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十分符合实际的。
凡是生命,必有终点,任何生命都会有离开世界的一天,谁也不能逃离死亡。但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关心彼此”使离别带来的痛苦减轻哪怕一点点。诚如作者所言:只要我能扩大心中的慈悲范围,生命一定会更美好无忧。
“在生命的交响乐章中,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乐手。”
虽然人类最先以理论的形式定义了音乐,并创作了五线谱,以优美悠扬的旋律去表达情感,但这并不代表,音乐就是人类的专属了。很多动物都对音乐有着敏锐的反应,比如农场的乳牛,在听优美的交响乐时,牛乳的产量平均提高了6%。当然在动物之中,鸟类应是名副其实的“乐感大师”了。众所周知,鸟儿们都十分擅长鸣叫,像夜莺一样的鸟类鸣叫声清脆又悦耳,十分动听。虽然鸟儿的音乐短暂而急促,并且不符合从古到今的.任何乐谱超脱了音调却仍然美妙。但是鸟儿们和动物们拥有乐感并不代表它们具有高尚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艾利特·豪尔出版的《鸟类生活的领域》中明确鸟类唱歌有其使用的理由:吸引异性以及捍卫筑巢的领地。但动物们也确实会对自己喜欢的音调表现出的喜悦和享受是十分真实的。诚如,音乐是我们心灵本质的表现,是灵魂的语言,从内心的源泉和洪水中涌出。
这一章以宠物猫欧罗、边境牧羊犬傻蛋和作者自身经验为例,表达了人与动物一样,都会对未知的神秘事物产生恐惧,敬畏或好奇的情感,即面对未知所有生命都会害怕。如同人类一般,动物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生理或生存需要这样的东西。在它们的脑海中也有奇异的,非物质层面的想象,也就是说动物也会胡思乱想,会思考一些超自然方向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些相对迷信的想法,但不得不说当人们遇到无法以科学常理解释的事时都会往灵异的方向思考,似乎这样能让心情舒服一些,动物也是如此。同时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于动物的'灵异事件,可见作者所写的动物与人一样都能接触到神秘世界,所言非虚。
我很喜欢这一章中的一段话,像在黑暗的夜里,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黑的。就像在超意识的黑暗森林里,我们左右人,包括野兽和人类,看起来都差不多,又有谁能分得清楚哪个是野兽,哪个是人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