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7篇分析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大全
1、《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4、《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5、《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6、《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7、《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10、《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11、《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12、《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13、《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14、《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15、《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16、《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7、《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精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十二首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 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
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西山寻辛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晚春》)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请看下列诗句: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
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
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
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还有“清音”、“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
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清谈”、“清思”“清兴”“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
(二)“淡”的意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绿”、“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溪”“河”“川”“潭”“水”等水的意象和“藤”“萝”“竹”“兰”“松”“柏”“杨”“柳”“苔”“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80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
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
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 “秀气”,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此是远景描写;
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
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
如《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
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 “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
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
二、不同凡响的“清”美
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创造了“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表现了山水田园清淡的自然美及诗人醉心于“清”“淡”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独具的“清淡”的诗歌风格。对孟诗“清”的领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自有他的看法,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应是超凡绝俗的清远,是由“清”而衍生出来的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幽”之美
孟浩然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后一直隐盾乡野、娱情山水。他的不少山水田园诗自然流露出他的悟淡隐遁情怀,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美。
如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读,似觉平平淡淡。仔细品味,便觉其魅力无穷。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奇绝的艺术手法,通俗的如白话,但整首诗的韵味却清幽悠远。诗人写春天,只选一个侧面,既没有写五彩斑斓迷人的色彩,也没有写醉人飘香的春花。他只是从听觉角度,他写春天的声音:处处有鸟儿欢快的啼叫,昨夜风雨潇潇,诗人就是用春声来渲染无边的春色,用春声来表现春天美好景象,诗人创造了清幽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言浅意浓,给人以无穷的兴味。 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响。诗的内容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诗中写道:太阳西沉,月亮从水塘那一边升起。在无边美好的月色里,诗人打开窗户,散开头发乘凉,心里无比的闲适,此时晚风送来了荷的花脉脉的香气,诗人甚至真切地听见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的清响。多么清幽的心情,多么清幽的境界。
因此,诗人想到了音乐,古琴,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没有厚重的思想,但诗人的感觉是细腻入微的,诗的音乐味是清幽的。
(二)“清空”之美
“清幽”是孟诗的突出特色,清空也是孟诗的一个风格。李白诗有惊人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王维诗富有艳丽的色彩。孟浩然描绘景物、抒情言志自有一招:他善于用素淡的语言,平淡写出自己的感受,但给人却是自有妙趣,清空寥廊的感受。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川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人写了猿声、涛声、风声,声声敲打着人的心弦。又写了瞑山、冷月、孤舟,色调凄情惨淡。诗人就这样用声和色构建了一种空旷寂廖的氛围,创设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把念友不得,羁旅不归之情写得婉约而动人。
(三)“清远”之美
孟浩然的诗在清淡清幽之中,有时多呈出清远之美,就是说他能在诗中创造出具有广阔空间美和深远韵味美的意境。
又如:《晚泊浔阳望访山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村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诗在广阔宏大的背景上描写韵味的清幽,使诗歌更具有引人的魅力。一二联极有气势,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从诗人悠然遥望庐山的神奇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夕阳斜照里,忽隐约听到阵阵钟声,心中涌起惆怅之情。以“闻钟”结尾,加深了全诗清远的意境。
在孟诗中,还有不少清远与静穆浑然一体的诗作。如《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最后两句写道:“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写凉风、蝉鸣,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清远中包含着静穆,表现了诗人落第后失意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四“清旷”之美
孟浩然还善于用清晰的笔墨写出一种宏大空旷的境界。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乘着小舟,停泊在江中一个烟雾茫茫的小洲上。第三句景物描写,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抬头望云,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最后一句写夜幕降临,高挂在天空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很近。诗人把自己和小舟放置在广袤宁静的宇宙之中,构成了一幅清旷而有韵致的“清江夜泊图”,此时诗人更感到故乡的遥远、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的幽远。
孟浩然也能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前文在谈淡的意象时已经提到,他善于用宏大的场景意象创设一种空旷宏大的意境。
如《彭蠡湖中望庐山》写道:“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友,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风喷成虹。”
首句写辽阔无边的天空高悬挂着一轮晕月,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诗中还写了烟波浩渺的湖水,还写了庐山的壮丽巍峨,红日东升中庐山的美丽,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诗人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写得气势恢宏。
五“清淡”之美
清淡,是孟浩 然诗所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一种风格和魅力,若以中国绘画作比,孟浩然的诗就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墨气氤氲,而墨又分五色,色彩清淡。他善于创造一连串的淡的意象群,在诗中写景状物一般都用淡色,极少重彩,他的诗清淡朴素中蕴含幽远深厚。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写春之色,本应该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却诗中却不见一些色彩,清新淡雅之至,而有韵味无穷。
又如 “莓苔异人间,瀑布作空界。”(《越中逢天太一子》)写瀑布:绿苔满壁,翠色可人。诗人创造的意象是清淡的,笔触清淡之极。 又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荷是色淡而香清,露是明净而清响。
再如他的《过故人庄》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升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清新自然,让人使沐春风。诗人没有一点渲染,以清淡的笔触,描写了绿树掩映、青山环抱着的农庄,洋溢着清澈有味的田家生活和清真、朴素、淡雅、淳厚的故人情谊,整首诗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画,自然朴素,恬淡亲切却不枯燥。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而闻一多则说其“淡的看不见诗。”(《孟浩然》)
总之,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构建了“清”和“淡”的景物、概念意象群,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基本特色,他的诗歌,展现了一幅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和田园画,从而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孟浩
然诗所表现出的“清”之美,奠定了他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在王维之前,成为唐田园诗派的先导,他的山水诗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使盛唐山水诗沿他开辟出来的道路走向成熟和繁荣。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内容摘要]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先导,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关注田园生活,并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应该说,他的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他在诗中创造了“清”“淡”的意象群,形成了其独特的“清”“淡”之风。本文试从其的“清”“淡”意象群的创造和“清”美风格等方面简单作了一点论述。
[关键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群;“清”美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
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西山寻辛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晚春》)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请看下列诗句: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
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
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
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还有“清音”、“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
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清谈”、“清思”“清兴”“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
(二)“淡”的意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绿”、“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溪”“河”“川”“潭”“水”等水的意象和“藤”“萝”“竹”“兰”“松”“柏”“杨”“柳”“苔”“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80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
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
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秀气”,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此是远景描写;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
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
如《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
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
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
二、不同凡响的“清”美
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创造了“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表现了山水田园清淡的自然美及诗人醉心于“清”“淡”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独具的“清淡”的诗歌风格。
对孟诗“清”的领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自有他的看法,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应是超凡绝俗的清远,是由“清”而衍生出来的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幽”之美
孟浩然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后一直隐盾乡野、娱情山水。他的不少山水田园诗自然流露出他的悟淡隐遁情怀,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美。
如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读,似觉平平淡淡。仔细品味,便觉其魅力无穷。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奇绝的艺术手法,通俗的如白话,但整首诗的韵味却清幽悠远。诗人写春天,只选一个侧面,既没有写五彩斑斓迷人的色彩,也没有写醉人飘香的春花。他只是从听觉角度,他写春天的声音:处处有鸟儿欢快的啼叫,昨夜风雨潇潇,诗人就是用春声来渲染无边的春色,用春声来表现春天美好景象,诗人创造了清幽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言浅意浓,给人以无穷的兴味。
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响。
诗的内容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诗中写道:太阳西沉,月亮从水塘那一边升起。在无边美好的月色里,诗人打开窗户,散开头发乘凉,心里无比的闲适,此时晚风送来了荷的花脉脉的香气,诗人甚至真切地听见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的清响。多么清幽的心情,多么清幽的境界。
因此,诗人想到了音乐,古琴,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没有厚重的思想,但诗人的感觉是细腻入微的,诗的音乐味是清幽的。
(二)“清空”之美
“清幽”是孟诗的突出特色,清空也是孟诗的一个风格。李白诗有惊人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王维诗富有艳丽的色彩。孟浩然描绘景物、抒情言志自有一招:他善于用素淡的语言,平淡写出自己的感受,但给人却是自有妙趣,清空寥廊的感受。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川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人写了猿声、涛声、风声,声声敲打着人的心弦。又写了瞑山、冷月、孤舟,色调凄情惨淡。诗人就这样用声和色构建了一种空旷寂廖的氛围,创设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把念友不得,羁旅不归之情写得婉约而动人。
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
1 盛唐前山水田园诗发展概况
早在先秦,《 诗经》中便有一部分提及自然景物的诗,如《 小雅·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小雅·采薇》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都提到了自然景物,这可以看作是山水田园诗的滥觞。而这些所谓的景物描写,常常只是起到“ 起兴”的作用,并非真正对自然景物细致深入的描写。
汉末曹操《 观沧海》通篇写景,山水成为其诗主要的歌咏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山水田园诗的真正的形成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以谢灵运和陶渊明为主要代表诗人,此时山水和田园成为主要的描绘对象,开始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首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中多运用白描的手法,风格自然淳朴,钟嵘《 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1,其诗影响了孟浩然田园诗的创作;而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人,他的山水诗写景细致,常常表达一些哲理,这一点上也对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影响较大。
山水田园诗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初唐的王绩开创了田园诗中的山水诗,在南北朝分道的山水、田园诗开始显现合流的端倪,而在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更是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孟浩然和王维的作品代表了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语言冲淡,诗境明快,诗句流畅自然,似脱口而出,而少精心雕琢之迹,如其诗《 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孟诗中最典型的朴素高远之作,沈德潜叹此首“ 悠然神远”(《 唐诗别裁集》卷一),并评孟浩然“: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2闻一多认为孟浩然的诗是将情感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的”,3这也说明孟诗冲淡的风格特征。
孟诗“ 清芬”“ 冲淡”风格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所谓的“ 唐音”的精髓。 钱钟书先生认为“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诗“ 高明者近唐”,似“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4,但是这显然是现代人理解的`盛唐之音,也可以说是李白、高岑等边塞诗人表现出的昂扬宏大的“ 盛唐精神”,但冲淡清新的盛唐山水诗与盛唐精神在深层内涵上是一致的,与盛唐的河晏海清、天下升平的社会环境相互映衬、相互生发。对于“ 唐音”更准确的理解应该回归到古人的标准,那么宋代严羽的解读就显得更为准确了,他在《 沧浪诗话》中这样写到“: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5在初唐诗坛开始废弃六朝奢靡铺张、丽空洞的宫体诗,改革整顿诗风后,盛唐之音显现出简易平淡、自然轻脱“、清水出芙蓉”的审美范型,而孟诗自然畅达的韵律、浑然一体的意境、清旷冲淡的风格正与当时的“ 唐音”不谋而合。
孟浩然一生布衣,从未出仕,他继承了陶渊明隐逸田园的传统,但是与陶渊明所处的时期不同,孟浩然是处在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的辉煌时期,他难以像陶渊明一样“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甘于只过着在南山下赏菊的生活,盛唐男儿为国家献身效力、争取功名的气概也影响到他,他也想过出仕,在很多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一愿望,如“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送张丞相》),他向张丞相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出仕的愿望,但是最后他还是未能做官,不得不说,这除了运气问题还牵涉到了他的选择问题,他最崇拜的是隐士庞德公,他有着像庞公一样的隐逸情怀,这显然是与他的入世愿望矛盾的,而让他做不了一个像庞公、像陶渊明一样的真正对世事了无牵挂的隐士的,正是那种激昂磅礴的盛唐精神。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也是盛唐的精神影响下的产物。从诗体来看,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古律难分,有不少近律的五古,也有近古的五律和五排。律诗是唐代才形成了的,所以称作“近体诗”6,这一现象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看出孟浩然的诗歌创作是受了当时律诗盛行的影响,这也从侧面让我们看到盛唐诗诗主要的体制特征。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接受程度来看,他的山水田园诗是糅杂了盛世理想与隐逸士人追求的共同体,代表了盛唐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
3 孟浩然与王维
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但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又有很大的不同:严格地来说,孟诗更偏于田园诗,而王诗则更偏于山水诗;他们的诗歌风格虽然都有“ 清”的特点,但孟浩然有别具清幽恬淡的风格特色,王维又另有空静悠远的特点;孟诗多是对田园生活的闲适与满足的感兴,而王诗却更多对景物山水的哲思性的体会。 相近却又不同的诗歌风格决定了这两个人山水田园诗的不同走向,一个是完完全全感性的盛唐之音,另一个却是已经有了理性思考、流露宋调特质端倪的唐诗。
4 结论
从上述几个方面, 我们看到了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被视作唐音代表的合理性:它是盛唐精神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其诗的体制、思想内容、流传与接受程度都说明了这一点;从它与唐音的关系来看,其田园山水诗“ 冲淡”“、清芬”的风格特征正是盛唐之音的内涵;从它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比较中,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能够体现盛唐诗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