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篇《悲秋》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悲秋》古诗赏析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作品赏析
此当是宝应元年秋在梓州未迎家时作。是时史朝义与吐蕃未平,而蜀又有徐知道之乱,故云:“群盗尚纵横。”又云:“家远传书日。”《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②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③。
(首句,悲秋之景。次句,悲秋(,) 之意。三承群盗,思家而悲。四承凉风,作客而悲,下截,皆承客情说。三四,与“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同意。此则其初寄者。后半亦属书中语,时蜀有徐知道之乱,思下峡而不果,后乃携家赴梓州耳。)
①《秦纪》:“群盗鼠窃狗偷。”汉武帝书:“盗贼纵横。”②高鸟句,引兴下句。陶潜诗:“望云惭高鸟。”③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悲秋
在内心深处挖一个深坑
把逃避的种子埋下
用压抑填平
用孤单浇灌
然后
日日夜夜守护着寂寞与忧愁
不在相信生活
大多的谎言与欺骗
我已看透这世界
这灯红酒绿的世界
繁华的背后
是渐渐封闭的`心门
沉默,我选择沉默
在沉默中拒绝
拒绝所有的情和爱
我只是
日日夜夜守护着寂寞与忧愁
在内心深处挖一个深坑
把逃避的种子埋下
用压抑填平
用孤单浇灌
然后
等待下一个秋季
悲秋
时已至秋,北国的冷风却带来了冬的.寒意。
我,守在教室的书桌旁,面对着一排齐头的课本……
原以为,高三也就那样,该过还是照过,谁不曾想,我也不得不向高考折腰。
我想出去闯荡下,不想困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我却很无奈。
脑海里经常想起女友的那句话:就你这样,还想上大学呢?是啊!她学习全校前10,而我却在200名开外,差距确实很大。我很想去追赶,但是对英语我只能说“对不起”正因为如此,我感觉赶上她很难,她一门英语可以高我三四十分。一次次看见那鲜红的分数,我都快要麻木了,但是每次我都不甘心。
高三,我能干什么?
我不想跟我们班新进的复习生那样,去读高4、高5,我想上个好点的学校,走出那个小城,和我的女友一起漫步在大学校园内。
我现在真的在用功学习,但是英语仍是我心中的痛。
我想请大家帮帮我,我想学好英语
相关专题:[秋天][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本诗名句。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悲秋诗句
行走在秋日的街头,心中平添了几分忧郁和惆怅,抬头望天,残阳如血,低头看地,满是枯黄的'落叶,秋天,真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5.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7.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唐·窦巩《秋夕》
8.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9.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10.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2.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13.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14.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5.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1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18.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19.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20.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1.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
23.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24.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25.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26.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28.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29.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30.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1.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张玉娘《从军行》
3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33.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4.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3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3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7.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38.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39.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40.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1.月到东南秋正半。——王国维《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42.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43.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4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45.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46.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47.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48.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9.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50.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1、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6、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7、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苏轼《念奴娇·中秋》
8、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9、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0、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1、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12、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1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14、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6、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1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9、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南陵道中》
20、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21、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2、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2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24、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25、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6、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27、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8、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9、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3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1、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3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3、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34、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35、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36、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37、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8、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3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0、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41、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4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3、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44、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45、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46、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8、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长安晚秋》
49、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悲秋作文
冰冷的风在我身边徘徊,久久地停靠在我身旁。在这萧瑟的季节里,恐怕也唯有她能陪着我了吧。远处,我看见一片叶子从路旁的树上扬扬洒洒地飘落下来,它在半空中旋转,旋转,然后落下。我弯腰捡起它,干枯的脉络已注定了它承受不了这秋煞人的悲伤,随风而落是它无法更改的命运。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
回头望去,那逝去的'岁月里你无邪天真的笑声还在耳边不时的响起,月光下那两个始终不曾分开的身影现在却被断开了……曾经一起看的夕阳仍旧那麽美,现在却成了在地平线上跳跃的悲伤,令我不想也不敢抬起头,因为我怕连它也会割破我的心。我还是那麽胆小,懦弱。
每天醒来枕边都湿成一片,我知道那是为你而流的,可我却在不停地告诉自己那是水。梦中我一次次地看见你甜甜的笑容,听见你肆无忌惮的笑声还有你毫不犹豫转身离开的背影。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是不是我的懦弱让你厌恶,才使这段美好的友谊折断翅膀,得不到应有的美丽。如果是这样,我愿意改变,变得坚强、勇敢,我愿意背着这段折断翅膀的友情去寻找我们应有的美好,即使困难重重,我也不再害怕。
可当我下定决心不再懦弱时,我看见的是你无情而冰冷的双眼。当你告诉我这断友谊结束时,我第一次真正地明白了什麽是害怕。那一刻,我的世界被彻底地摧毁了,我像一个被妈妈遗弃在街角的小孩,只有无尽的害怕。我伸出手,扯住你的衣角,你左手上扬画出一道美丽而悲伤的弧线,我的手被阻隔在半空中,然后,你走了,我哭了……那一天是我的生日。
那一天,我满大街的跑着,孤独,痛苦,悲伤,愤恨灌进我的衣襟,沉淀在我心底。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秋风萧瑟,我站在回忆的街口望着那个狼狈的身影发呆,幻想会有一个人跑过来拉起我的手,然后我们一起回家。但这只能是想……
悲秋诗歌朗诵稿
鸿雁去回几悲秋,落红花萎离人愁。
风霜涤尽浮生泪,茅舍檐下疏影柔。
晨曦御风迟未归,秋来几度寒暑,
不觉迷雾泫窗棂,似是有雨顾。
心开眉欲颦,无语泪先行。
不觉抬首凝望远,遍眸掩珠帘。
芭蕉恨朝雨,垂榕黛意浅,
一缕清风暗香妍,谁把凄凉叹。
眷念如彩蝶,段落似翼翩,
千丝万缕风中舞,血脉紧相连。
追忆丝丝惹心田,萧瑟声声泣远山。
一曲绕梁犹未尽,水调歌头已断弦。
今时一朝秋去晚,从此凄寒魂梦牵,
冰霜铺就三尺雪,阳春浑然悬九天!
人没寐,食无咽,青丝落雪鬓发残,
风煎罗莎对月舞,煮酒夜夜对影眠!
有心浇愁愁难消,四野何处是清欢。
心为笔,泪作墨,三千痴缠细细研。
笔墨残香,琉璃酒半,不觉一丝霞靡悄入眼,半尺黄花袖 底燃,披衣拖鞋,神疲体倦,拨开窗棂三尺雾,映眸翠黛万里山。云雾飘渺,山水缱绻,一卷金笺堂前展,半绘丹青相思染。
问苍天,谁应怜我?
形只影单,落寞无倚心飘零,孤灯倦影身伶仃。
流云飞逝,看花开花落。春来秋往,斑驳了记忆,留下了萧索。
一曲离殇阴阳隔,凄凄蹙眸凝紫陌。
流光应恨昨日事,容颜不改灯影错。
问苍天,此恨有几多?
两汉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注释
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旃:同“毡”。
黄鹄:即天鹅。
译文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将我的终身托付给乌孙国的国王。
从此,我住着以毡为墙的帐蓬,吃着肥美的牛羊肉和甘甜的奶酪。
可是我心中却不安宁,老想着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多想变成一只天鹅,飞回朝思暮想的故乡。
创作背景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诗。
鉴赏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
前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汉朝把我远嫁于在天一方的乌孙国王。看似客观的自我介绍,其实蕴含着无限的.伤感和怨愤。此“嫁”,实为和亲,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乌孙国与匈奴结盟,匈奴不断骚扰内地,为钳制匈奴,断其右臂,武帝采纳张骞建议,遣江都王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妻乌孙王猎骄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少数民族和亲,无疑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方面的意义。然而,这种于国于家有利的“美人计”,于公主自身却是人格的变异和人性的束缚。“天一方”、“远托”、“异国”等冷漠字眼已透出哀怨之信息,下面着力的值染更见其甚。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远嫁异域,不仅举目无亲,孤苦无依,而且生活环境也令人难以忍受。这里没有崔嵬的宫阙,和暖的春风,没有美味佳肴玉液琼浆,而是以穹庐为室,毛毡作墙,饮以辛酪、食以膻肉。这与内地迥异的生活习俗,对从小过惯汉朝宫廷安逸生活的尊贵王女来说,无疑难以适应。作者以短短十几字高度概栝乌孙国饮食起居的生活习俗,为以下思矣怀归之情的直接抒发埋下了伏笔。另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乌孙国多雨,寒。昆莫年老,语言不通。”由此可见,公主所以不以审美心态去体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异国风光,而仅以哀怨叙之,正由于此。
远离故国亲人,生活又难如愿,思乡怀归之情于是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直抒胸中郁结已久的忧思,凄婉哀怨,摧人泪下。明知远嫁之意义,回归之无望,又盼展开想象的双翅,化作黄鹄,自由飞回久别的故乡。想象中的满足与事实上的不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汉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也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作者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同汉初的《大风歌》、《秋风辞》一祥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诗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诗的节泰感。诗歌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加上质朴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押韵,句句合理的推演,使一首虽然短的诗,却将其无比的思念、急切的盼归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悲秋 诗句
悲秋作品承载了古代诗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感伤世界。也是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悲秋的诗句
1、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钱起<题苏公林亭>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悲秋的诗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悲秋的诗句。柳永<雨霖铃>
7、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8、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9、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0、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1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
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琼<浣溪沙>
15、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16、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1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19、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柳永<八声甘州>
2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悲秋”的简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诗人们每每将悲情愁绪与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以萧瑟的清秋意象传达所感的人生的愁烦,生命的忧患,人称“悲秋”作品。
“悲秋”始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九辩》)。作品中,诗人将登山临水的送别之情,羁旅孤苦的寂寞之心,贫士失意的忧愤之怨,以及时光匆匆,生命将尽的惶恐等种种人生悲情通过叶落草枯,山川寂寞,大雁南翔,蟋蟀悲泣的清秋意象。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开创了“悲秋”先河。明人胡应麟称《九辩》为“皆千古言秋之祖,六代.唐人诗赋,糜不自此出者”①日本学者小尾郊一也指出“悲秋观念,实际上始于《九辩》。而且从《九辩》以后,悲秋的季节感开始被频频利用”。②自宋玉以后,悲秋“原型”被历代诗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从汉武帝《秋风辞》感慨人生短暂,到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写年老多病,故园难回的悲凉;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抒思妇之怨,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达羁旅无涯,游子之痛,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悲秋作品。历代诗人们总是将自己感悟的人生千愁百绪表征为“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的`意象,将悲与秋两种性质相异,形态相远的存在紧紧联系、熨贴在一起,形成了秋必含悲,悲必言于秋的诗学模式,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悲秋”景观。
对于“悲秋”需要回答的是,作为一种物候现象,秋何以生悲?秋之悲何以感动人心,被千古传唱?解读悲秋,就是探究其中包含的文化的诗学的原因。从而去领略古代诗人乃至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感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