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评价李清照(一句话评价李清照)

请用诗歌评价李清照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详解李清照,不要复制百度百科上的.

李清照(1084—1151至1156年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邑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⑴清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⑵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⑶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⑷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⑸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发展史》)。主要著述有《李易安集》十二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等,今均俱失。

李清照以旷世难逢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敏感深情地致力于别具一格的小词创作,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非常人所能企及。她的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其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她抒情词中的女抒情主人公形象也是其独特的经历所决定的,有着她的魂、她的美、她的性灵、她独特的女性情思。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其作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映青春少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作品活泼自由,充满生机,乐观向上;第二阶段反映年轻少妇思亲恋亲的绵绵情怀的作品,悲伤中包含着期盼,冷清中又有热烈的渴望;第三阶段由于国破家亡,孤身漂泊异地他乡,作品多思乡恋旧,怀念亲人,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多抒写对国陷家亡的伤感之情及个人与社会的水火不容,表现一种孤苦无助的家国之痛。因此,本文就从李清照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来浅析她笔下的三种女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及其情思。

一、天真烂漫的少女。表现了少女真实和热烈的情感和那种热爱生活及大自然,大胆追求爱情的抒情主人公情思。

李清照出生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官宦之家。更为重要的,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崇尚真情与个性的苏轼的影响,表现于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就是与我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不让女子有学习诗书文化机会的传统不同,他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而是对天资聪明、伶俐无比的女儿非常疼爱,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这在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谙在心;四五岁就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泼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实乃“盐絮家风”。这样的家庭无疑会给李清照以较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宽松开明的家庭气氛,也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笔下的第一种女性形象——少女形象天真活泼、聪慧直率。

少女时代是词人最快乐的时光。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在闺房里,她感到闷倦,在人面前,她显得腼腆,可是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她就显得无比的天真浪漫,无忧无虑:

“湖上风来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花,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

本文来自:

热门大全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