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畔辛夷吹霁雪。楼上黄昏,已挂纤纤月。徙倚旧情浑忆彻。
纱窗六扇风簧咽。
一抹墙腰侵草色。墙外生憎,扰扰閒车辙。欲住还抛无那说。
百般滋味都缘别。
蝶恋花 其二 和王静安韵。近现代。陈方恪。 楼畔辛夷吹霁雪。楼上黄昏,已挂纤纤月。徙倚旧情浑忆彻。纱窗六扇风簧咽。一抹墙腰侵草色。墙外生憎,扰扰閒车辙。欲住还抛无那说。百般滋味都缘别。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卫河道中和丘长孺惜别 其六。明代。袁宏道。 柔橹轻风觉有情,月高牛渚看潮生。江神木客争传语,可是袁家旧阿宏。
过子陵钓台。明代。胡居仁。 世祖中兴访故人,故人垂钓此江滨。一天明月无瑕翳,万古清风扫俗尘。宜以宾师居保傅,可将谋议定君臣。扁舟趋拜高台下,乐对先生笑白云。
初冬即事。宋代。白玉蟾。 支颐默默靠柴扉,顿放诗题塞翠微。三径寒松含宿雨,一川衰草卧斜晖。孤烟白处丫峰露,乱叶红边个鸟归。触目园林已如洗,菊花犹著郁金衣。
寻张司马墓。清代。黄宗羲。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春词 其一。明代。伍瑞隆。 东风吹柳柳丝斜,翠幕朱栏千树花。几处红楼醉歌舞,日高犹自宿娼家。
久从门下识潘安,得及云霄接羽翰。夜静星辰回笑语,晓来风雨失追欢。
三春花事幽居过,四海波涛宦计难。无恙江村双桨在,可能重与采芳兰。
潘澹明侍御见过江村于伍国开宅夜饮次早迹之已解缆去矣赋寄。明代。李孙宸。 久从门下识潘安,得及云霄接羽翰。夜静星辰回笑语,晓来风雨失追欢。三春花事幽居过,四海波涛宦计难。无恙江村双桨在,可能重与采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