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初台爱柳林,亲操短棹遂出寻。
半湾新涨飘英合,数迭苍山落照侵。
衔寺岚光穿笑语,卧桥塔影带晴阴。
面墩更脱吹笳地,为接源头湿夜吟。
四月朔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近现代。陈三立。 闲坐初台爱柳林,亲操短棹遂出寻。半湾新涨飘英合,数迭苍山落照侵。衔寺岚光穿笑语,卧桥塔影带晴阴。面墩更脱吹笳地,为接源头湿夜吟。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栖霞道中四首 其四。清代。夏孙桐。 停泊山隈接晚潮,渔灯戍鼓自清寥。隔舟人语三更静,只有江声入梦摇。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九。明代。董其昌。 箬笠扁舟白马谈,浮生忽巳鬓毵毵。无能九土游其八,不朽千秋共此三。曲水竹林分左右,青山宾主列东南。此中但可吟风月,百尺陈楼一草庵。
送游吏部赴召。宋代。魏了翁。 天马周流不停策,青龙挂空山无色。区中物物见根柢,岁年滔滔逐流水。籲于求归归未获,客里随人送行客。鏦金伐鼓行清秋,江头组练云如稠。道旁老人相与语,主宾闻之愕相雇。或云造阙如登仙,一声謦咳落九天。岂知位高势逾逼,莫向紫宸庭下立。非关噉刍解喑嘿,紫宸地禁鸣不得。或云敢言似鸣凤,千古高名泰山重。岂知说著心骨惊,臣名愈重国愈轻。或言古人重晚节,元忠子方费分说。岂知晚节不难保,却忧攘臂为人笑。三人所赠不皆然,然则子也今何言。元佑中年基绍圣,建中靖国何尝靖。若教此事欠讲明,直将两是为端平。是时臣言便休得,臣不忧身却忧国。臣原天意开平治,明良长似改元时。夬刚未终戒苋陆,姤阴虽微畏羸躅。真教世道端且平,宁使臣无赫赫名。三人冁然笑,子之所原吾不到。吾言必於身,子言望於人,子意虽厚吾言真。低头谢二老,还以告景仁。
竹西怀古。宋代。李易。 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不徒竹西寺,歌吹相豪矜。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风月无欢场,睥睨皆射堋。荒荒野月白,照地如寒冰。自从画江守,岁岁输金缯。萧条闾井间,水旱又频仍。我来经故里,日暮此一登。隋唐倏己往,遗迹几废兴。江山极苍莽,望之涕沾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