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年未灭思儿泪,今与而翁共此悲。
我只吞声延气息,而翁犹及费文辞。
互为药误天难问,独许才强世所期。
料得九冥怜二老,兵戈相望更何之。
挽陈石遗翁长男公荆。近现代。陈三立。 残年未灭思儿泪,今与而翁共此悲。我只吞声延气息,而翁犹及费文辞。互为药误天难问,独许才强世所期。料得九冥怜二老,兵戈相望更何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斋中咏怀。唐代。羊士谔。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赠韦司直。唐代。郎士元。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维扬秋日牡丹因寄六合县尉郭承范。宋代。潘阆。 绕栏忽见思傍徨,造化功深莫可量。稼艳算无三月盛,残红更向九秋芳。万家珠翠还争赏,一郡笙歌又是狂。惆怅东篱下黄菊,有谁来折泛瑶觞。
送人入蜀。唐代。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陈氏面北小亭远依林壑下瞰长江主人每醉卧其下叹羡不足戏留小诗云。宋代。李光。 赫日晓林起瘴烟,小亭风景独萧然。门前剥啄须轻手,窗下幽人正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