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宇新瞻金碧光,心依重此礼空王。曾参七偈耽玄教,欲扣诸天到上方。
风里磬声传净界,雨中花气逼禅床。逢僧久话降龙事,不觉归鸦报夕阳。
龙潭寺新成复游二首 其一。明代。王天性。 梵宇新瞻金碧光,心依重此礼空王。曾参七偈耽玄教,欲扣诸天到上方。风里磬声传净界,雨中花气逼禅床。逢僧久话降龙事,不觉归鸦报夕阳。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
王天性。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竹 其三。宋代。吴惟信。 天下清高物,无过是此君。托根才有地,长节便摩云。翠色晴时见,愁声雨夜闻。粉痕如早脱,龙化复何云。
晓发喜峰。明代。唐顺之。 客心流水与争驰,寒垒疏星度峡时。未返王孙犹草色,初来戍卒是瓜期。去乡祇觉蝉声似,出塞方知马脊危。辛苦下情何计达,早年曾诵《采薇》诗。
王观察斋头有石寿星伴鹿而坐作此长歌。明代。释今无。 鸡窝老人古仙客,长髭大额不盈尺。好与圯上先辈游,入海化作丝文石。河伯之宫虬与龙,鞭水行雨多阴风。老人总不任智力,妙与太极归洪濛。当时鹿亦解人意,呼之俱化形无异。蟠桃称寿事有无,或前或后那能记。娲皇炼石石上天,以其馀者沉深渊。老人视之如儿戏,不与此石相周旋。一从立极人民著,危微变幻归何处。制成文字记升沈,几度江山换云树。尧天十日光先徂,金人十二今有无。已将身世悬大象,看穷造化笑玄都。观察斋头频过我,老人亦向斋头坐。濠梁小景饶仙风,何必蓬莱深处卧。
海鹰图。明代。李东阳。 漫云如水浪如山,屹立中流砥柱间。莫怪眼中无燕雀,暂时飞到即飞还。
元夕观灯诗 其四。明代。杨士奇。 冰泮龙池春似海,玉凫金雁绕红莲。人生何幸雍熙世,共乐光明不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