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
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
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
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三月十九日作。清代。方文。 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唐代。顾况。 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藕丝挂身在虚空,欲落不落愁杀人。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灰烬。淮王身死桂枝折,徐氏一去音书绝。行路难,行路难,生死皆由天。秦皇汉武遭下脱,汝独何人学神仙。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吃。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觉君颜色好。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古城草。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三。明代。唐顺之。 凭虚聊骋望,面面荻芦秋。坐据三生石,心随万里流。鼋鼍争出没,楼馆定沉浮。向夕烟氛敛,珠光似可求。
题亡妾何氏所遗书画诗。唐代。康有为。 天女化为舍利弗,本无障碍女男身。散花究竟涅槃觉,学书初学卫夫人。发愿为吾全写诗,画楼春暖日临池。空将十纸摹梁鹄,留与家书说卫漪。鱼山学行覃溪笔,留得书丹在我家。不写簪花传化度,自然高浑发清华。月霣风寒注逝川,去年此夕奈何天。房栊久闭尘凝簟,书画搜遗墨满笺。儿女悲啼倚灯下,形容绰约步阶前。更无入梦肠空断,且费扶鸾问散仙。智师一字五万钱,千字文无人间烟。旃理临之冰雪仙,忽思铁手拂笺年。浓艳凝香带叶妍,粉痕墨晕态犹鲜。而今落尽残红后,读画题诗更惘然。一枝浓艳发遗香,剩粉残笺空断肠。色相华严常示现,殿将画谱拾群芳。
隋王鼓吹曲十首 其八 送远曲。南北朝。谢朓。 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琼筵妙舞绝,桂席羽觞陈。白云丘陵远,山川时未因。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
晚秋农家。宋代。陆游。 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