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虽相见,飘飘愧此身。不关轻绂冕,俱是避风尘。
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败亡非赤壁,奔走为黄巾。
子去何潇洒,余藏异隐沦。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
恐惧行装数,伶俜卧疾频。晓莺工迸泪,秋月解伤神。
会面嗟黧黑,含凄话苦辛。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锦里残丹灶,花溪得钓纶。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
伏柱闻周史,乘槎有汉臣。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浪迹同生死,无心耻贱贫。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
粗饭依他日,穷愁怪此辰。女长裁褐稳,男大卷书匀。
漰口江如练,蚕崖雪似银。名园当翠巘,野棹没青蘋.
屡喜王侯宅,时邀江海人。追随不觉晚,款曲动弥旬。
但使芝兰秀,何烦栋宇邻。山阳无俗物,郑驿正留宾。
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重游先主庙,更历少城闉。
石镜通幽魄,琴台隐绛唇。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
置酒高林下,观棋积水滨。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
网聚粘圆鲫,丝繁煮细莼。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农月须知课,田家敢忘勤。浮生难去食,良会惜清晨。
列国兵戈暗,今王德教淳。要闻除猰貐,休作画麒麟。
洗眼看轻薄,虚怀任屈伸。莫令胶漆地,万古重雷陈。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唐代。杜甫。 往往虽相见,飘飘愧此身。不关轻绂冕,俱是避风尘。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败亡非赤壁,奔走为黄巾。子去何潇洒,余藏异隐沦。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恐惧行装数,伶俜卧疾频。晓莺工迸泪,秋月解伤神。会面嗟黧黑,含凄话苦辛。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锦里残丹灶,花溪得钓纶。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伏柱闻周史,乘槎有汉臣。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浪迹同生死,无心耻贱贫。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粗饭依他日,穷愁怪此辰。女长裁褐稳,男大卷书匀。漰口江如练,蚕崖雪似银。名园当翠巘,野棹没青蘋.屡喜王侯宅,时邀江海人。追随不觉晚,款曲动弥旬。但使芝兰秀,何烦栋宇邻。山阳无俗物,郑驿正留宾。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重游先主庙,更历少城闉。石镜通幽魄,琴台隐绛唇。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置酒高林下,观棋积水滨。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网聚粘圆鲫,丝繁煮细莼。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农月须知课,田家敢忘勤。浮生难去食,良会惜清晨。列国兵戈暗,今王德教淳。要闻除猰貐,休作画麒麟。洗眼看轻薄,虚怀任屈伸。莫令胶漆地,万古重雷陈。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唯会做惺惺,便能夸可可。净清消息见得那。正好孤眠卧。这子午,致使运转精神,宝瓶宫、肯教放过。堤防取、玉户开时,把金关紧锁。把金关紧锁。永不遇淫风,也非遭业火。六道轮回总**。自在逍遥个。上下尽是,白气冲盈、一粒丹、结成金颗。空中早、仙乐来迎,感天花遍妥。感天花遍妥。
红芍药。金朝。王哲。 唯会做惺惺,便能夸可可。净清消息见得那。正好孤眠卧。这子午,致使运转精神,宝瓶宫、肯教放过。堤防取、玉户开时,把金关紧锁。把金关紧锁。永不遇淫风,也非遭业火。六道轮回总**。自在逍遥个。上下尽是,白气冲盈、一粒丹、结成金颗。空中早、仙乐来迎,感天花遍妥。感天花遍妥。
赤壁矶放歌。清代。祖之望。 昔我黄州回,赤壁翻空天倒开。今我黄州来,石矶水落山崔嵬。津亭船多难径渡,江风留客江边住。齐安太守为开樽,一杯满泛郢川树。三巴五湖几案间,看尽江南江北口。度曲飞觞红日暮,使我对此开心颜。雪堂旧是东坡宅,献酬不辨谁主客。野梅十枝五枝花,修竹千竿万竿碧。更假双屐登虬龙,醉影戏侮冯夷宫。恍惚身轻生羽翼,夜半飘举来江东。当年从游二三子,古生潘郭依稀是。不知何人吹洞箫,毋乃西州杨道士。买田筑室亦偶然,巉岩千载镌姓氏。从来好事流以讹,强名赤
寄答陈梦石明经。清代。丘逢甲。 床头莸草参诗草,门外松声答水声。坐对溪山安砚席,方田如罫赋春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和朱守有待亭。宋代。吴芾。 使君敛惠抚吾乡,物阜年丰特异常。已向湖中同众乐,更来山上发天藏。登临缅想高怀适,赋咏悬知雅兴长。独恨杜门方屏缩,莫窥佳致望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