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中新佐郡,去路触炎威。
民富杼机利,地含山水晖。
樵风送舟綄,梅雨润朝衣。
政在宜谣俗,当期奏课归。
送裴司门倅越。宋代。宋敏求。 剡中新佐郡,去路触炎威。民富杼机利,地含山水晖。樵风送舟綄,梅雨润朝衣。政在宜谣俗,当期奏课归。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史地学家、藏书家。燕国公宋绶之子,宝元二年(1039年)赐进士及第,仁宗朝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毫州,累迁至工部郎中。英宗治平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神宗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侍郎。宋敏求家藏书富,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考订详备。笔记《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又补有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 ...
宋敏求。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史地学家、藏书家。燕国公宋绶之子,宝元二年(1039年)赐进士及第,仁宗朝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毫州,累迁至工部郎中。英宗治平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神宗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侍郎。宋敏求家藏书富,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考订详备。笔记《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又补有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
伟公侄至宿。明代。陈子升。 寒宵共阿咸,陋巷本居南。雨气侵残梦,鸡声发绪谈。家风怀万石,春兴待双柑。莫道天难问,高高是蔚蓝。
忆归。明代。韩殷。 忆归休上粤王台,烧接黄云惨不开。晓露风灯易零落,红颜白发递相催。残方日落玄猿哭,古戍秋生画角哀。从此忧来非一事,寸心争奈不成灰。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古人铸鉴。宋代。沈括。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中秋喜闰。清代。韩承晋。 补看今宵月,平分又一秋。莫言前度雨,还上旧时楼。晚桂花重放,新篘酒共酬。者番良会续,不羡幔亭游。
感兴。唐代。孟郊。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草堂人去薜萝存,洒泪空招未返魂。犹见康成遗故籍,忽思元亮老孤村。
青浮稻色秋间路,白照芦花月里门。感旧愈难今夜别,追维生死对黄昏。
偕伯氏周臣过织帘先生故居同顾伊人访陈确庵夜宿。唐代。王揆。 草堂人去薜萝存,洒泪空招未返魂。犹见康成遗故籍,忽思元亮老孤村。青浮稻色秋间路,白照芦花月里门。感旧愈难今夜别,追维生死对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