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春雨催侬去,依依人柳留侬住。住也无聊,去还有恨,去住浑无据。
今岁桃花千百树,去年人面应非故。万点胭脂,一行清泪,总是消魂处。
雨中花 雨中看桃花。清代。陈维崧。 丝丝春雨催侬去,依依人柳留侬住。住也无聊,去还有恨,去住浑无据。今岁桃花千百树,去年人面应非故。万点胭脂,一行清泪,总是消魂处。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七则。清代。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和运司园亭·水阁。宋代。孙甫。 小阁联雪峰,凭栏憙幽玩。红接海棠洲,绿对筼筜岸。有时开罇罍,波影侵几案。何须架长虹,然后冲霄汉。
鹧鸪天。宋代。李从周。 绿色吴笺覆古苔。濡毫重拟赋幽怀。杏花帘外莺将老,杨柳楼前燕不来。倚玉枕,坠瑶钗。午窗轻梦绕秦淮。玉鞭何处贪游冶,寻遍春风十二街。
和子长见招韵四首。宋代。袁说友。 飞香雨过双溪阁,舞翠荷开十丈花。佳处正须供一赏,相从吾亦岂匏瓜。
读礼感怀 其三。明代。徐熥。 素车白马出燕关,风急云寒雪满山。当日已拚成死孝,此身何敢望生还。忍看堂上遗容在,无复花前舞袖斑。丹旐翩翩人不见,抚床空有泪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