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盦提倡郋亭和,十手传模统系图。世论正将祧颉诵,穷研郑学亦殊孤。
题绥之雪夜校书图 其二。清代。陈宝琛。 郑盦提倡郋亭和,十手传模统系图。世论正将祧颉诵,穷研郑学亦殊孤。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梦至深山二首 其一。清代。张珊英。 一片烟霞里,群峰映碧天。轻舟过层壑,飞鸟度前川。野草迎春发,山猿傍树眠。青松迷古道,系棹竹林边。
送苏伯修参政之京兆尹任三首 其三。元代。高明。 天上神仙白玉京,烟花缭绕凤凰城。端门日上红云动,太液春寒绿水生。封事晓当香案奏,奎星夜接泰阶明。更看鼎鼐功成后,绿野堂深遂素情。
白鹿洞谒先生祠堂呈李梦开教授是日李入洞讲。宋代。陈文蔚。 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何人实经始,必藏启天机。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先生适冲生,按图重嘘。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攻。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反。学子共棲集,相与咏而归。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鹧鸪天 送项嵋雪游山阴兼讯刘蓝臣。明代。曹溶。 有客乘船气吐霓,千山先禁子规啼。玉壶沉酿微风起,斑管笼鹅落日低。离紫逻,得青泥,纳凉刚值藕花堤。定裁乐府刘生曲,寄我相思到越溪。
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唐代。韦应物。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