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心赏在高山,栎社宁烦匠石看。
能似鼠多愁渡谷,仕如鲶钝笑缘竿。
威仪披雾窥文豹,音韵当衢听玉鸾。
曾共广陵花下醉,绨袍应叹一何寒。
再和嘉父见贻。宋代。晁补之。 使君心赏在高山,栎社宁烦匠石看。能似鼠多愁渡谷,仕如鲶钝笑缘竿。威仪披雾窥文豹,音韵当衢听玉鸾。曾共广陵花下醉,绨袍应叹一何寒。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感旧。清代。熊琏。 叹我浮生不自由,娇痴未惯早知愁。弱龄已醒繁华梦,薄命先分骨肉忧。亲老偏逢多病日,家贫常值不登秋。眼前俱是伤心事,几度临风泪暗流。刺绣馀閒就塾时,也从花里谒名师。贪看夜月憎眠早,倦挽春云上学迟。琴案屡吟秋柳句,锦笺频写落花诗。而今回忆皆成梦,怅望当年旧董帷。
送陈汝翔客建溪书林。明代。徐熥。 垂老江湖作校书,春风长日掩衡庐。经收坏壁驱残蠹,字出名山辨鲁鱼。著述未忘玄晏癖,往来多是邺侯居。不须二酉藏遗草,九曲仙都当石渠。
寄唐内翰。明代。佘世亨。 北望蓟门迥,龙楼旭日边。我惟山泽老,君竟玉堂仙。魂梦常千里,音书动隔年。行藏各随分,知有故人怜。
为百华寺竹峰上人题梅四首 其二。明代。练子宁。 老树馀生意,疏花发故枝。平生心铁石,正在岁寒时。
重治寝榻更衣蔬食。宋代。李之仪。 五月相将又下旬,依前深院度黄昏。频看岭路占家信,旋兀帘旌作燕门。抖擞衾裯防垢秽,湔除蚤虱断儿孙。不因肉食脾难磨,且欲从今习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