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跋子瞻和陶诗。宋代。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
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跋(bá):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
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和陶诗:和陶渊明的诗。
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
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
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安置,时达三年。惠州:今福建。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
处:隐居田园。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160-161页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病逝常州。崇宁元年(1102年),诗人知太平州,九天即被罢官。当时赵挺之为相,仇视诗人,欲置之死地。诗人联系自身遭遇,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苏轼的深沉忆念和崇敬。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160-161页
诗题“跋”字表示诗人对苏轼的尊敬。首二句分量极重,也切合事实。“时宰”章悖贬东坡于惠州,自以为东坡在那里既无自由,又不服水土,必死无疑。孰料东坡泰然处之。诗人平淡中概括了苏轼先贬惠州,再贬儋州,已至天涯海角之绝地的经历。“时宰欲杀之”五字,有回拦横截之力,写出诗人对执政者妒能嫉贤、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尤其用一“欲”字点出其用心之狠,而为苏轼抱无尽之同情。状况如此沦落,诗人再用“饱吃饭”与“细和诗”两个生活细节,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苏轼超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前两句用力之重,恰恰成为后二句的铺垫,造出跌宕悬殊的强烈效果。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急转,在“时宰欲杀之”的情况下既不乞怜,也不忧伤,而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这是对“时宰”迫害的极大蔑视,也是胸襟开朗、人品卓绝的具体表现。苏轼之所以如此喜爱陶诗,自然不仅由于艺术上的向往,更主要的还在于心灵上的契合。第四句入题。一般的诗人至此,就容易针对《和陶》的内容褒赞开来,而诗人点到即收,忽然跳出,借陶渊明人品赞苏轼,大开大合。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说得非常郑重恳切。从开始的“子瞻”到“东坡”,“渊明”到“彭泽”,从称呼上加以变化。陶渊明见机而作,彭泽令只做一百多天就去官归隐,前人多视他为处士。而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拿陶渊明喻苏轼,从形迹看,两人截然不司,而他们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则是共同的。所以“出处虽不同”又一反,着一“虽”字以为转折,“风味乃相似”以“乃”字一合作结。“风味”二字含蓄不尽,由读者自去领会。
苏轼针对陶渊明写的和诗有一百零九首,风格内容多种多样。诗人却紧紧抓住“风味乃相似”这个特点,专写苏轼胸怀。言为心声,其人如此,与陶渊明相似。这是诗人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之处。而八句之中上下联系数百年,至少有四次转折,这是诗人古体诗短篇的刻意求精之作。诗人崇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风格,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绛霞凌晓散晴风,大化潜窥妙物功。骢马招邀宜解赏,綵鸾夭冶为谁工。
迎人乍喜开新朵,绕砌旋惊拾断红。我亦念花劳梦寐,花应知我惜飘蓬。
楚蒙侍御新植牡丹寄示催赏佳作依韵奉酬 其一。明代。符锡。 绛霞凌晓散晴风,大化潜窥妙物功。骢马招邀宜解赏,綵鸾夭冶为谁工。迎人乍喜开新朵,绕砌旋惊拾断红。我亦念花劳梦寐,花应知我惜飘蓬。
次韵刘端礼兼简王民瞻郭进道。宋代。李处权。 从来膏粱鄙世胄,岂知牛后与鸡口。况乃末俗交道衰,时态纷纷翻覆手。刘君门多长者辙,俗子驱车未容蹂。斯文博约有王郎,正如白二得元九,子猷无事只种竹,渊明有巾惟漉酒。万钟五斗唾不顾,冷笑累累印如斗。我今已无田园归,身外宁论婚嫁有。卞和三献已两刖,被褐会当逢一剖。今君家世自汾阳,汉相人物何堂堂。坐使斯民歌乐康,岂弟之化如龚黄。趣君移具过吟窗,羽虫得时已飞扬。
忆山居。清代。傅宏烈。 当年松菊径,怅怅问何之。既觉山为远,方知我在兹。岚收孤影秀,雨歇半峰奇。便作怒然赏,临风每系思。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宋代。黄庭坚。 春风马上梦,樽酒故人持。犹作狂时语,邻家乞侍儿。
挽淩江萧处士。明代。黄衷。 白猿峒下感秋人,梦断塘蒲掩葛巾。文藻旧齐梁太子,家声遥系汉宗臣。鱼肠蜿蜿铜花冷,马鬣累累石笋春。莫恨无人昌世绪,青袍今是席中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