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黄遵洸.《英诗咀华:汉英对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01:第5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竞秀阁。宋代。朱翌。 辋川遥展右丞图,盘谷中藏李原居。龙睡潭深飞客櫂,凤鸣枝才结吾庐。但令蜡屐去前齿,安用鸱夷托后车。西望子陵三十时,烟云来往问何如。
广五子篇 其五 南海欧大任。明代。王世贞。 欧生最晚交,其识乃先曙。旁猎六代言,郁为西京路。五十而释褐,微官历扬豫。一为邑文学,再典州掌故。游宦岂必达,深衷托豪素。掩抑再三叹,少小为名误。宛宛照影姝,沾沾不虞妒。
依韵谢任司封寄逍遥枕吟。宋代。邵雍。 夫君惠我逍遥枕,恐我逍遥蹟未超。形体逍遥终未至,更和魂梦与逍遥。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四十五。明代。黄衷。 逃名唯有一渔竿,何必芬芳比蕙兰。时主亦知怜晚节,满朝歌赋饯黄冠。
再和聋字韵诗一谢史宰一呈黎丞 其二。宋代。徐鹿卿。 脩龄阆苑一仙翁,拜跪无妨岂是聋。松柏耐寒宜岁晚,池塘入梦泄春工。群趋摘尾浑行鹭,一见降心赋草虫。莫谓田园动归兴,渭滨垂老尚三公。
夏月自六安舟行还安丰。宋代。王之道。 滟滟溪流涨渌波,乍晴天气自清和。露梢抽翠交新竹,风叶翻红颭嫩荷。水外远山晨雾重,道傍佳树午阴多。头旋更苦舟摇兀,说与篙师往得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