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参考资料:
1、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言语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200 .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34-236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锦积堆为许季升题 其三。明代。朱诚泳。 妆点都来属化工,几多异品错青红。休嗟回首随流水,悟得禅家色是空。
旧京乔木尚风烟,回首沧桑益惘然。萧傅孤危全晚节,灵均揽揆怨芳荃。
人珍遗墨皆千古,公幸骑箕早十年。愿比顾祠修故事,岁时松下荐寒泉。
四月二十八日为翁文恭师生日孙师郑召集陶然亭结瓶社徵诗。清代。夏孙桐。 旧京乔木尚风烟,回首沧桑益惘然。萧傅孤危全晚节,灵均揽揆怨芳荃。人珍遗墨皆千古,公幸骑箕早十年。愿比顾祠修故事,岁时松下荐寒泉。
谒岱祠即事。宋代。晁补之。 泽南三百里,极望横天云。云端色凝黛,谛视初可分。峥嵘介丘像,澒洞元气屯。顷刻有变化,惨澹殊明昏。天行帝出震,其位生物元。不周偾西北,川乃东南奔。宁知六鳌死,竟使二山沦。不有是难倾,孰维大块根。尝闻周官说,实惟天帝孙。神灵所镇守,民物斯芘存。幽明吻一理,有道惟常尊。不觉下马拜,僮奴亦蹲循。乃知正直理,足使冥顽敦。三王有损益,商人所尊神。明法或不惧,夜行安得逡。以此辅世教,庶几驱骜民。暮宿太平驿,不眠虑丝棼。明朝好天色,万象开胚浑。势横恒碣尽,支压齐鲁蹲。五色冒日观,一握通帝阍。恢拓下嶊嶉,青苍上氤氲。泉石竞沮洳,烟岚互纷纶。高举躐风海,深蹯跆火轮。涛波卷堆阜,一一溟渤吞。棋枰视井邑,匕箸藏松椿。碧瓦峙双阙,红墙缭长闉。愿瞻岩閟客,内涤邪垢魂。赐臣登绝顶,一览神秀原。万壑射窈窕,三坛矗嶙峋。莽不睹项领,何能穷髀跟。稍稍指凫绎,依依数亭云。松列大夫爵,鸁识将军坟。琐屑涧花丽,霏微崖药熏。广大良有以,奇险安足论。瑰诡有形上,颓然德弥惇。得无希夷子,傲世逃深蓁。亦有黄冠士,相对如麖麏。此曹啮草木,语道良未闻。解榻坐中观,洗心驰大钧。形气要得一,不然随物泯。是事亦姑置,幽寻聊可勤。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高绝何由奫。俯穿斗仙岩,鸟下天壁垠。侧度五贤堂,熊经背逡巡。剑石危数履,女萝柔履扪。挥斥八极远,风来袂轩轩。寥廓自无梯,犹疑天可宾。阴谷不敢视,恐落魑魅群。安得遂独往,身如黄鹄翻。周流遍五岳,采掇芝英繁。即欲憩圆峤,或当止昆仑。众真迎我语,一笑颜玉温。是中差可乐,子胡恋尘樊。答此太遗物,身闲犹事君。重华迹已远,秦汉事方烦。成功属吾宋,五礼垂后昆。皇帝二载春,臣备太史员。紬绎自帝典,颇识康哉言。泥金白玉字,愿颂无前勋。有志类韩愈,无书愧文园。臣发将雪素,臣心犹日暾。今此在林薮,跳身同玃猿。徒观众山小,愁绝下天门。
南峰寺。宋代。张商英。 寺据南峰顶,僧传北祖禅。孤云飞远峤,落日满平川。法界穷三大,河山遍大千。香灯方丈小,又结一来缘。
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宋代。杨万里。 风雨来从海外天,灵星海里泊楼船。坐吟苦句斟愁酒,也是清明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