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一作:边月)
马上作。明代。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一作:边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主:指明朝皇帝。
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减字木兰花 其一 秋思。元代。邵亨贞。 锦屏香断。谁在朱楼吹玉管。唤起凄凄。不似河桥听得时。云阶月地。长忆青灯啼络纬。秋满闲门。断送潘郎瘦几分。
高阳台 其二 题青莲醉脱汾阳图。近现代。徐树铮。 虎豹当关,龙蛇起陆,茫茫知己天涯。制泪人前,青衫恨入琵琶。罡风力大群芳歇,剩飘萧,燕子无家。恁悠悠,水自东流,日自西斜。长歌当哭真无赖,看江湖满地,白露蒹葭。巨眼埋尘,青莲毕竟仙花。竞沽美酒咸阳市,负狂谈,阁阁池蛙。问谁知,释凤雕笯,脱骥盐车。
答惠洪问住山 其一。宋代。释怀志。 万机俱罢付痴憨,踪迹常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菩萨蛮 题黄子久溪山雨意图。元代。王国器。 青山不趁江流去。数点翠收林际雨。渔屋远模糊。烟村半有无。大痴飞醉墨。秋与天争碧。净洗绮罗尘。一巢栖乱云。
奉赠少司徒华容王公致仕。明代。边贡。 大谷霁长霖,回云媚山泽。流潦岂不广,孰云泥吾轭。朝谢司农卿,夕为岳阳客。皇眷良在兹,行止各有适。有适非盘敖,眷言反初役。解彼府中绶,归我湖上宅。葺宇依清涟,跻山憩玄石。幽栖谢生虑,静便终日夕。矫矫云际鸿,谁能制其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