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唐代。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碛:沙漠。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过方流堂。明代。薛始亨。 二毛秋入竹皮冠,病起私怜束带宽。策杖独过文杏馆,持盐还醉水晶盘。松摇山月侵孤幌,鹤舞庭烟起曲栏。苛礼岂为吾辈设,清言直到夜将残。
持庵丈自临川来视尊兄再云先生赋怀奉简。近现代。王易。 巾车偶淩尘,城市稀识面。羡公垂老年,兄弟得相见。一丘心所期,八口力已倦。风檐接对问,万语归一叹。平居味昔言,识字始忧患。温训故相宽,学问出屯难。时方际阳九,大野看龙战。篝狐惊夕枕,椎埋讶朝畔。沟壑填罢癃,民命一何贱。偷息幸吾侪,经画得再饭。出门惮搔首,返棹已嫌缓。蒙方养毛羽,公其守文献。髭白日以添,观河自知变。相思苦公遥,相逢喜公健。斯世惜馀黎,时愁诵云汉。
即事 其一。明代。陈子壮。 君王真省岁,曾否喻闾阎。不信春秋传,都宜甲子占。官租天下损,市禁日中严。似负求言意,囊封有忌嫌。
送南浦明公归日本。宋代。释惟俊。 空手东来已十霜,依然空首□回樯。明明一片祖师意,莫作唐朝事举扬。
自生桥。清代。孙廷权。 兼山忽中分,屹屹势难动。绝涧驾修梁,有马不能纵。谁运昆吾刀,雌雄截螮蝀。轻捷与蹒跚,到此两无用。造化设危机,恐遭仓猝中。如随地轴回,未许天门羾。入险群猿迎,出险怪禽送。劳生敢告劳,痛定远思痛。安得奇肱车,万里云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