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白下迢迢,金荃胜侣,停杯念远。相携处、更有吾家未归雁。
浮名自笑轻于絮,傍酒社、词场总倦。讶题残红藕,书来犹问,向时吟卷。
月下笛 分虎客秣陵,龚蘅圃属以书来索予倚声,即用蘅圃寄融谷调奉简。清代。李良年。 白下迢迢,金荃胜侣,停杯念远。相携处、更有吾家未归雁。浮名自笑轻于絮,傍酒社、词场总倦。讶题残红藕,书来犹问,向时吟卷。望断。江南岸。梦桃叶莺捎,柳丝鸦散。昔游系缆,潮痕云影频换。镵诗忆扫僧墙粉,了翠壑、前盟未晚。便结个、小茅斋,斗尔一双斑管。
留真人东山还诗。南北朝。沈约。 连峯竟无已。积翠远微微。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秋日。清代。兆佳氏。 露滴红兰泫,风吹碧叶纷。赋才惭宋玉,病骨似休文。镜箧收残黛,衣囊冷旧薰。不须惊噩梦,过眼总浮云。
点绛唇。清代。蒋春霖。 记倒离尊,断崖野树围孤店。翠帘风黯。客去春寒减。雁背征帆,渐渐斜阳淡。归程暗。舵楼灯闪。犹繫东湖缆。
题李成所画十册 其五 秋山楼阁。元代。黄公望。 杰阁逶迤秋色老,霜林掩映暮峰横。居人自有閒中伴,坐对飞流意不惊。
答方佑甫感怀见示之作。宋代。韩维。 壮士何憔悴,寒郊独掩扉。有亲垂素发,为客化缁衣。风雪灯生晕,尘埃剑失威。多惭佳句赠,无寥助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