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画堂:华丽的内室。
鬓(bìn)云:鬓发如云。
衾(qīn):被子。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喷涌而出。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怀念外出丈夫时的“半夜凉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长不寐之人目之所见,身之所感。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有感。宋代。释绍嵩。 志业不得力,寂寥常掩关。交疏贫病裹,老疾去留间。涉世心犹壮,经秋鬓自斑。平生怀古意,欲语泪先潸。
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明代。屠隆。 青溪道士餐白石,扫地焚香坐空碧。月映蒹葭秋水宽,雪覆栟榈暮云圻。山深路僻无人烟,沙泠天空留虎迹。可惜一朝不自坚,来作清朝兰省客。烈日骑马堀堁中,搔首乾坤嗟迫迮。下笔连蜷雌蜺气,吐口夭矫丹霞色。雄心不除侠骨存,十年学道亦何益。何物美器横相加,籍籍声满长安陌。长安大道连平沙,王侯戚里纷豪华。银台画阁三千尺,绣箔珠楼十万家。省郎卜居穷巷里,车马趋之若流水。争设琼筵借彩毫,朝入西园暮东邸。摛辞尽道李王孙,执辔皆称魏公子。主人轰饮醉向天,淋漓红烛落花前。银汉半斜沉夜柝,繁霜歌罢弹哀弦。有客醒然不御酒,独拥香炉对暝烟。吁嗟乎!美服人所指,器盈神理殃。为欢尚未毕,含沙已在旁。匹夫睚眦修七箸,恶声狺狺安可量。子兰谗屈平,登徒毁宋玉。谓奏相如琴,未灭淳于烛。祢生鼓吏惭未能,幼舆丘壑无不足。青天何高高,白日去莽莽。出门眼看北邙山,令人万事抛漭瀁。玉柙珠襦寒雨中,金罍宝瑟高堂上。不闻黄鹄游洿池,岂有神龙挂鱼网。我欲掩口笑古人,古人英雄亦不达。子房赤松待兴汉,范蠡五湖须霸越。即如蒙庄与灌园,安用云台悬日月。马蹄鸡肋空有无,欲休即休何所图。亦不用百官祖道集征虏,亦不用君王诏书赐鉴湖。一骑萧然下风雪,空壕斜日啼城乌。耻为执虎子,宁待车生耳。懒视张仪舌,不问待诏齿。是非野鹤骞孤霞,恩怨金幹擘海水。脱我今日之红尘,还我旧时之白云。王绩罢官因坐酒,介推身隐讵须文。风雷不能为之驱,阴阳不能为之铸。胡鹰翻然掣金锁,碧落茫茫堕秋雾。铜马当年悔陆沉,自怜黑发早抽簪。当门杨柳黏天碧,绕屋松杉满地阴。故人他日如相访,万树桃花何处寻?
竹雪斋为戴提学赋。明代。周瑛。 小斋种竹只十个,雪压竹梢寒欲堕。蒲帘高捲层云破,一钩新月入当座。老夫肝肠铁石做,一生甘作衡门卧。东邻献捷西邻挫,满城箫鼓纷来贺,老夫骑驴雪中过。
慈圣皇太后挽词 其三。宋代。文彦博。 榆輴渐出金门远,兰膳深悲玉座空。奕叶舜华推至孝,前朝文母继清风。柏城郁郁依嵩北,石阙隆隆镇洛东。白发老臣何以报,日期西去扫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