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宋代。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漠漠”,是寂静无声之意;“恶”,在这里是“猛烈”之意,是由“狠、厉害”的意思引申而来,此义至今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着(如鲁西南和豫东)。首二句说,春天的时光万籁俱寂,但从海棠花穿过的东风却吹得强劲猛烈。标题中说“赏海棠作”,却不写海棠花的艳丽,而突出了“东风恶”。写春风、春光一般是喜悦、温暖、吹拂、和煦,纵使风大天寒,也不过用“料峭”之类的词来形容。词人别出心裁,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写,才与下文协调。
“人情不似春情薄”一句,紧承“东风恶”,意思是说,人对花是有情的,春天、春风对花是薄情的,因此“东风”对花猛吹乃至摧残。正因为人有情春薄情,所以“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才“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上片不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侧重写人对花的态度,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反衬海棠花的艳丽,是脱俗之笔。
过片之后,写以酒浇愁,虽然忧愁无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不忘海棠花,进一步说明了它在词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全词主旨更为鲜明。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词人没有说是因为什么发愁,酒只能暂时麻醉神经,却不能从根本上排解忧愁,酒醒后“愁如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古来写“酒”与“愁”的诗词很多,如柳永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凤栖梧》),又有“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诉衷情近》)。意境与该词相近,这说明管鉴在某些方面受过他以前的一些词人的影响。
但“殷勤”以下三句,则属作者创新。“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他要与那吹得迅猛异常的“东风”“约定”,“规劝”它:“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前句说,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说,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愁”吹跑呢?这里的写法颇为微妙,一是把“东风”人格化了,一是把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把内心活动包含于客观景物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历来有之,所谓“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夕堂永日绪论》),自然和谐而恰到好处,这首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管鉴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徙临川(今江西抚州)。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制置四川后东归,道经峡州,时管鉴为峡州守,见范成大 《吴船录》 。淳熙十三年(1186)任广东提刑,改转运判官,官至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词题所署干支,最迟者为甲辰生日,盖淳熙十一年(1184)。有 《养拙堂词》 一卷。 ...
管鉴。 管鉴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徙临川(今江西抚州)。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制置四川后东归,道经峡州,时管鉴为峡州守,见范成大 《吴船录》 。淳熙十三年(1186)任广东提刑,改转运判官,官至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词题所署干支,最迟者为甲辰生日,盖淳熙十一年(1184)。有 《养拙堂词》 一卷。
上曾枢密。宋代。毛滂。 燕齐日暮客不旭,新丰主人岂相知。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会当酸鹹有同好,主簿且须归祭灶。请见临川太尉公,此语难为俗人道。我公悦士甘如肉,万钱供客饭脱粟。读书始堪属大事,谁论少文织薄曲。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胸中端正在眸子,岩电两瞳秋汉碧。致君尧舜不足惊,升平本付公辈人。西郊浓云含雨色,可胜枯槁怀阳春。门前宾客马如蚁,谁是我公天下士。趦趄欲进仍厚颜,纷纷无乃辽东豕。蹇驴破帽栖尘坌,曳裾最晚空余恨。草奏犹堪试傔人,无令归作潜夫论。
南墅十二诗 其八 处士桥。元代。廖大圭。 无意趋时爱泬寥,一溪流水断尘嚣。幽人石上看云坐,车马来时莫过桥。
以酒渴爱江清为韵寄秦廿四 其四。宋代。李彭。 玄晖擅江左,远岫列云窗。佳句神其吐,律身未敦庞。胡为犯奇祸,双流带二江。将智嗟耄及,怀宝听迷邦。
代父送人之新安。明代。陆娟。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秋夜怀旧。清代。缪公恩。 帘捲空窗四壁虚,金壶乍永夜何如。滴阶露冷蛩声涩,落叶风飘树影疏。隍鹿已醒他日梦,塞鸿久断故人书。起看北斗阑干堕,残月萧条上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