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宋代。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美酒当前,歌女高唱一曲,歌中似有千重含义。她在刚要唱歌之时已经泪流满面,恐怕她心中的苦恨比泪水还多。
我试着问她,为何事而如此悲伤?她如痴如醉,沉默不语。我也是个多情人,听不了伤心人说伤心事。唯恐两人同病相怜,共同悲歌。
卜算子:词牌名。
樽前:在酒樽之前。一作“尊前”。
恨应更、多于泪:按《卜算子》词调,结句本为五字句,此处加一字,为衬字。下阕结句同。
缘:因为,由于。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其情事大致类于白居易之《琵琶行》,然而小词对于长诗,在形式上有尺幅与千里之差别。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卜算子》词调上下片的两个结句,本为五言句,此词则各加了一个衬字变成六言句(三三结构)。大凡词中加衬字者,语言都较通俗,此词亦然。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
杜安世。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闻鹧鸪。宋代。张咏。 画中曾见曲中闻,不是伤情即断魂。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应过前村。
赠张琪君章。宋代。晁冲之。 春风颇清识,评议登草木。燕麦与菟葵,种种承标目。如何桃李姿,结根滞空谷。我将俎豆之,折泄恐不欲。君且为此情,吾亦未免俗。
题浔阳送客图为宋兰挥检讨赋。清代。柯煜。 梁园才子瀛洲仙,幕府读书方少年。浔阳楼高试骋望,雕阑一曲横江天。登临怀古意绵邈,生绡染出《琵琶篇》。当时白傅佐江郡,旷怀日习东林禅。无端送客成邂逅,京都音乐闻江边。青衫红袖两凄恻,千秋歌曲分流传。只今丹粉绚本事,水云仿佛鸣香弦。贞元朝士感沦落,善才弟子馀婵娟。《霓裳》《六么》疑可识,檀槽手抚神宛然。古来悲欢事何限,岂必同病才相怜。高歌妙绘恣挥洒,动荡胸臆开心田。乃知贤豪襟韵各有托,非同非异非言诠。奇章赞皇兼将相,岂岩香山佳句争流连。还君此画情悁悁,幽斋灯灺耿不眠。
杂诗平韵 其二十三。宋代。章甫。 碌碌劳人万古情,忙中枉自较输赢。请看破浪乘风势,亦有拖泥带水行。不与斯文谁后死,可知若梦尽浮生。穷途哭罢无人识,谩擅清狂阮步兵。
醉题斋壁。宋代。真山民。 此是閒中安乐窝,从渠忙处为奔波。人心少似秋胡妇,世事多参春梦婆。但把功名齐蚁蛭,定无荣辱到渔蓑。醉乡境界偏宽阔,天地都归一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