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磨针。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
郑之珍。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清富轩。宋代。冯时行。 道高清识自超殊,白璧黄金视若无。坐侧拥书皆是宝,望中森木尽为奴。朱帘画栋皆成俗,绿水青山可与娱。日有轻肥寻访去,每教留恋过残铺。
泉守汪兄内翰惠荔子蕉乾。宋代。李正民。 远使担簦到草堂,泉州太守未相忘。素书岂但寒暄问,篚实仍分果蓏香。荔子尚滋闽岭露,蕉乾犹带粤林霜。自怜辽鹤归飞倦,咀嚼偏知气味长。
蝶恋花(甲辰寿元晦)。宋代。陈亮。 手捻黄花还自笑。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随世功名浑草草。五湖却共繁华老。冷淡家生冤得道。旖旎妖娆,春梦如今觉。管个岁华须到了。此花之后花应少。
读关尹子。宋代。林泳。 杏坛之外圣人徒,千载遗编喜卷舒。一字名篇原易卦,万言论道广聃书。黄庭丹学分苗裔,紫府仙经得绪余。正为文章太奇崛,寻常眼目亦疪渠。
来远人讨不庭二章 其一 来远人。明代。杨荣。 皇施仁,浩无垠,普天率土皆王臣。岛夷卉服咸尊亲,如彼葵藿迎朝暾。满刺加,处海滨,道里辽绝世罕闻。使者过之忽咨询,老稚稽首怖且欣。挈妻孥,徔臣邻,远涉钜海趋天津。不惮险远谒枫宸,方物上陈兼异珍。琛贝绚烂杂宝薰,服食器用罗缤纷。吾皇慎德期日新,岂在玩好劳晨昕。万邦黎庶归陶甄,嘉此岛夷忠且勤。万里效顺输瑶琨,圣皇怀柔道弥敦。大官宴之酌以醇,锡以内帑绮与纁。远人屏营望天门,喜瞻中国明圣君。仰聆天语何谆谆,感兹苍穹雨露均。小臣何幸沾洪恩,称圣寿,亿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