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杏花天·病来自是于春懒。宋代。辛弃疾。 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这阕词邓广铭先生附于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原因说是由于词中“病来自是于春懒”等语,和是年所作之“病笑春先到,闲知懒是真”的《南歌子》所述意兴正相合之故。
首句“病来自是于春懒”。病了,自然是于春事就懒得管了。这“病”,也许是生理的,穷愁潦倒嘛,病也不新鲜。但古来病字多作忧患贫穷的同义词。人一穷困了,当然于春事也就勤快不了。自己于春事为懒,然而别院此时的笙歌,正响成一片。两两对照,何等鲜明。这不仅想起昔日的繁华、热闹都衰歇了,更伤心的是,既然主战派落到了如此地步,那个笙歌一片的别院,作为政治对立物,当然就是主和派了。自己这里既然是酒杯尘封,那么昔日的清客此时也都过到那边去了吧。当“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支笛”都不得不作为货币而付作酬劳的时候,就不用谈什么歌舞了。歌妓云散,酒杯尘封,则无人上门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时唯一和以前一样的就只有杨花,对他是依旧是热情地沾衣扑面,没有因他这么穷病而嫌弃得远远地离开他。而且当作者正感到辛酸时,倒感到一如平时的杨花,反而因愤世俗之浇薄,似更故意的亲热了。这亲热,正表现在它“笑人情浅”。这一“笑”字,冷峻极。人们往往以水性杨花比喻薄情,他这里却认为杨花反而比人之情是更为深厚的。对轻薄的杨花,居然有不能承受之重的感慨,则这个世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软如轻絮的杨花,在他手里却成了沉重的鞭挞。寄慨之深,不止翻案文章写得好而已。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元代。舒頔。 对月惜无酒,怅然负良宵。而我郁居此,时世俱无聊。举头问明月,桂影东林高。南箕粲黄道,北斗横青霄。澹泊固尝事,佳辰何寥寥。贳酒赏明月,盘中乏膻臊。何如待九日,醉约柴桑陶。
送李监丞致仕还乡。宋代。刘敞。 耄期吏隐倦,归去上恩荣。国子瞻师保,乡人庆父兄。挥金慰游旧,击壤傲升平。远笑吴门叟,何为变姓名。
雨中遣兴二首 其一。明代。唐之淳。 举觞问酒亦何如,四月初连五月初。出水大鱼看处好,望晴乾鹊报来虚。睡多梦熟还乡路,湿久蜗沿插架书。安得此身轻似鹤,云头松顶寄巢居。
咏秋江。宋代。林逋。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送马参议公御之陜西。明代。邵宝。 外省元兼内六曹,使君西去更贤劳。迎舟风助黄流急,随马云分华岳高。远道谁教歌憩茇,丰年独遣问啼号。一尊未尽临岐思,寒日荒荒满节旄。
吴伯成明府招饮秦园同留仙天士。清代。王曰高。 天然山水地,点染作名园。树色干云秀,蛙声过雨繁。看花时坐石,待月更倾樽。我欲忘归去,桃源即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