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宋代。辛弃疾。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铸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长剑,夜里拿出宝剑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权且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我却无法带着它前往边关赴边杀敌。
①傅岩叟:傅为栋,字岩叟,江西铅山人,曾为鄂州州学讲师,与稼轩来往甚密,彼此唱和颇多。
②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③“试与挑灯仔细看”句:稼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事见《汉书·傅介子传》。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辛弃疾早年参加沦陷区耿京领导的义军抗金。在他奉表南下联系南宋朝廷联合抗金北返时,闻知张安国杀耿京降金,便星夜疾驰擒获叛徒,送到临安正法。但南归后他未被重用。于是辛弃疾赠剑给友人时并写下这首诗,寄托了诸多的感慨。
参考资料:
1、彭勃等编著.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古代的社交名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第78页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挽适石门姊七绝四首 其二。清代。张荣曾。 冰肌玉骨艳于花,激烈偏甘白刃加。多少须眉谈气节,致身转愧女儿家。
拟古十三首 其六 涉江采芙蓉。宋代。洪适。 涉江采芙蓉,芳蕤荫幽沚。相思不相见,芬香欲谁遗。秋容感人心,浪浪睫涵泪。不如膝上琴,哀音入君耳。
容景铎画木棉何啸庵咏芙蓉忆越南二友吟寄二首 其一。近现代。陈融。 一发青山鹧鸪影,人立苍茫风雨中。八尺龙驹三尺剑,须知汉后有英雄。
四十咏 其二十 先祖司马讳。明代。王世贞。 昔我先司马,敡历遍遐荒。至今讼庭树,往往比甘棠。蔼如三冬日,凛若九秋霜。千载循吏编,庶以绍龚黄。
媚灶吾何敢,送穷亦古人。兰魂无怪惑,笔墓自嶙峋。
世事惟孤剑,文心比竹筠。匹夫诚有罪,怀璧山之根。
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家人环列灶下烟饥不出祭之以诗因嗟天之下遂无一人自视真老妇矣 其一。明代。谢元汴。 媚灶吾何敢,送穷亦古人。兰魂无怪惑,笔墓自嶙峋。世事惟孤剑,文心比竹筠。匹夫诚有罪,怀璧山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