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子里静悄悄。院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 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阑干:即栏杆。
帘栊(lóng):窗户上的帘子。栊,窗户。
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体现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全曲句句不离春天的特征。“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阑杆楼阁帘栊”和“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杆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站在楼阁上,站在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惬意的事。“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结尾两句,词人的目光又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氛围。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至此,作品的意境更显得和谐,更显得意趣盎然了。
这首以“春”为题的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清丽隽永,“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曲家根据自己的仔细观察、体验,写出新的意境、新的格调。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怀邓孺孝兼讯周山人。明代。胡应麟。 忆汝龙门过,苍茫鹤驭分。暮归句曲洞,晨谒大茆君。把钓吴江雪,传书越海云。草堂人独卧,谁勒稚圭文。
喜雨。宋代。汪炎昶。 窗竹敛晚影,云起天冥冥。一雨轮微凉,收尽蚊蚋声。生意落原野,焦黄返新青。滂沱更三日,端可□年登。呼儿具樽酒,喜剧不暇倾。长风卷归云,隙月忽微明。叶端留馀滴,不满一饷听。
岁在癸丑年始七十年正旦日书事。宋代。富弼。 人生七十古来稀,今日愚年已及期。从此光阴犹不测,只应天道始相知。
又和诸公作雪月歌。宋代。方岳。 月观夜午雪观早,酒兴崔嵬诗潦草。梅花在傍具知状,唤渠收拾秋崖藁。月边雪边同一寒,诗成不许凡人看。年年月寒雪寒处,老骨槎牙倚枯树。不知天下人,面有三寸尘。政使书痴传癖犹可憎,而况无风无味之钱神。麾之门外,问诸水滨。非我不与相比邻,渠自胸次不我亲。千古万古赤壁月,千古万古剡溪雪。天荒地老方可人,当日人曾笑渠拙。有酯不可无吾诗,无月无雪无人知。梅花亦不用收拾,付与万窃更相呼。雪如琼瑶月如水,青山白发时乎时。有薇可羹螯可嚼,此味勿令儿辈觉。四海诸公共往来,雪中与渠无适莫。
初离京邑留别诸同志四首 其四。明代。郑善夫。 长歌逾蓟门,凝眸眺崇京。陵阙何崔嵬,马行令心怦。虽云返乡域,不获偕良朋。劳鹘无劲翮,断鸿有离声。幽期莫可并,沉虑独拊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