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折桂令·过多景楼。元代。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滔滔春水向东流去,衬得天空分外广阔,飘着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闲,在树梢上停栖着鸟儿远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静,积雪渐渐融化,正是月缺时分,形似沉钩这渡口,有桃蕊红妆点缀,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离愁在哪里?别人的离别只是短暂,而我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
天阔云闲:天空辽阔,云儿也散去了。
横眉:美人的眉黛。
消雪:积雪渐渐融化。
桃蕊红妆渡口:用桃花装扮过的渡口。
“多景楼”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称为“多景”,也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万事万物都可尽收眼底。诗人登高望远,前文极写所见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问一答道出哀情,可见此曲采用的是以乐景反衬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写的是整体感受,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视野极其开阔,那树显得对么渺远,那鸟仿佛也都消失了踪迹。就像是一种脱离尘嚣的展望,一片豁然开朗。接着具体写了所见景物: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寓意白昼将尽。诗人依次运用了“阔”“闲”“渺”“幽”以及“远”“平”“缺”等加以刻画,句式倒装,使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再把视线住下,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经透出离别之情。尾三句便点出真意:“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有如蜻蜓点水一点而出,让原本沉浸的乐景中的人,哀感顿生。
周文质(?-1334),元代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故《录鬼簿》对他有详细的记载:“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
周文质。 周文质(?-1334),元代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故《录鬼簿》对他有详细的记载:“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青玉案。宋代。张元干。 月华冷沁花梢露。芳意恋、香肌住。心字龙涎饶济楚。素馨风味,碎琼流品,别有天然处。围炉屈曲宜深炷。留取春光向朱户。绿绮声中谁暗许。小窗归去,梦回犹记,金鼎分云缕。
相和歌辞。从军行。唐代。刘希夷。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风箨晴暄,昼桐阴早,燕阁新香时度。沁月楼台,带山城郭,西湖翠娇红妩。甚爱此闲中趣,寻盟旧鸥鹭。共容与。倚阑干、静看飞絮。吟啸里,帘卷暖烟霁雨。向一碧波璃,几东风、呼棹来去。秀玉芳兰,伴丝簧、庭院笑语。渐梅霖清润,喜近槐扉初暑。
法曲献仙音。宋代。陈允平。 风箨晴暄,昼桐阴早,燕阁新香时度。沁月楼台,带山城郭,西湖翠娇红妩。甚爱此闲中趣,寻盟旧鸥鹭。共容与。倚阑干、静看飞絮。吟啸里,帘卷暖烟霁雨。向一碧波璃,几东风、呼棹来去。秀玉芳兰,伴丝簧、庭院笑语。渐梅霖清润,喜近槐扉初暑。
畎亩十首 其六。宋代。王十朋。 彼微双鹡鸰,飞飞同一原。急难喻兄弟,义著周雅篇。周公代武王,大义今古传。人孰无兄弟,急难斯见焉。愿怀周公心,无愧诗人言。
罗汉峰。元代。契玉立。 罗汉山攒翠作堆,半空天柱拥如来。九霄人立青云上,笑指昙花玉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