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宋代。苏轼。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怪不得这棵花枝怨恨流泪,因为凭你的诗句而把“瑞香”作为“紫丁”的名声扬出去了。你的诗句记吴国的风物土产,继承若司马相如《上林赋》记云梦风物土产的错误。
曹子方醉中提笔写诗,把紫丁香误作瑞香花,而脸上显出了惭愧的颜色。你不必惭愧脸红,我懂得你的情感丰富,恐被这奇香的瑞香花撩动起来。
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再用前韵:指用前首《西江月·公子眼花乱发》词韵。曹子方,名辅,曾以文章从东坡游。此词题序,《注坡词》作“真觉府(院)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当为东坡原词序文字。
⑶名通:指通晓了花之名称。曹子方误将瑞香花说成是丁香花,故词首有“怪此花枝怨泣”之语。
⑷吴风:指吴地的风物土产。
⑸相如云梦:《注坡词》注云:“司马相如为《子虚赋》,而载云梦之饶,故山川土石、草木禽鱼,无不毕究。”然句前有“继取”二字,意在说明“相如云梦”之词语也是误指的。
⑹醉墨:指酒醉时所写出的诗句。
⑺谤花:指曹子方误将珍贵的瑞香花称之为寻常的丁香花,则是“谤”(说其坏话)。
⑻情秾(nóng):情感丰富。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4-1106页
2、(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347页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福建路转运判官曹辅权(字子方)来了,苏轼陪他雪中游湖,过些日子,龙山真觉院的瑞香花开了,他们又一同去赏花,曹子方和其他坐客说都不是瑞香花,是紫丁香。苏轼于是连作三阕《西江月》为瑞香辩证,这首词便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
1、李一冰著,苏东坡传 下,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03,第99页
上片写瑞香花埋怨曹子方误将丁香花名己,而感到委屈,下笔奇兀,引人入胜:“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珍贵的瑞香花被说成寻常的“紫丁香”,不仅抱怨甚至哭泣,可见事关重大,这就暗喻出瑞香花的不同凡响。“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词人自己也站出来为珍贵的瑞香花鸣不平,甚至直批友人的错误。这是延续了司马相如错把芦橘产生在陕西的谬误。文字全用议论,但却带着袒护瑞香花的浓厚情感写出,诚如沈德潜《说诗啐语》所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于是,理念浸透了审美情感,令人毫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觉自然流转,淡中有味。
下片反转为友人辩护,章法变新,相反相成,顿成奇趣:“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裱。怕见此花撩动。”接着,词人又为友人解围,替他寻找一时误解的原因。全词自批自答,既指出了曹子方的错误,又为之打出圆场,表现了词人与曹子方的友谊深厚,亲密无间。
此词在颂扬瑞香花之珍贵,却从友人曹子方误称其“紫丁香”写起,从侧面落笔,效果尤见显著。全词直抒胸臆,平易真切,笔法跌宕,体物寄意,可谓素描本色。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宇文侍郎观潮。宋代。韦骧。 江上双峰屹若门,秋潮涌出势横奔。先声何翅云雷震,猛逝直疑溟海翻。壮观平分吴与越,激波遥自巽之坤。驱除残暑长空凛,喷薄晴光列岫昏。冲涉唯惊兀舟楫,迁腾那复论鹏鲲。仙槎远泛时相际,野马兼驰力更掀。华信筑塘无宿恨,子胥乘浪有忠魂。吴儿勿诧轻身弄,自古冯河岂足言。
赠阴梁州诗。魏晋。荀济。 副尉西域返,伏波南海还。坎壈多构难,郁怏少腾迁。孰云功未立,宁是契不全。直为逢迎寡,良由听受偏。若人本高绝,芬馥迈兰荃。驱车趋折坂,匡坐酌贪泉。洗帻岂虚唱,席皮良信然。群醉嫉孤醒,众媸恐独妍。龙旗翻委郁,鹢轴更回邅。鹍势终横海,鹏力会冲天。昔余遇知己,一面深千祀。纡人重结袜,辱德逾过市。诗酒悦风云,琴歌赏桃李。淹留汉水曲,契阔渝川涘。结绶惟贡公,推名实鲍子。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已作金兰契,何言云雨别。咄嗟改容鬓,俄顷弥年岁。海曲穷地表,江源渺天际。云泥已殊路,暄凉讵同节。柳絮亟如丝,梅花屡成雪。月落桂阴远,风起萱条结。鹤舞想低昂,鹍弦梦清切。闻君戍灵关,瓜时犹未还。数泛明月沼,频游向日湾。金碧应仿佛,轮镜几登攀。复承西归后,将兵出湖口。经过道路长,往来日月久。玉体何容歇,金浆故应有。阳台可燕私,章华堪置酒。既弹赵人瑟,复击秦人缶。缶瑟多奇调,秦赵饶姝妙。得意在双眸,倾城犹一笑。伯喈恩实早,十杜夭终少。殁等盛姬伤,存同魏车照。君子笃久要,宿昔盛宾僚。依依集鳞羽,眷着共枝条。一朝限歧路,万里异波潮。容仪虽眇眇,梦想尚昭昭。新人不相识,故人讵相忆。杳杳间山川,迢迢阻音息。各附青云远,讵假排虚力。风月接欢宴,酒醴承颜色。安知慕俦者,潺潺涕沾轼。仆本不平人,悲愁眉亦嚬。年来空自老,岁去不知春。未能全体命,于中欲问津。五噫如适越,十上似游秦。肌肤积霜露,旅力倦风尘。乌裘日日故,白发朝朝新。人生感意气,相知无富贵。怀赵实廉颇,思燕唯乐毅。大选咆咻士,广募嫖姚慰。映月比刀环,瞻星看剑气。郢路一迢远,长楸几歔欷。渤澥水尚宽,崦嵫日犹未。丈夫志四海,儿女多辞费。待余济浊河,从君宿清渭。
一山。宋代。释可湘。 万机俱罢口门缄,唤作如如落二三。拶得通身归峭壁,善财不到别峰参。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唐代。贯休。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干。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和白沙先生封何孝子诗卷之作。明代。庄昶。 一丸点化有神功,盘木曾渠透几冬。何梦许真言下醒,先生刚为此贤封。百千病痛三年艾,九万扶摇一日风。感叹不胜还捧读,焚香几日拜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