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论诗三十首·二十六。金朝。元好问。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秦观长于词,其诗如词一样婉约。张、晁成就不大。至于其他后学者既没有苏轼的思想,又没有苏轼的才力,往往在文字、典故、辞藻方面追求新奇,以至于怪样百出。于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元好问不满并批评了这种风气。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梦仙草堂图。明代。唐寅。 闲来隐几枕书眠,梦入壶中别有天。仿佛希夷亲面目,大还真诀得亲传。
送陈季常归洛。宋代。黄庭坚。 人生俱行役,何能如聚鹿。浮楂在江湖,邂逅一相触。天边数年别,故人有陈叔。谁云区区叶,车马肯来辱。清樽听夜语,常灺三四烛。剧谈连古今,天汉泻崖谷。高材叹加壮,所向动乖俗。我官尘土闲,强折腰不曲。饱饭逐人行,君来方拭目。汝颖无奇士,仆夫催结束。嗟如秋窗晖,来少去苦速。蚤吾接雍容,爱德心不足。岁晚托懿亲,清义乃愈笃。落日送河梁,鸣蝉度乔木。岁寒赠君何,唯有南溪竹。
又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宋代。叶茵。 昨雨转今晴,晴新越样清。恐孤秋半赏,为补夜来明。检点有斜影,看承无异情。微吟樵唱句,犹恐鬼神莺。
秋日杂诗 其二。明代。杨慎。 羲和运天晷,候虫和岁阴。昔为莎鸡羽,今为蟋蟀吟。感彼萧条节,动此栖迟心。旅人在异乡,相思梦同衾。登临一以眺,但见丘与岑。清泠含广泽,悲商印遥林。结轸还归来,当轩抚鸣琴。幽兰久不奏,谁哉知此音。
谢崔子高。宋代。张赛赛。 春光骀荡满皇州,袅袅垂杨夹御沟。新燕梁间调好语,雏莺林内啭歌喉。当筵幸与多才遇,好景须还雅韵酬。多谢东君多顾盼,免教重罚一生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