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唐代。岑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驿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那江边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别。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虢(guó)州:唐属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南。李判官:岑参的友人,名字不详。晋绛:指晋州、绛州。得秋字:拈得“秋”字韵作此诗的韵脚。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
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5-616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至上元二年(761年),岑参出任虢州长史,其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此诗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而建。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城堞现出了一角,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其实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
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激荡。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减字木兰花(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宋代。向子諲。 腊前雪里。几处梅梢初破蕊。年后江边。是处花开晚更妍。绝知春意。不耐愁何心与醉。更有难忘。宋玉墙头婉婉香。
赵夫人歌。明代。邝露。 琼花一枝天下无,新妆绝胜秦罗敷。掌中学得平阳舞,赵璧堪偿十五都。自矜骄艳无双质,嫁与将军北射胡。胡骑冯陵风雨急,金陵铁锁何嗟及。都尉惭恩夜受降,桃根感义春相泣。感义惭恩春复秋,汉家宫阙水东流。高台爱妾魂将断,南雁方过翡翠楼。翡翠楼前月如练,二十四桥花似霰。鼓吹云旗锦浪堆,牵牛织女重相见。相见相欢无几何,蓬莱清浅近无波。泰山东倾作平地,日南铜柱高巍峨。将军高阁临江起,湘帘一派珠江水。羌篴胡笳沸绮城,美人一见心先死。婉转蛾眉毳幕边,霜摧杨柳风打莲。李陵胡服不报汉,申胥泪出玉婵娟。脱先解佩重乌邑,哀鸾半映菱花立。就桀阿衡负鼎干,兴周吉甫山龙缉。自古英雄畏失时,将兴将废女红知。奉春既衍留侯策,陶侃休回温峤旗。将军沉吟目如电,手捉长戈日轮变。讵肯阴谋及妇人,任佗死后开生面。闺中春暖草初薰,白水歌通管细君。鹣鹣飞上凌烟阁,双兔雌雄世莫分。
题双峰磨院瀑布。宋代。王之道。 烈日冻雪皎,淡烟玉蜡明。谁云真珠帘,要之亦强名。我来少踌躇,一洗尘埃清。便欲觅千斛,为压归装轻。
近故二首 其一。元代。王逢。 近故儒林老,于予起叹嗟。清秋书柿叶,落日赋桃花。碑碣留吴满,云山向越赊。多情楚宫月,来照未栖鸦。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三。明代。戚继光。 年来岭海偃旌旗,瘦骨何妨万里移!云拥三城多瑞霭,梦回孤枕愧支离。登高渐喜瞻天近,抱病翻思去国迟。粤路险巇君莫问,天街更有路多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