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高阳池送朱二。唐代。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高阳池:即习家池。
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此诗写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鲜明的对照,其实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写意。此诗当作于他的晚年,诗中也可见浩然仕途彻底无望之后,真正归隐的决绝之心。同时从诗中也为读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晋代的襄阳其雄盛和繁华是胜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习家池而言其荒凉和破败,远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闻道。清代。李希圣。 闻道君王起渐台,方壶员峤象崔嵬。离宫苜蓿参差长,别殿芙蓉烂漫开。新辟条支求鸟卵,更通碎叶问龙媒。太平天子无愁思,愿颂南山献寿杯。
赠王顺之歌。宋代。晁补之。 王郎见若不胜衣,眇然儒者未有奇。我知王郎有奇处,议论涛海拏蛟螭。由周而来逮五季,故事本朝能尽知。不惟知之业有用,斟酌成败中无疑。我闻昔时崔浩亦复尔,所怀百万非熊罴。人才如此后来少,朝廷水镜区妍媸。胡为五十尚尘土,长翮似剑犹差池。愀然对我数白发,追风逐日无由羁。三书自荐应不暇,五府交辟终何为。邢侯胸中有王霸,不但游谈汉终贾。勇于吾道一臂扶,往不畏难忧助寡。似闻诗有云龙期,云何计出柏马下。岂非事君难进从古然,不然富贵终在天。堆金买玉患无玉,玉至自骇无因前。君不见东秦逐守拙难似,木石当前以身抵。接淅去齐未敢言,退飞过宋聊堪比。神形自问还自答,因拙得全方至此。少狂干世等画蛇,老罢食功同履豨。向长毕事渐可涯,彭泽弃官从此始。山林不着一物随,平生万卷付群儿。收光牛背看屋壁,更不刮膜烦金鎞。遭时有用君当起,丹青宛转麒麟里。我行此计无赢输,世事从来弈棋耳。
题俞仲桓双林道人卷。元代。成廷圭。 双林道人如霜林,参天劲木寒萧森。众芳到此万叶脱,元气授尔孤根深。风前猛虎作人啸,月下清猿将子吟。铁笛老仙在何许,吾欲载酒同幽寻。
牧牛图。元代。钱仲益。 东皋二月春草生,江边放牛花雨晴。牧儿唱歌牛吃草,稳坐牛背随牛行。牛角攒攒耳湿湿,断陇荒陂随意入。烟蒲风柳不胜情,日暮归来荷蓑笠。我本山林牧牛叟,滥著朝衫今白首。拟买江南黑牡丹,乞取闲身老农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