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何必待春晴,雨里看山分外明。持盖冲烟觅诗去,不知身在画中行。
题画六首 其四。明代。文徵明。 看山何必待春晴,雨里看山分外明。持盖冲烟觅诗去,不知身在画中行。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题舒城龙眠山。元代。李裕。 龙眠崇巘凌青汉,马跑飞流泻碧岩。一自李公归去后,祇遗书舍护松杉。
少年游·重阳过後。宋代。晏殊。 重阳过後,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三谣。朱藤谣。唐代。白居易。 朱藤朱藤,温如红玉,直如朱绳。自我得尔以为杖,大有裨于股肱。前年左选,东南万里。交游别我于国门,亲友送我于浐水。登高山兮车倒轮摧,渡汉水兮马跙蹄开。中途不进,部曲多回。唯此朱藤,实随我来。瘴疠之乡,无人之地。扶卫衰病,驱诃魑魅。吾独一身,赖尔为二。或水或陆,自北徂南。泥黏雪滑,足力不堪。吾本两足,得尔为三。紫霄峰头,黄石岩下。松门石磴,不通舆马。吾与尔披云拨水,环山绕野。二年蹋遍匡庐间,未尝一步而相舍。虽有佳子弟、良友朋,扶危助蹇,不如朱藤。嗟乎,穷既若是,通复何如,吾不以常杖待尔,尔勿以常人望吾。朱藤朱藤,吾虽青云之上、黄泥之下,誓不弃尔于斯须。
月下杂感。清代。黄景仁。 明月几时有,人间何事无。倾城顾形影,壮士抚头颅。方寸谁堪比,深宵我共孤。感君行乐处,分照及蓬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