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逃暑一閒过,竹里惊呼问小坡。客自握兰来泽国,谁从结佩绚云窠。
不辞引满黄鹅杓,难和流徵白雪歌。却羡卿狂谁得似,卿今曾数粤山多。
夏日集北郭禅院次楚客袁七齐韵。明代。梁元柱。 园林逃暑一閒过,竹里惊呼问小坡。客自握兰来泽国,谁从结佩绚云窠。不辞引满黄鹅杓,难和流徵白雪歌。却羡卿狂谁得似,卿今曾数粤山多。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
梁元柱。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绝巘精蓝半夕阳,清尊别思倚苍茫。凭栏顿喜云霄近,结驷毋惊道路长。
池拥双龙元是剑,天回北斗尽成章。因窥雁塔岧峣里,似有题名在上方。
虎丘寺同子与孔嘉淳父公瑕伯龙舍弟送别袁鲁望张伯起会试北上得阳字。明代。王世贞。 绝巘精蓝半夕阳,清尊别思倚苍茫。凭栏顿喜云霄近,结驷毋惊道路长。池拥双龙元是剑,天回北斗尽成章。因窥雁塔岧峣里,似有题名在上方。
小雨。宋代。陆游。 小雨过岩扃,残云傍野亭。花光相映发,莺语苦叮咛。举酒和神气,弹琴悦性灵。索居朋友绝,得句遗谁听?
洞山。明代。陆师道。 洞山虚中高揭唇,白石齿齿排为龈。引吸波浪气吐吞,张吻露腭何鳞皴。我疑巨鳌踞而蹲,噍物未合口流津。人言中穹如覆盆,我畏其舌不可扪。荡舟强与闯其门,但见玉液涵灵根。进穿石骨窥奫沦,更讶鳌首承昆仑。柱支轴贯维厚坤,仰看宇覆烂若银。卿云一色纹鱼鳞,引手历历扪星辰。俯扣洞房深九皞,中有神物云昼屯。欲往探之路苦湮,川祗山鬼司其阍。何年有路通人神,往与一醉桃花春。
赠康元章。宋代。王庭圭。 康郎读书本勃窣,羞作儒生酸到骨。偶逢四海未解兵,气如秋鹰眼如鹘。布衣杖策丞相前,官军尽扫长蛇窟。燋头烂额已论功,况子当年陈调曲。
黄莺儿 梅花。清代。吴绡。 经岁漫相思。到窗前,破腊时。问伊清瘦因何事。怕东君未知。看南枝放迟。迢迢驿使谁堪寄。夜来宜。无风有月,把酒对冰姿。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弟子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