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俄惊俱发掘,妻孥生死若云浮。凭谁乞我金千镒?自愿提兵殄寇雠。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十。清代。刘鹗。 坟墓俄惊俱发掘,妻孥生死若云浮。凭谁乞我金千镒?自愿提兵殄寇雠。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隔岁书回不拆封,惊闻虎谷失髯翁。风骚辽阔遗音在,江汉萧条老眼空。
壮志欲从汾左右,清声曾动陜西东。七年又洒柴墟泪,屈指交游俯仰中。
戊寅八月以容春集托乔司马寄王中丞虎谷越岁司马以集还因得中丞之讣。明代。邵宝。 隔岁书回不拆封,惊闻虎谷失髯翁。风骚辽阔遗音在,江汉萧条老眼空。壮志欲从汾左右,清声曾动陜西东。七年又洒柴墟泪,屈指交游俯仰中。
田家杂咏十二首 其四。清代。王季珠。 一曲田歌绿树阴,涓涓流水听鸣琴。秧含时雨针针碧,麦受温风簇簇金。新制桔槔翻有样,古遗谣谵奉为箴。扫除爨下频敦嘱,失慎堪虞要小心。
荅南沙用前韵。明代。邵宝。 红梅又发旧年枝,多事相寻酒与诗。草木欲蕃先喜色,冰霜虽老独贞姿。君歌已到能言地,我赏偏于半醉时。谁道忘忧但萱草,北堂移此亦应宜。
途间观野菊。宋代。易士达。 林峦露骨草无芽,枯柳吟蝉蹟见沙。莫道西风全肃杀,行边无处不黄花。
琼林宴归图。明代。庄昶。 永清有仆双赤足,手持一画刚五幅。自云此是琼林图,一幅主公真面目。琼林宴罢醉归来,十里香尘马蹄速。一日看尽长安花,柳汁宫袍春正绿。望中隐隐宫阙深,万片綵云人一笏。人间万事岂足荣,进士出身良可录。进士出身良可录,台阁阿衡俱此卜。从容一代真明良,万古朝堂正都咈。人臣为报当何如,盛治岂容前史独。愿言一拜各勉旃,稷契皋夔幸毋惑。
送义门郑御史致仕还乡。明代。杨荣。 柏台珥笔久推贤,喜见辞荣及暮年。天语丁宁恩赐厚,宸章璀璨墨华鲜。几年守职风霜凛,奕世同居孝义全。总谓田园归兴好,丹心犹恋五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