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
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
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
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
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
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
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高佥事招饮于城西门燕山亭。清代。刘鹗。 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久雨。明代。皇甫汸。 政虎闻由昔,民鱼验自今。五湖成大浸,累月示恒阴。避世甘沦弃,全身但陆沉。何能上封事,徒为赋愁霖。
渔家傲。宋代。张炎。 辛苦移家聊处静。扫除花径歌声趁。也学维摩闲示病。迂疏甚。松风两耳和衣枕。颇倦扶筇寻捷径。东墙蔼蔼红香盛。少待摇人波自定。蓬壶近。且呼白鹤招韩令。
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 其二。清代。顾炎武。 昨过河东望首阳,空山烟霭尚苍苍。传闻高士燕中返,料理床头皂荚囊。
管顺甫以湘竹为青奴儿贶为名湘夫人赋以谢之。宋代。李曾伯。 妾家淇园北封君,劂祖慈事宗苍筼。子孙异代贞节闻,枝分一派从南巡。千古流落湘江滨,几番雨露敷新荣。斑斑不改啼红痕,膏煎漆伐悔自矜。卒以取祸罹斧斤,工巧斲削资它人。管城夫子出意新,作涌取义何其云。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汤沐虞嫔名。彷佛太伯之文身,虚中直外圆且明。不丝不谷不受尘,一笑不用捐千金。曲眉丰颊从杂陈,虽有多喙无一嗔。晨夕荐我眠风棂,曲肱时复呼真真。骨虽非玉肌似冰,蝶梦不到巫山云。白家蛮素卿自卿,老我祝洋毋忘盟。以例吾体全吾神,招魂共读离骚经。推枕同作华胥民,只虞一夜秋气清。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日晚歌 其一。明代。魏学洢。 日垂暮兮閒眺,下庭阶兮迟迟。揽秋芳兮可爱,抚黄菊兮彼陂。枝扶疏兮潇洒,纷英英兮陆离。菊逢我兮暇日,我逢菊兮茂时。澹相对兮逾好,兹逍遥兮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