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

柳贯(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柳贯的诗文(153篇)

()

人物生平

  柳贯(1270年~1342年),元代文学家。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人,先世居河东,宋建炎中柳贯七世祖柳铸始迁杭,再迁浦江乌蜀山(今兰溪横溪),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系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是元代“儒林四杰”之一,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

  据《元史列传第68·黄溍传》记载:“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

  元大德4年(1300)察举为江山县教谕,数年后升迁为昌国州学正。延祐6年(1319)任国子助教,旋升博士。先后从学者数千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其中最为著名者当为宋濂、危素、王褘、戴良等。

  泰定元年(1324)擢升为太常博士,凡朝廷大典,必酌以古今而论定,人皆服其精审。泰定3年(1326),出任江西儒学提举,秩满归乡杜门不出十余年,收徒授学,读书著述,沉潜于理学。

  至正元年(1341),朝廷重用,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二年(1342)11月初九病逝于京城大都(今北京)。

  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不小,他的诗写得古硬奇逸,意味隽永,受到广泛尊崇,有人称他是“文场之帅,士林之雄”。

  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正是柳贯最得意的门生,宋濂曾这样记述柳贯的学问及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书莫不通贯……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

  柳贯著名的文集有《金石竹帛遗文》10卷、《近思录广辑》3卷、《字系》2卷、《柳待制文集》20卷、《待制集》、《字系》、《近思录广辑》、《金石竹帛遗文》传世。

青天吹堕玉芙蓉,日出烟开彩翠重。婺女名山今入越,泐潭弟子别为宗。

于何胜境偏多阻,如此衰年始一逢。照影龙泓余种种,欲从老衲借枝筇。

()

毳幕承空柱绣楣,綵绳亘地掣文霓。辰旂忽动祠光下,甲帐徐开殿影齐。

芍药名花围簇坐,蒲萄法酒拆封泥。御前赐酺千官醉,恩觉中天雨露低。

()

中年鞍马间,所历万里途。髀肉亦既消,梦惊还一呼。

读史窥古人,恨时不能俱。宁知远游躅,足蹑双飞凫。

()

古人善观人,其孚如视龟。后是数十年,理事可逆推。

何尝爽分寸,自足制盈亏。夏童昔跳踉,势将撼边垂。

()

析木光中佛耀开,丹楼碧阁映崔嵬。空闻白马驮经去,几见黄龙听法来。

笠影翩翻云作盖,锡痕依约浪生苔。归山说似京华梦,亲到幽州礼塔回。

()

七十里江沙水黄,沿流送客举离觞。回舟并载别愁重,残雨微生半夜凉。

欲与仙人骑竹杖,时从老子据胡床。悬情独有南楼月,白兔河边正捣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