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范浚的诗文(166篇)
朱熹两次主其家拜访,绋不遇。绍兴二十年(1150)卒,年49岁。朱熹又亲临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记其事迹。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18岁的朱熹因早就听说范浚“学甚正,而不知从何学”,于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访,不遇。过了2年再次专程登门拜访,仍不遇,“因录屏书《心箴》而旋”。后来,朱熹把《心箴》编入他自撰的《孟子集注》。值得一提的是,范浚比朱熹年长28岁,此时朱熹是以求学者的身份来拜访的。明嘉靖间,皇帝听经筵讲官翟銮等进讲《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于天下学宫,特赐专祠春秋二祭”。可见范浚在南宋理学研究就在朱熹此访当年,范浚逝世。终年49岁。朱熹亲赴吊唁。于是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谈。32年后,朱熹在理学方面如日中天,名声大噪,他为范浚作《香溪范子小传》,称范浚为“子”,可见对其尊崇之意。其中说:“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吕祖谦),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次韵富修仲见赠二首 其二。宋代。范浚。 幽栖长懒放,野性耻浮沈。避俗真成僻,居山恨不深。感君来辱意,契我愿交心。但愧琼瑶赠,才枯欲嗣音。
悼致政楼少师 其二。宋代。范浚。 身后储休世或同,生前有耀孰踰公。班衣五彩枢臣贵,宝带万钉天眷隆。终始哀荣时共羡,丕扬宠赠会追崇。遥瞻素旆愁云外,惨憺悲歌立晚风。
送叶彦益县丞之任江宁。宋代。范浚。 君不闻赤县诗人书案牍,两衙苦被官拘束。自嫌不辨世间忙,犹得吟看县墙绿。今君器度鼎函牛,为丞烹鲜馀地优。更当渌水吴京邑,豪士新亭旧胜游。去追礼乐群英盛,岂复区区劳贰令。两株松下日长哦,会有刘郎五题咏。能来取别思依然,为我津头一系船。解手看君有知己,吹嘘高翮上青天。
杂兴五首 其三。宋代。范浚。 高蝉荫嘉木,未省螗斧危。勇虫亦何愚,不顾黄雀饥。痴痴挟弹子,已复露沾衣。世事无不然,古今同一悲。
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四首 其二。宋代。范浚。 黄堂流化古风还,夙驾勤民陇亩间。已变呻吟作谣咏,山中那用觅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