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重、难点与关键 篇一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并能运用相关性质、公理。

2、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能借助刻度尺、圆规等画图工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引领学生在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

重点与难点: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能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能正确地表述。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如图,点a、b、c、d在直线ab上,则图中能用字母表示的共有条线段,有条射线,有条直线。

2、从a到b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则第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是。

第1题

第2题

3、如图,若是中点,是中点,

(1)若,_________;

(2)若,_________。

二、课堂学习1、议一议:

(1)、在平面内画一个点,过这个点画直线,能画多少条?

(2)、要在墙上钉牢一根木条,至少要用几个钉子?为什么?

(3)、如果平面内有两个点,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又能画多少条?

总结:“过两点有______,并且____ ”

思考:过平面上三点中的每两点画直线,可画多少条?

2、做一做:已知两点a、b

(1)画线段ab(连接ab)

(2)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

注意:我们把上图中的点b叫做线段ac的。

3、想一想:(1)如果点b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ab、bc、a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与同学交流。

(2)如何用符号语言表述中点的概念?

总结:如果点b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

如果,那么b是线段ac的中点。

4、知识运用:

例1、如图,线段ab=8cm,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db=1.5cm.求线段cd的长度。

练习:1、如图ab=8cm,点c是ab的中点,

点d是cb的中点,则ad=____cm

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0.5ab

3、已知线段ab=8cm,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m,n分别是线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三、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oa和射线ao表示同一条射线;b.延长直线ab;

c.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d.如果ac=bc,那么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2.如果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你认为至少要钉子()

a.1根b.2根c.3根d.4根

3.如图,若是中点,是中点,

(1)若,,_________;(2)若,_________。

4.如图在平面内有a、b、c、d四点,按要求画图。

(1)画直线ab、射线bc、线段bd

(2)连结ac交bd于点o

(3)画射线cd并反向延长射线cd,

(4)连结ad并延长至点e,使ad=de。

四、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b、直线没有端点,射线至少有一个端点

c、经过平面内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d、运动场上的300m赛跑,表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是300米

2、如图,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bc=3,求线段cd、ab的长度

3、如图,线段ad=8,ab=cd=3,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

4、已知线段mn=7,点p在直线mn上,且mp=3,则np= 。

5、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其中ab=4cm,bc=3cm,若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 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 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 ; ③ ④- a2b。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 ,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 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 r2h的系数是 。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作业: 课本p59:1,2。

板书设计:

《单项式》 1.单项式的定义: 2.例1: 例2: 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划分 篇四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了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探究得出同类项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4.美育目标

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二、 教学方法、手段

1. 教学设想

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 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3.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联想→猜测→类比→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  )2=9;   2.(  )2 =0.25;

5、(  )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读作“二次根号”,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的平方根是xx

②247的平方根是xx

③0.2的平方根是xx

④3的平方根是xx

⑤的平方根是xx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中点的 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学习重点】:线段 的中点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重点;

【学习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过A、B、C三点作直线,小 明说有三条,小颖说有一条,小林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______的说法是对的。

二 、自主学习

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

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

(2)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我们称为叠合法。

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2.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

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若两个角的顶点重合,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那么这条射线是角的平分线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9、下列说法:①平角就是一条直线;②直线比射线线长;③平面内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的公共点个数有0个、1个、2个或3个;④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⑤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同步四维训练

知识一:直线的性质

3.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为基准摆放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B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

D.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知识点二:线段的作法及比较

4.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绳子中挑出较长的一条用于比赛,选择的方法是(A )

A.把两条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

难点

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1]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xx年7月1日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提问: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答:

1002=200千米

1003=300千米

100t=100t千米

我们用含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用字母表示数后,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更适合一般规律的表达。

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现实问题情境出发,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以青藏铁路为引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渗透。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 是理解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