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为您精心收集了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学习目标】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前面学过有关方程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
答: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注意:我们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既要学会按部就班(严格按步骤)地解方程,又要善于认真观察方程的结构特征,灵活采用解方程的一些技巧,随机应变(灵活打乱步骤)解方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般解题步骤与解题技巧来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机智,只有真正掌握了一般步骤,才能熟能生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技巧有:
(1)有多重括号,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可交替进行
(2)当括号内含有分数时,常由外向内先去括号,再去分母
(3)当分母中含有小数时,可根据xx分数的基本性质xx把分母化成整数
(4)运用整体思想,即把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看作整体进行变形
(三)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搞清已知量和待求量,分析数量关系。 (审题,寻找等量关系)
(2)根据数量关系与解题需要设出未知数,建立方程;
(3)解方程;
(4)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程,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并作答。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类型
(1)数字问题:①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xx100a+10b+cxx(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
②用一个字母表示连续的自然数、奇数、偶数等规律数。
(2)和、差、倍、分问题:关键词是“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哪个量比哪个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精编导学
3.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找到并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1.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能够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 (1)3+b=2b+1 (2)4+x=7
(3) 0.7x=1400 (4)2x-2=6
请大家观察上面4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而得到:xxxxxxxxxxxxxxx的等式叫做方程。
2、阅读课本78页问题,你能用算术方法解答吗?试一试。
若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则从A地到B地,卡车用了小时,客车用了小时。根据题意,可列出等式吗?
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试着改变一种设法。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48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②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③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小结:像上面①、②、③中列出的。方程,它们都含有xxxxx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xxxxxxx,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即方程的一边或两边含有未知数)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某数的30%比它的2倍少34:
③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xxxxxxxxx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2)小芳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1、必做题:教科书80页练习1,2,3,4题;
2、悬赏题(2个优)
鸡兔同笼,上有20头,下有52足,请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1)常见的几何体;
(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
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棱柱的特征;并注意棱柱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的平面图形及圆
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7)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一。填空:
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它有_____个面组成;它有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条边。
2、正方体或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组成的。
3、在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⑤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填上序号即可)
4、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
5、将下面4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沿所画线折起来,把折成的立体图形名称写在图的下边横线上:
6、如图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块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方块数为。
7、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80,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
8、要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
9、如图,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个面,____条棱。
10、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_=____,y=____.
11、四棱柱按如图粗线剪开一些棱,展成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来:
12、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13、右图中,三角形共有个。
14、如图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摆放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第13题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5、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Pqmn
①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唉,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④最后,
它终于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四个画面的顺序为()
A.mnpqB.q
16、以下四个平面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BCD
17、只有盖的盒子长、宽、高分别为5、5、3cm,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
发,沿棱爬行,爬行的路径不许重复,则蚂蚁回到A点时,最多爬行()
A.24cmB.32cmC.34cmD.48cm
18、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其主视图和左视图
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
A.12个B.13个C.14个D.18个
19、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最多有几个面()
A.5个面B.6个面C.7个面D.8个面
20、从多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不是顶点)发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
到20__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__B.20__C.20__D.20__
21、下列四个图形折叠后与所得的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所标数字一致的是()
22、如图(1)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如果将其折回原来的
正方体图(2)时,与点P重合的两点应该是()
A.S和ZB.T和Y
C.U和YD.T和V
23、用一个平面去截①圆锥;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其中哪两个完全相同()
A.(1)(2)B.(2)(3)C.(3)(4)D.(2)(4)
25、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处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__个三角形,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__B.20__C.20__D.20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并加以验证。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练习1、2。
第l题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
四、小结
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1、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三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四、小结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4、5题。
三课时
教学目的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 / 时间
二、新授
例1.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画“线段图”分析, 若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如果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如果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
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
四、小结
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四、作业
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难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I小时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1小时,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授
阅读教科书第18页中的问题6。
分析:1.这是一个关于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 已知:制作一块广告牌,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做要6天。
2.怎样用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等量关系是:师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师傅与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两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们各自所做的天数,因此,设师傅做了x天,则徒弟做(x+1)天,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得 x=2
师傅完成的工作量为= ,徒弟完成的工作量为=
所以他们两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巩固练习
一件工作,甲独做需30小时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时完成,现
由甲独做10小时;
请你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例如 (1)剩下的乙独做要几小时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3)乙又独做5小时,然后甲、乙合做,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四、小结
1.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
间的关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2.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寻找全部工作,单独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作业
教科书习题6.3.3第1、2题。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学习重点: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
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6.4%,德国1.3%,
法国—2.4%,英国—3.5%,
意大利0.2%,中国7.5%。
三。巩固练习
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
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
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
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
四。阅读思考1页
(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五。小结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六。应用与拓展
1、必做题:
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
2、选做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呢?并加以验证。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练习1、2。
第l题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
四、小结
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1、2、3。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教学目标:
1、能将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由它们的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经历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归纳出棱柱的特性,并能初步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简单的立体图形判别平面图形;反之,根据平面图形判别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让学生自己出示现实生活中某些商品的包装盒(课前准备工作),制作这些纸盒,我们是先根据它们表面展开后图形的形状剪裁纸张,再折叠围成,从而引入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图形(棱柱)的感受,体会棱柱的性质做一做
活动一:
1、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请同学们以同桌的形式动手做做看。
2、操作完后,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
3、实践验证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如图2所示的棱柱。
4、教师介绍棱柱的各部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