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学习的,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但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很好,所以在复习时要及时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然后开展对本节课的巩固性复习。而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有:数轴、坐标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考纲要求
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2、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用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向量坐标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2)设A(x1,y1),B(x2,y2),则
=xxxxxxxxxxxxxxxx_
||=xxxxxxxxxxxxxx_
(二)平面向量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
设=(x1,y1),=(x2,y2),则
+=-=λ=。
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x1,y1),=(x2,y2),则∥?xxxxxxxxxxxxxxxx.
(三)核心考点·习题演练
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例1.已知A(-2,4),B(3,-1),C(-3,-4)。设(1)求3+-3;
(2)求满足=m+n的实数m,n;
练:(20xx江苏,6)已知向量=(2,1),=(1,-2),若m+n=(9,-8)
(m,n∈R),则m-n的值为
考点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例2: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3,2),=(-1,2),=(4,1)
若(+k)∥(2-),求实数k的值;
练:(20xx,四川,4)已知向量=(1,2),=(1,0),=(3,4)。若λ为实数,(+λ)∥,则λ=( )
思考:向量共线有哪几种表示形式?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哪些作用?
方法总结:
1、向量共线的两种表示形式
设a=(x1,y1),b=(x2,y2),①a∥b?a=λb(b≠0);②a∥b?x1y2-x2y1=0.至于使用哪种形式,应视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涉及坐标的应用②。
2、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作用
判断两向量是否共线(平行的问题;另外,利用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以列出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考点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B边上的动点,
则的值为;的值为。
【提示】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向量数量积运算问题时,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来运算,这样可以使数量积的运算变得简捷。
练:(20xx,安徽,13)设=(1,2),=(1,1),=+k.若⊥,则实数k的值等于( )
【思考】两非零向量⊥的充要条件:·=0? 。
解题心得:
(1)当已知向量的坐标时,可利用坐标法求解,即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
(2)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向量数量积运算问题时,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来运算,这样可以使数量积的运算变得简捷。
(3)两非零向量a⊥b的充要条件:a·b=0?x1x2+y1y2=0.
考点4:平面向量模的坐标表示
例4:(20xx湖南,理8)已知点A,B,C在圆x2+y2=1上运动,且AB⊥BC,若点P的坐标为(2,0),则的值为( )
A.6B.7C.8D.9
练:(20xx,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线上一个动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解题心得:
求向量的模的方法:
(1)公式法,利用|a|=及(a±b)2=|a|2±2a·b+|b|2,把向量的模的运算转化为数量积运算;
(2)几何法,利用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作出向量,再利用余弦定理等方法求解。.
五、课后作业(课后习题1、2题)
第06课时
2、2、3 直线的参数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2. 初步掌握运用参数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参数方程解题的简便性。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
1、若由 共线,则存在实数 ,使得 ,
2、设 为 方向上的 ,则 =︱ ︱ ;
3、经过点 ,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预习教材P35~P39,找出疑惑之处)
1、选择怎样的参数,才能使直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 与点 的坐标 和倾斜角 联系起来呢?由于倾斜角可以与方向联系, 与 可以用距离或线段 数量的大小联系,这种方向有向线段数量大小启发我们想到利用向量工具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
如图,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则 = ,
而直线
的单位方向
向量
=( , )
因为 ,所以存在实数 ,使得 = ,即有 ,因此,经过点
,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2.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应用示例
例1.已知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和点 到A ,B两点的距离之积。(教材P36例1)
解:
例2.经过点 作直线 ,交椭圆 于 两点,如果点 恰好为线段 的中点,求直线 的方程。(教材P37例2)
解:
反馈练习
1.直线 上两点A ,B对应的参数值为 ,则 =( )
A、0 B、
C、4 D、2
2.设直线 经过点 ,倾斜角为 ,
(1)求直线 的参数方程;
(2)求直线 和直线 的交点到点 的距离;
(3)求直线 和圆 的两个交点到点 的距离的和与积。
三、总结提升
本节小结
1.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
答:1.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2. 初步掌握运用参数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参数方程解题的简便性。
学习评价
一、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很好 B.较好 C. 一般 D.较差
课后作业
1. 已知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和抛物线 相交于 两点,设线段 的中点为 ,求点 的坐标。
2.经过点 作直线交双曲线 于 两点,如果点 为线段 的中点,求直线 的方程
3.过抛物线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 的弦AB,求弦AB的长及弦的中点M到焦点F的距离。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教学过程
【知识点精讲】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1)“给角求值”:给出非特殊角求式子的值。仔细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转化或消除非特殊角
(2)“给值求值”:给出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找出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某种关系求解
(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
(4)“给式求值”:给出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式的值,求其他式子的值。将已知式或所求式进行化简,再求之
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
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
【例题选讲】
课堂小结】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1)“给角求值”:给出非特殊角求式子的值。仔细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转化或消除非特殊角
(2)“给值求值”:给出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找出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某种关系求解
(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
(4)“给式求值”:给出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式的值,求其他式子的值。将已知式或所求式进行化简,再求之
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
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入: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二、新课教学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抽象、归纳:
1、命题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2.
(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解略。
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
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
2、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
例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4)若a>0,b>0,则a+b<0.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此题中的(1)(2)(3)(4),较容易,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两个例子的比较,学更深刻地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
此例中的命题(5),不是“若P,则q”的形式,估计学生会有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知的事项为“条件”,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解略。
过渡: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的两种情况,即有些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有些命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3、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强调:
(1)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作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2)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命题、假命题的的概念,强调真{XIEZUOWEN.NET}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判断一个数学命题的真假方法:
(1)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例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分析:要把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成“若条件,则结论”即“若P,则q”的形式.解略。
三、巩固练习:
P4第2,3。
四、作业:
P8:习题1.1A组~第1题
五、教学反思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
4、如何判断真假命题.
高中数学菱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实)
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 已知: 的对角钱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 分别交于 、 ,如图。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3中1、2、3
高中数学教案:圆
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
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