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优秀10篇(罗斯福新政优秀PPT课件丁豆网)

罗斯福新政 篇一

【课程标准】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罗斯福及“新政”的相关史料;对罗斯福及“新政”进行评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革命对促进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秩序、避免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后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

重点:实干家罗斯福 、“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内容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

情景置换

我来竞选美国总统。

(面对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国,说说你的竞选纲领。)

胡佛:最好的经济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罗斯福: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我们来投票。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一、 实干家罗斯福 (“狮子”和“狐狸”)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xx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二、施行新政 (1933-1939年)

1.定义:new deal, 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以后,为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等领域进行的一些列调整与改革措施。

2.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年初,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着重改革

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

3.新政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整顿金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

恢复工业生产(核心)

调节农业生产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

压缩产量,政府补偿  稳定农产品价格

举办救济公共工程  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物价

保护劳工权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拓展思维1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请问:你是批评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呢,还是赞同?为什么?

先阅读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提示:可从经济学的商品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上看。

从解决就业角度上看。

拓展思维2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还是政府大模兴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见?

大规模兴建公程能达到的效果有: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哪些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学习思考

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罗斯福新政实质

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但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它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新政“新”在哪里?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特点)

三、渡过难关——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积极作用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3)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如救济和社会保 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思考:危机中的美国为什么能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实行罗斯福新政呢 ?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②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③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局限性: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

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

综合探究

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彻底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思考:这两次改革有什么相似之处?给了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提示:这段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这两位政治家。他们面对危机,为各自为政的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罗斯福在大危机使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邓小平在极“左”思潮带来动乱,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启示:(1)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依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面对社会危机,应当指定出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

(4)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社会文明演进的根本推动力。

课后探究

人们对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颇为熟悉,但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如对国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等,其实施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然而它们却鲜为人知。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调查这些措施对今天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灾害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越来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罗斯福新政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借鉴和启示?据此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罗斯福新政 篇二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解读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曾四次连任,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他生于纽约,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然而疾病非但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曾多次表示:“经历过两年卧床不起的痛苦,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显得那么容易。”他于1928~1933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11月当选美国总统。1933年入主白宫后,推行新政,对缓解美国30年代经济大危机、促进经济复兴起了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签署《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罗斯福?他的哪些意志品质对我们最有启发?学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把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以及各国摆脱危机采取的办法及带来的影响。

●把握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原因、内容、实质及影响。

●把握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及衰落的原因;凯恩斯主义及影响、被取代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运用生产力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培养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凯恩斯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导作用,培养透过事物的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认识到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的重要调节作用,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重要启示。

●通过学习凯恩斯主义,理解重要的经济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主学习精要

一、经济大危机:

1、背景:

(1)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尤为突出。但是繁荣的背后,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的手里,股票投机过度。

(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但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概况:(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2)特点: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直至持续到1933年;破坏性强,使资本主义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大幅度下滑,世界贸易缩减了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危害大,这次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组织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这些都加深了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影响:(1)这次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2)面对危机,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深了日益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怀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思维激活

说一说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如何爆发的?有何特点?影响如何?

做一做  直接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答案:d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他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复兴工业。法案中规定了公平竞争的法则,内容包括限制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承认劳动者有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以实现“工业和平”,消除生产过剩,也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价格,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用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意义:(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思维激活

说一说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做一做  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答案:d

三、凯恩斯主义:

1、提出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此背景之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

2、主要内容: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他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等弊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感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3、评价:(1)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思维激活

说一说  凯恩斯主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

做一做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答案:b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既要注意相关哲学原理的运用,又要注意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思维开放线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第二,资本家盲目生产,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这三个因素,层层递进,紧密相连。上面三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外造成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价的暴跌。

案例拓展园: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度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c.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社会化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这是根本原因,而a、b、c三项是具体原因。

2、考点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与影响

学法指要:理解其实质要注意从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基本矛盾造成,是资本主义本身不能克服的现象,但是因为它暂时的调整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因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思维开放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它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其次,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第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例拓展园: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探索一条宏观调控经济的道路

b.主要解决的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以国有化为主要手段

d.它使美国找到了一条既缓解危机又能保住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史实的再现能力。a项阐述实质,b项是其直接原因,d项开辟了一条新道路;c项与事实不符,国有化这种办法主要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使用。

3、考点三:凯恩斯主义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的演变。同时要认识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针对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提出的,其核心主张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思维开放线  凯恩斯主义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资产阶级庸俗的经济学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大危机期间,凯恩斯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特别是其中的反危机理论,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二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凯恩斯主义,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大大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并没有找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一个消除危机的有效方法。

案例拓展园: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干预经济,主要采用的经济理论是

a.凯恩斯主义

b.自由主义

c.重商主义

d.“人民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干预经济,正符合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

高考经典感悟

例1、(xx年•广东)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只要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就可以知道b、c、d三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相反,和罗斯福新政内容相符合的是“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例2   (xx年•上海)1933~1936年期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记的目的是为了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金融

c.复兴工业    d.社会保障救济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哪些企业具有悬挂蓝鹰标记的资格。只有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才能在产品上标有一个蓝鹰标记,以表示该企业守法和致力于复兴。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1929年10月24 b,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请回答1~4题。

1.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2.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统计表,表格说明的问题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8.2% 40.6% 28.4% 16.5% 8.4%

①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遭受的破坏程度最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3.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特别大的打击,具体表现在

a.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失业人数达1 700万

b.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失业人数达3 000万

c.工业生产下降2/3,失业人数达2 500万

d.工业生产下降1/2以上,失业人数达1 500万

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  b.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

c.为了扩大再生产      d.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由此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请回答5~8题。

5.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6.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建立一系列福利保障制度

b.遏制生产过剩的势头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扩大出口贸易

7.罗斯福新政后,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这充分说明   ①新政之前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占主导地位 ②新政之后凯恩斯主义开始取代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③这一变化不符合广大私营企业老板的利益 ④这一变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

8.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二、非选择题

9、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该事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1963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期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三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伟大社会”也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请回答:

(1)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共同之处?

(2)从上述美国政府的政策中,你得出了怎样的启示?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存在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面临的状况。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阅读思考视窗

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总统想竞选连任,结果发现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是失败的代名词。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由众多“胡佛屋”组成的临时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贫民把破汽车的前半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还有的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农民捉住兔子吃了,叫做“胡佛猪”,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

请思考:出现这些幽默词语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大前提是正确的。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小前提也成立。但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所以结论是错误的。

2.d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从材料本身看不出来。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据教材知识不难回答。

4.b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阶级分析法,注意理解资本家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持利润。

5.a   本题属于比较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苏联新经济政策核心内容是农业政策,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主要措施是缩减耕地压缩产量来恢复农业。

6.c   罗斯福新政能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遏制了经济危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被许多国家所效仿,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影响深远。

7.c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还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

8.b   凯恩斯认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是对付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

9. (1)实行国家干预,通过立法体现和加强这种干预。都采用了国家干预的办法。三个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立法体现了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干预。

(2)政府应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意识,走科教兴国之路。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解析:解答第一问主要是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充分注意影响当今经济发展的因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来回答。

10.(1)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从此美国的经济开始全面滑坡。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美国社会也开始急剧动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而当时的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把维护资本主义作为实施新政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改变胡怫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3)没有。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解析: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表现;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理解“旧民主秩序”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前提下的“新运用”就是作出了怎样的改变;解答第三问要注意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阅读思考视窗参考答案:

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府的慈善组织去处理,危机就会过去。政府基本延续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解析: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的颓势,材料表达了美国人民对胡佛的不满情绪。

罗斯福新政 篇三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应该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与意义。应搞清经济危机、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

【考试大纲】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知识梳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 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是资本主义固有的       和      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③ 重要原因:股市投机过度。

2.表现:          倒闭,         破产,生产下降,         剧增。

3.特点:

①范围广:经济危机从波及到所有              国家。

②时间长: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③破坏性强:后果空前严重,“大危机”、“大萧条”等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的专用名称。

4.影响:

①国内政治: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开始对                  产生怀疑,               开始泛滥,资产阶级         制度摇摇欲坠。

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          、          的办法,它们提高        ,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             ,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加深了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社会动荡:经济大危机下,政府仍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②罗斯福就任总统: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并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前后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1939年后,“新政”渐告结束。具体措施有:

①整顿               :主要通过           、            和           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②调整               ;通过《                 》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复兴工业。

③调节               :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减少             和             ,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               和              。通过《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举办许多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政府担负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4.作用:①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              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              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②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

义进入了                  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的爆发促使人们反思,质疑            的经济理论。

2.内容:凯恩斯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                。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        。

政府必须放弃                 ,干预        和              ,成为“             ”。

3.影响:其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            的观念,被称为            ,它的提出也被称为            。二战后,它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思维拓展】

1.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生产跌回到19xx年水平。

(2)失业人口大增,1932年全国有约200万人失业,1933年近1700万人。

(3)社会动荡,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

(4)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1)实质: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积极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走进高考】

例1.(08全国卷i,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8226;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解析:a 注意所给时间:1932年。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失去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项是在1935年;c项是在1933年;d项是在1936年。

例2.(四川,18)“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c.调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解析本题属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记忆能力的考查。b、d相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例3.(天津文综)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解析:此题易错选为c。注意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实行工业复兴法实施的主观目,而非客观影响。

例4.(08北京卷,37)(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对经济采取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于恢复社会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答案要点:

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

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

例5.(08宁夏,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xx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xx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xx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xx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xx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

解析:

本题将罗斯福新政和当前的美国“次贷危机”结合起来,考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效果,涉及经济概念和金融领域的术语,有一定难度。第(1)(2)(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来回答即可,第(4)问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材料四的内容,抓住“次级抵押贷款”的概念和特点,从货币政策和房贷政策来着手,尤其要强调出房贷性质的不同这一角度。

答案要点: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

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4. 罗斯福新政印证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

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5. 罗领福新政的根本特点是

a.一定程度上的国有化措施            b.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

c.整顿金融和削减农业生产            d.对工业生产加强计划和指导

6. 罗斯福在新政中解决农业危机的主要办法是

a.限制价格水平,鼓励市场竞争        b.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农业出口

c.调整生产结构,稳定产品价格        d.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

7.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b.争取工人支持,恢复工业生产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8. 罗斯福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兴建一系列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a.促进田纳西河流域粮食生产的发展   b.发展田纳西河流域水上运输业

c.发展田纳西河流域的电力事业       d.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就业

9.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a.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               b.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10.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1.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12. 罗斯福新政时,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b.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13.(广东单科)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4.(四川文综)“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15.(海南历史)“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指马里兰银行)会不会倒塌。

纽约儿歌唱道: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此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面对现状,胡佛和罗斯福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什么?

(3)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从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存在。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产量的增长率为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材料三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以上材料均摘自[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6)根据材料三,概括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7)结合材料二、三的主要内容,概括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17.(07山东文综)(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bbdb   cbdda     11--15.ccbad

二、非选择题:

16.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5)特征: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市场购买力低下;工农业生产由繁荣转为衰退;股市崩溃又加剧了工业萧条。

(6)问题:工业生产衰退;工人失业严重。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政府采取新对策以解决危机;德、日逐渐确立法西斯统治,不断对内镇压,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国际局势危机频繁。

(7)关系:低消费与高投资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股市崩溃和工农业衰退,从而导致工人失业率剧增。两则材料间属于因果关系。

17.

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

(2)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

(3)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4)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参考答案: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罗斯福新政 篇四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

【考纲课标解读】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概括梳理】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重点难点突破】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 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 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193 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到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之贬值,刺激出口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的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6.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   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  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

7.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复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计划性,逐步放弃市场体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为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 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2)罗斯福在演说中强调纪律和“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罗斯福要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

10.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      领救济的队伍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高考真题再现】

1.(xx年 广东历史 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xx年 上海文综 12题)xx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3.(xx年 重庆文综 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xx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xx年 江苏单科 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考点概括梳理】

胡佛  整顿银行及金融业  调整农业政策  复兴工业  实行社会救济  “以工代赈”  进行社会立法  国家干预  社会矛盾  法西斯  国家干预经济

【重点难点突破】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第(2)问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 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第(3)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解析】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答案】b

2.【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和理解题干的“诚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知道罗斯福对金融的整顿就在于恢复银行信誉, 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答案】c

3.【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罗斯福新政中具体内容的作用。要抓住限定语“既”、“又”,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两方面都要满足的措施是d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常理推断,胡佛主张自由主义政策,所以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调节工业生产在胡佛看来是法西斯行径。

【答案】c

5.【解析】要注意题干所说的机遇,那应该是良好的发展机会,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本题着重要把握新政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 用,是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答案】 c

6.【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依据具体措施对照,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a

7.【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变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答案】 a

8.【解析】a、b两项是新政的目的,应排除;d项中的“放弃”一词显然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1)问首先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态度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看出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第(3)问,对罗斯福新政来说,没有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答案】(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10.【解析】本题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结合,侧重于知识点的挖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图像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图中可提炼的有效信息有罗斯福 的头像、排得长长的等待救济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2)问结合第(1)问不难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新政的内容分析其本质特征;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 本主义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答案】(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考真题再现】

1.【解析 】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 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答案】c

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中的时间。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答案】d

3.【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a

4.【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答案】b

罗斯福新政 篇五

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通史概要: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建立起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其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在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建与迅速起飞。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美国总统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危机措施收效甚微,最终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杯水车薪”两目是教学重点。

一、具体讲述本节内容之前,首先采用师生谈话法,通过双边互动,简要回顾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凶险。由此导入新课。

二、第一目“世界经济大危机”主要讲述五个的问题,即是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和影响。教学中要求从根本、直接、具体等几方面分析危机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从教科书中提炼危机表现的知识要点,并从这一过程中分析、归纳危机的特点:①来势特别猛。②范围特别广。③持续时间特别长。④破坏性特别大。⑤影响特别深远。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三方面分析危机的影响,加深理解。要向学生交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于社会购买力来说是过剩了。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使学生加深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性的认识。

三、第二目“杯水车薪”,具体讲述美国总统胡佛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一是胡佛政府上台对危机即将到来没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错误的判断。二是政府在危机岁月前后期作出的反危机措施,由于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不知变通,结果收效甚微,使美国掉入了“沟底”,他本人也名声扫地,最终被人民抛弃。本目中胡佛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掌握其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具体内容不要求死记硬背。对于什么叫“自由放任政策”,要求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进行理解。

四、第三目“病入膏肓的经济”,具体讲述大危机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影响。一是经济方面,美国面临金融、工业、农业各行业的全面危机。教学中,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二是政治方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稳;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五、通过对本节的讲授与总结,得出推论: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已行不通,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应运而生,从而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罗斯福新政 篇六

授课题目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知识

目标 大危机:原因(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和直接原因)、概况、新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新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 综合:大危机中美、德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技能目标 学习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提高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

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危机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教材分析   大危机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前所未有,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教学重点 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及各自特点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实质、新特点、影响)教学方法 导入法学法指导归纳法教具学具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步骤)复习巩固与新课导入(回顾“柯立芝繁荣”、1825年和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原因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其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上属于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⑵供需矛盾尖锐化,为现实原因。主要表现为生产盲目扩大与劳动人民实际购买力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加深。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柯立芝繁荣”局面下潜伏的主要:①工业发展超前。农业发展滞后;②旧工业部门开工不足;③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④股票投机猖狂等。⑶股票投机使金融市场风险大大增加,是为直接原因。2.概况1929年10月下旬“黑色星期四”,首发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德、英、法、日、意、比等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时间,其影响、破坏力前所未有。股市→→→银行业→→→工商业→→→农业。3.新特点⑴范围广;⑵破坏大;⑶持续时间长;⑷影响深远。整个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对外贸易下降2/3。其中各国工业生产下降分别为美  国德  国英  国法  国日  本46.2%40.6%28.4%16.5%8.4%4.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空前激化;②加剧了世界局势,法西斯国家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③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大危机中美、德、日分别走上不同道路,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打击;②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2.主要内容项       目具体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突破口)整顿银行,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进口。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和持续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政策颁布《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3.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最大程度避免国有化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做的局部性调整。5.影响①直接影响:较大程度地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虽未能也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现实影响:使社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和自由企业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扩大;③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凯恩斯理论在国家政策上得到成功实践;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从美国进一步被推广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课内练习课外练习  单项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2.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特点是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通过扩张来缓和经济危机c.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d.收回输出资本,稳定国内经济秩序思考题:大危机中美德走上不同道路的主要原因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影响。

课后札记   学生相关政治理论严重欠缺,学科交叉、知识迁移能力与意识薄弱。注:各组可依据本学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本学期进行了课堂比赛的教师及汇报课的教师填写后,一式两份送交王明和老师处,以备存档。

罗斯福新政 篇七

引言:

当我们沿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走来,一路目睹灿烂的中国农业文明景观时,我们感慨万分。但当我们扬起时代的航帆,沿着新航路走近欧美时,两次工业文明为我们展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色,它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更另人陶醉。正当人们为资本主义发展前景高唱赞歌时,突然一阵晴天劈雳,轰垮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厦,繁荣的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倾刻崩溃,这就是历史上另人谈股色变的“黑色星期四”,它告诉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完成的基本任务:

阅读与思考:

一 第一目(p115)的资料,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一方面经济___,财富集中在___的手中;另一方面,广大工人农民实际收入____。这种状况势必造成___与___的脱节,这一矛盾最终会导致怎样的恶果?

请概述1929__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

第一目(p116)讲述经济危机的什么内容,请表述出来:

二 阅读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一目,请完成以下任务:

1经济危机的特点(请根据史实填写特点)

特点

史            实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

从1929年___1933年前后5个年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  。

2面对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何种办法摆脱危机,结果怎样?

(1)       办法:

经济:

(2)危机的影响: 政治:

国际局势:

面对危机,1933年,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出现了__富兰克林 罗斯福。他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三 罗斯福改革:

胡佛主张及结果:

1改革背景 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2理解内容

(1)       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为什么?有何作用?

(2)       中心措施是什么?着力消除哪种状态?

(3)       调整农业政策的做法及目的是什么?

(4)       推行:“以工代赈”,             3特点及实质:

具有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

实质:

4评价:

四 危机时期产生的新理论__凯恩斯主义

1这一理论是_________的产物

2这一理论对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有何影响?

讨论:罗斯福新政中,有些政策是对工人的?因此有人认为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罗斯福新政 篇八

第二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案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课前自主学习

1.美国总统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_________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________”,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为稳定财经秩序,扩大了_____________的权力,实行_____________,管制_____________。

3.为加强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_____________》,还通过了《_____________》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并成立了_____________专理社会救济工作。

4.罗斯福新政开创了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临危受命

1932年在职总统胡佛和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结果罗斯福以绝对优势获胜,胡佛惨遭败北,罗斯福竞选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美国。

(2)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同胡佛竞选美国总统。

(3)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临危受命。

2.目的

(1)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2)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例1】下列不是罗斯福竞选美国第32任总统成功的原因是(       )

a.提出“新政”                          b.美国人民渴望改革型领导人

c.罗斯福以学识、形象和信心赢得人心      d.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知识点二实施“新政”

面对经济大灾难,人民束手无策,既需要心理安慰,更需要实质上的转变,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把新政的措施向人民娓娓道来,又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新政推行开来。新政期间,罗斯福签署了哪些法令,具体实施了哪些措施?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2.新政的措施具体分为四个项目: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4)加强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一系列社会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知识拓展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

新政实施是历史的必然:(1)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是由美国国情决定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3)独立战争以来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5)20世纪30年代,国家午预经济和运用财政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2】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实现经济复兴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缓和社会矛盾        d.改善美国人的生活

【变式题1】下列最能说明罗斯福新政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项是       (     )

a.整顿金融、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b.贫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c.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签署社会保险法

知识点三  摆脱困境

罗斯福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并非都获得了支持,最高法院先后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违宪。最高法院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样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实质呢?

1.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2)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缓解了社会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实质: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对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

【例3】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    (  )

a.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     d.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变式题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     )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巩固测试

1.罗斯福新政的首要目标是    (    )

a.复兴经济    b.缓和矛盾      c.改革社会    d.变革生产关系

2.i pledge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这是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提名出任总统候选人时,在会议上的讲话,这表明    (    )

a.美国有民主传统,总统是选举产生的

b.罗斯福早已下决心要改变自由主义政策

c.民主党是当时美国力量最大的政党,获得选举是必然的

d.以胡佛为代表的共和党不得人心,势必会被赶下台

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4.1933年美国政府启动“田纳西流域工程计划”,兴建大规模的水力发电和灌溉工程。下列各项与这一计划的实施无关的是    (    )

a.推行以工代赈

b.整顿财政金融

c.促进该地区工农业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大危机的缓解

5.下列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政府的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思想的是    (    )

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②实行美元贬值③兴办公共工程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问题

b.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问题

c.没有对经济全面干预

d.没有全面触动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7.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据此判断这部法案是  (     )

a.没有经过总统批准                       b.没有经过国会批准

c.规定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       d.导致社会动荡加剧

8.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用计划经济的模式管理和发展经济

c.通过改革的办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不包括   (    )

a.联邦政府第一次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

b.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工人有参加工会的权利

c.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d.联邦政府第一次变革了美国社会的生产关系

10.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

a.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b.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c.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d.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11.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人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韵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根据这种认识,罗斯福政府    (  )

a.向农民提供补贴         b.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c.招募失业青年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15.在历史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名人或外交政治人物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或演说,他们使用更多的是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如何理解它,将关系到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且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3)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罗斯福新政 篇九

第2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危机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

2、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小组讨论: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补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角色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工人在此期间生活状况。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

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历史剧: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

知识整理:新政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新政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四。板书设计

1、经济危机

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猖獗

表现:金融、工业、社会生活、农业等的全面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导致各国内部社会危机——政坛丑闻、人民斗争、法西斯兴起

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殖民地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

目的:克服危机、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

内容: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工业——颁布法令,以工代赈,刺激消费;

农业——压缩生产,克服过剩

评价: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经济上:减轻危机破坏,促进生产恢复

政治上: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对世界:开创经济新模式,影响许多国家

布置作业:

1.学生明确本课重点,并归纳概述在作业本上。

2.课后测评题做在作业本上。

教学后记: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重点,要理解并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篇十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

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和复兴;第二个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项。

(1)整顿金融业。

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避免了更多银行的破产;颁布银行法,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以防止再度出现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2)恢复和稳定农业。

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时,政府贷款帮助他们储存余粮;在粮食短缺时,农业经营者出售储存的粮食归还贷款。通过这些办法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3)复兴工业。(核心内容)

1933年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止实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的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1934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需求。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穷人提供财政帮助。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了解)

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1)国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③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国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支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3.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

(1)凯恩斯理论的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注意:★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随投资总量的增加,资本家对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将会下降。

流动偏好:人们出于现期交易、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蒙受损失及想获利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的。在个别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但凯恩斯用心理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心理因素绝不是根本原因。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4.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理解)

(1)“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该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直到目前为止,该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遇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2)“凯恩斯革命”的作用(辩证看待)

①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其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③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5.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了解)

(1)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2)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3)认为私有制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4)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6.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理解)

(1)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特点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成因

总的来说,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本国国家制度、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里根总统上台后,为了解决“滞胀”问题,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此背景下,美国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

②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③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7.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理解)

(1)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相对而言,情况如下: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面,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

这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

①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