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都属文艺论文,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本课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即残缺美。
2、教学目标:
学生在上学期赏读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阐述了美是邂逅所得及艺术源于生活的美学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学生在学习美学知识方面的深入与延续。根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文章的残缺美,把握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审美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深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通过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教师注意及时纠偏,并引导话题的走向。
以本文为契机,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教学时围绕维纳斯雕像,介绍和本文作者观点相通的中国画的虚实相生的原则,结合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贯穿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学生对她的欣赏将会提升审美品位。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在语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作为难点之一;难点之二则是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断臂维纳斯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残缺的艺术品都是美的。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欣赏品味法:课文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审美点,以蒙娜丽莎与胜利女神为衬托点,以齐白石画为深入点,以自然残缺美为延伸点,以人生的残缺美为德育点,这些抽象的理论都以图片的形式来进行直观地学习,形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细细品味。
2、自读探究法:由于本课是自读课,因此课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为主。找出问题,看书筛选信息解答。
3、自由讨论法:如何为断臂维纳斯复原,学生会各持己见,这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在拓展深入时,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这就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体现,这个问题也会引发争论。讨论时教师可加入自己的观点,也可留下空白,由学生自己甄别。
4、讲练结合法:在品味了断臂维纳斯后,又浏览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几幅胜利女神的远近的雕像,让学生写一个片断,进行审美练习。
教学手段:本课将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首页:断臂维纳斯的美在璀璨的卢浮宫的衬托下更显得庄严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将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出卢浮宫三宝,配上了《雪绒花》的音乐,意境很美。在拓展深入中,有齐白石的绘画,有当代摄影作品,有残疾人的几幅图片,以此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残缺美在艺术及人生中的体现。最后的审美练习也展示胜利女神的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韵美。这些图片的应用将和本课对美的阐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美的教学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六个环节
(一)导语:由巴黎引出卢浮宫三宝,从而顺理成章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卢浮宫镇宫第一宝――庄重典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它有美丽的塞纳河,有经典的艾菲尔铁塔,有绚丽的小区广场,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二)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课文探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补充总结为以下六个
1、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 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维纳斯失去双臂后,获得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抽象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赞成复原双臂?
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复原计划,告诉我们你心中完整的维纳斯是什么样的?
6、维纳斯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吗?
这六个问题由学生品读课文,讨论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我国古代绘画中体现了空白艺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齐白石画虾,他只画虾的动作,而空白处观赏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
“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虚实相间的艺术。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相间的艺术,可展示几幅古画,与学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学生出示两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间》是一幅摄影作品,一只高脚酒杯破碎的一刹那,蓝色的液体流出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影壁”在顶部特意设计成了残缺。这些都是残缺美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而在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如何表现的?
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用意志创造了美。
教师引导升华本课: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审美练习
中国古代读书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读进去,也能跳出书中观点的束缚,现在就让学生走出清冈卓行的思维空间,重新审视维纳斯的美。 学生除了残缺美外还可以看出这座雕像的形体美和庄严典的神韵美。用课件展示板书:
1、完整的艺术美。
1、2、完美的形体美
1、3、古典的神韵美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她的神韵美。俄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斯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伟,坦荡而又自尊,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师启发学生: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然后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傅雷的《蒙娜丽莎之美》),学生找出描写画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语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帜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最后要根据上面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一个片断写作练习,学生仔细看《胜利女神》的雕像,欣赏《胜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业:阅读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四、说板书
米洛斯的维纳斯
必须失去双臂 ―― 才有无数双玉臂
残缺美 不能复原双臂 ――“有”限制了想象 人生?
只能失去双臂 ―― 双臂可千变万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而对艺术的审美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的人索取。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这种美的指向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都属文艺论文,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本课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即残缺美。
2、教学目标:
学生在上学期赏读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阐述了美是邂逅所得及艺术源于生活的美学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学生在学习美学知识方面的深入与延续。根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文章的残缺美,把握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审美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深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通过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教师注意及时纠偏,并引导话题的走向。
以本文为契机,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教学时围绕维纳斯雕像,介绍和本文作者观点相通的中国画的虚实相生的原则,结合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贯穿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学生对她的欣赏将会提升审美品位。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在语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作为难点之一;难点之二则是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断臂维纳斯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残缺的艺术品都是美的。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欣赏品味法:课文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审美点,以蒙娜丽莎与胜利女神为衬托点,以齐白石画为深入点,以自然残缺美为延伸点,以人生的残缺美为德育点,这些抽象的理论都以图片的形式来进行直观地学习,形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细细品味。
2、自读探究法:由于本课是自读课,因此课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为主。找出问题,看书筛选信息解答。
3、自由讨论法:如何为断臂维纳斯复原,学生会各持己见,这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在拓展深入时,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这就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体现,这个问题也会引发争论。讨论时教师可加入自己的观点,也可留下空白,由学生自己甄别。
4、讲练结合法:在品味了断臂维纳斯后,又浏览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几幅胜利女神的远近的雕像,让学生写一个片断,进行审美练习。
教学手段:本课将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首页:断臂维纳斯的美在璀璨的卢浮宫的衬托下更显得庄严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将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出卢浮宫三宝,配上了《雪绒花》的音乐,意境很美。在拓展深入中,有齐白石的绘画,有当代摄影作品,有残疾人的几幅图片,以此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残缺美在艺术及人生中的体现。最后的审美练习也展示胜利女神的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韵美。这些图片的应用将和本课对美的阐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美的教学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六个环节
(一)导语:由巴黎引出卢浮宫三宝,从而顺理成章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卢浮宫镇宫第一宝――庄重典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它有美丽的塞纳河,有经典的艾菲尔铁塔,有绚丽的小区广场,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二)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课文探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补充总结为以下六个
1、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维纳斯失去双臂后,获得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抽象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赞成复原双臂?
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复原计划,告诉我们你心中完整的维纳斯是什么样的?
6、维纳斯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吗?
这六个问题由学生品读课文,讨论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我国古代绘画中体现了空白艺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齐白石画虾,他只画虾的动作,而空白处观赏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
“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虚实相间的艺术。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相间的艺术,可展示几幅古画,与学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学生出示两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间》是一幅摄影作品,一只高脚酒杯破碎的一刹那,蓝色的液体流出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影壁”在顶部特意设计成了残缺。这些都是残缺美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而在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如何表现的?
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用意志创造了美。
教师引导升华本课: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审美练习
中国古代读书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读进去,也能跳出书中观点的`束缚,现在就让学生走出清冈卓行的思维空间,重新审视维纳斯的美。学生除了残缺美外还可以看出这座雕像的形体美和庄严典的神韵美。用课件展示板书:
1、完整的艺术美。
1、2、完美的形体美
1、3、古典的神韵美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她的神韵美。俄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斯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伟,坦荡而又自尊,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师启发学生: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然后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傅雷的《蒙娜丽莎之美》),学生找出描写画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语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帜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最后要根据上面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一个片断写作练习,学生仔细看《胜利女神》的雕像,欣赏《胜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业:阅读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四、说板书
必须失去双臂――才有无数双玉臂
残缺美不能复原双臂――“有”限制了想象人生?
只能失去双臂――双臂可千变万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而对艺术的审美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的人索取。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这种美的指向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教学设计: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把握维纳斯雕塑的形体美!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把握维纳斯雕塑的艺术的美!
3、拓展阅读,感受残缺的生活美。
课时安排:预习一课时,讲读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背景知识简介
1、雕塑艺术的特点
雕塑是运用了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铸、焊等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实体的造型艺术。种类很多,按所用材料有石雕、木雕、泥塑等。按形态有圆雕、浮雕、透雕,按安放位置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雕塑等。
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 高204厘米。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182月,在爱琴海的米罗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两截,并与刻着名字的台座、拿着苹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断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这是值钱的东西的农夫,立刻将它们埋原,并报告了在岛上的法国领事。领事稍付定金,即通知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几乎与此同时,在爱琴海搞测量的一位法国海军士官,名叫鸠尔・丢孟・都尔维尔对此表示了更大的关注。这是一位希腊艺术的爱好者,当他看过这些雕像的块片以后,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并第一个断定这就是维纳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诉农夫,法国决定把她买下,要他不必再到处声张了。随即赶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陈详情,促使大使下了决心并派专人前去交易。不料岛上的长老出于本岛的利益而中途插手,开会议决命农夫将雕像卖给在土耳其任职的一位希腊大官,当法国人赶到岛上时已经是雕像装船的关头了。见此情景,他们几乎要动武,命令法国船舰随时准备行动。顿时,爱琴海上战云密布。恰巧,一场暴风而解了围。它推迟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为法国使者争得了斡旋的时机,他们软硬兼施,把雕像终于转到了法国船上。后来又给岛上赠送金钱,从而取得了岛上放弃雕像的誓约书。雕像顺利运抵巴黎,由于种种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 183月2日,国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献礼。从这一天开始,她便成为法国国家财产。当时的登记名称是“在希腊群岛中的米罗所发现的维纳斯像”,并被陈列于罗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
法国获得这尊雕像时,全国一片沸腾,人们视之为国宝,并被尊称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她一直为世界上所有热爱艺术和美的人们所景仰,他们都以能亲眼目睹这尊古希腊最伟大的艺术奇迹为人生一大幸事。
3、关于维纳斯的文化背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4、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魅力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制品后,都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整尊雕像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整个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它接近于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种人体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这正是古人对于人体美的赞颂和肯定,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米罗的维纳斯》由若干块断片经过精心的接合加工后而公诸于世。那个带铭文的台座和持苹果的手臂很快就被专家鉴定与雕像无关而被剔除了,从而推测在罗马时即已失去手臂。因此,雕像又同时以“断臂维纳斯”著称于世。于是,修复原作的双臂成了艺术家、历史家最神秘也最感兴趣的课题。归纳起来,当时最典型的几种方案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双手拿着胜利花圈;右手捧鸽子,左手持苹果,并放在台座上让它啄食;右手抓住将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着一束头发,正待入浴;与战神站在一起,右手握着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出现,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除了双臂复原的争论以外,还有许多其他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兴趣。譬如,她真是维纳斯吗?也许是大海女神、胜利女神?其次,作者是谁?制作年代、地点?等等一大堆问题挑起了大家的论战。最后,除了她是维纳斯,并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末这个看法比较统一以外,其余的只好作为一系列悬案留待后人去考究了。
作为审美观照,当人们站在这个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时候,一个裸体的女性,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这就足够人们为之倾倒的了。在这洁白的大理石里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跃动。人们从这里发现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创造潜能;感受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最深的启示,这也是人体的魅力之所在!人体,它本身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变化,孕含着微妙多姿的美。希腊民族得天独厚,最深刻地理解和最完整地把握了人体这个小宇宙,并发掘出人类纯粹的知性结构,再通过自然的真实外貌,去表现一种更高的境界。他们把情与理、美与真探合在一起,在神的庇护下追求着自由生活的真谛与乐趣,在理性的指导下,赤裸裸地展现人自身。黑格尔就曾经高度赞扬希腊人能够完美地把神的普遍性和理想性与神的个性结合在一起。尤其赞赏阿佛洛耿忒的裸体表现,他说,“她是纯美的女神”,“把她雕成裸体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她所要表现的主要是由精神加以节制和提高的感性美及其胜利,一般是秀雅,温柔和爱的魔力。”对于《米罗的维纳斯》,谁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她赤裸袒裎的身上去归纳出一个具体的主题。她把自然、生命,她把真、善、美都集中于一身。她不愧为古代希腊雕刻的一个典型代表,不愧为女性美的最高体现。她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直至今日还表现出那种秀雅、温柔和爱的扭力。
“米罗的维纳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爱与美的女神的雕像。但她并不是唯一的,她只是古代希腊众多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的一个罢了。从创作时间上说,她已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就有不少佳作出现了,在这以后也仍有所见。现在,可以再回到古典希腊时代,从最早出现的阿佛洛狄忒雕像开始,并把她们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对比,从而了解她们与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
5、
罗 浮 宫
――站在罗浮宫面前,华人一定倍感亲切,因为里面注入了一个中华之子的心血和智慧。
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矗立着被称为“万宝之宫”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罗浮宫。罗浮宫的前身是一座建于13世纪初的城堡。1546年,为了建立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宫殿,法兰西斯一世下令拆除了原来的建筑,破土重建,完成了宫殿的两翼和滨河画廊。1564年,杜伊勒利宫开始兴建,一直进行到17世纪初。罗浮宫和杜伊勒利宫之间由塞纳河沿岸建成的大画廊连接起来,形成了皇家住宅群。1682年,路易十四决定把皇宫迁至凡尔赛宫后,罗浮宫一度为当时的艺术家们分占。1793年,改为博物馆。现在的罗浮宫包括博物馆和法国财政部。
罗浮宫占地面积为19.8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4.8公顷,全长680米。它收藏的艺术品达40万件,囊括了法国及欧洲各个时代各个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和艺术珍品,其中米洛斯的维纳斯、胜利女神、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称为罗浮宫三宝。
1989年3月,罗浮宫在耗资8500万美金,费时6年的整修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向世人展示其风采。罗浮宫扩建部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罗浮宫的拿破仑正庭的中央,入口设计成边长35米,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形体简单突出,玻璃清明透亮,可以通过玻璃的自然折光对罗浮宫全貌
《米洛斯的维纳斯》 (网友来稿)
四川省宣汉中学 刘廷富
教学目标:1、能力训练点: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以学生讨论、教师释疑为主。
教学安排:
一、教师引入,激情激趣
提问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美的人和美的事物,对美都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明确:诸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情美、崇高美、悲剧美、和谐美、整体美、优美、壮美、凄美等等,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不求全,不求一定深刻。
提问2: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却都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呢?为什么梅艳芳红颜早逝令许多人悲痛惋惜,可也有人说她的死是一种美,是绝代芳华呢?为什么因曹雪芹困顿早逝而没有写完的《红楼梦》却依然令人痴迷说不尽道不完呢?为什么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明确: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梅艳芳虽天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缺憾美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还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多彩。
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冈卓行先生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缺憾美,而且还告诉我们怎样去欣赏缺憾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然后提问3:你对维纳斯了解多少?你个人认为维纳斯有双臂与没有双臂哪个更美?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罗浮宫的世界“三宝”图片,简介西方神话中的维纳斯,同时介绍文学史上海涅、乌斯宾斯基、屠格涅夫等作家与“维纳斯”有关的几个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探讨主旨
(一)、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问题4:作者在这篇随笔里表明了怎样的艺术见解?(要求学生必须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一步主要是让迅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及能佐证各部分大意的关键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明确行文的思路)明确: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并以此统领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个层次的开头,都用一句话概括了该层次的大意,行文过渡十分自然,脉络十分清晰。结构大体如下:(板书)
一、必须失去双臂
二、不可复原双臂
三、只能失去双臂
(二)、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深入理解课文
1、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部分,并思考问题5: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学生快速浏览,划出相关语句,然后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词)。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种种虚象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
(板书)一次飞跃 一种神秘气氛 多种生命之梦
失去双臂 ――――整体美
一次追求 无数秀美玉臂 神秘奋然一跃
提问6:在这里 “特殊”“普遍”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特殊”意即双臂完整,定型的,一览无余的,缺乏想象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残缺,形态不定,让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上是质的飞跃。
提问7:第3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维纳斯的美的?明确:从形体美和内在气质两方面来表现的。
提问8: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
本文启示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2、、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后回答。提问9: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尽量用原文回答)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
提问10: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这里的“无”是指虚的,普遍的,无尽的想象空间,潜在的无尽生命力,多样的选择性;“有”是指是此非彼,是一非多,是有限非无限,再美也是定型。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反倒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提问11:文中一会儿说复原方案是倒人胃口,一会儿又说是顺理成章,怎样理解这种矛盾?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什么?明确:人们尝试的种种复原方案亦可视为是对美的追求,只是复原后的艺术质量水平已发生质的变化,人们不会再产生以前那样的感动了,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想象。正所谓实景有限,虚景无穷;空本难图,神无可绘。
提问12:面对形形色色的复原方案,你能设想一些复原方案吗?(应以生为主,任由想象)
提问13:也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明确:本层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
本文启示二:要想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共同努力。
3、研习课文第三部分
生自读第三部分,质疑答疑。提问14:假如失去的不是双臂,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艺术效果会怎样?(用原文回答)明确:“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其他部分的残缺会严重破坏雕像的美感。
提问15:为什么失去的只能是双臂呢?作者的理由是什么?明确:因为“双臂”“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而“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维纳斯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各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这正印证了恩格斯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清冈卓行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
本文启示三: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
4、.总结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个美学命题,即如何认识“缺憾美”:①缺憾也是一种美,②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③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
三、拓展迁移,外联内化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并以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看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范例来佐证之。
1、理论论述:
①老子:“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辩若讷”,“无物之象”;
②《画鉴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
2、古今中外的艺术实例:
①罗丹《沉思》《巴尔扎克像》②《巴黎圣母院》的喀西莫多形象③深山藏古寺④踏花归去马蹄香⑤齐白石画虾画鸟与朱耷画鱼⑥《寻隐者不遇》⑦《陌上桑》⑧《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⑨《老残游记》里对于王小玉歌唱的描写⑩“荷马史诗”中对于海伦的美的描写等等。(师用多媒体演示,指导生理解虚实相生的艺术原理,认识艺术空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作用,并逐步学会运用。例子不必全用)
3、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①本课一直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是否因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你认为艺术的残缺需要什么条件?请写3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②“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完美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③假如你去买“维纳斯”雕像,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完好的,你准备买哪一种?为什么?请写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
(附)板书:
必须失去双臂(正面):美的典型→普遍美→一次飞跃→ 一种神秘气氛→虚
一次追求 多种生命之梦
无数秀美玉臂
神秘奋然一跃
抽象艺术效果
不可不失双臂(反面):受到限制→特殊美→失去丧失的美感→实
只能失去双臂(侧面):生命光彩→才能有梦幻曲
作者邮箱: tingfuliu@hotmail.com,dhliu66@163.com,
[1]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网友来稿)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米洛斯的维纳斯》 ..
安徽省五河县小圩中学 衡广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3.德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修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少胜多、以无用有”“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 1.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投影,课文朗诵带及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投影扉页“维纳斯塑像”图象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是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清冈卓行的美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来了解其中的奥秘.
二.解题
读注释1
三.分析课文
[一].放课文录音,概括作者的观点.
明确;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1.必须失去双臂.
2.不能复原双臂.
3.只能失去双臂.
[二].研讨第一部分.
1.速读1---3段,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2.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为什么?
[理解把握重要语句,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难为易把握作者的观点.]
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驰骋想象”DD“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无数双秀美的玉臂”DD“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DD“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DD“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DD“包孕着不尽梦幻”DD“无比神妙的整体美”DD“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DD“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DD“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3.让学生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神秘、想象)
[三].研讨第二部分
1.欣赏投影图象,畅想如何复原双臂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师范读第二部分,让学生划出作者对复原“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极端厌恶。
3.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4.让学生概括本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受到限制、失去“丧失”美感)
[四].研讨“残缺美”的涵义
1.从上面两部分分析看,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残缺美)
2.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
(作者在一、二部分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3.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
(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研讨第三部分
1.朗读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只能失去双臂”的看法
(在学生说过自己的想法后,来听听作者的看法,学生会对作者的理由更感兴趣)
2.第三部分能不能删除?和一、二部分的关系如何?
明确: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手的梦幻曲”。DD这可真上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一部分是对前两部分的补充和深化,揭示了维纳斯艺术效果的内在本质。
四.结合语境、探讨和欣赏文中意义深刻的语句
(多媒体投影句子,师生共同探讨)
1.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2.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双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3. 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育着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4.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
五.拓展深入
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1.艺术DD注重虚实相间。
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
如:《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
2. 自然界 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3.人生DD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
如:四大美女各有缺陷;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阿炳;张海迪;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
六.升华
自由讨论,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只有符合真善美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七 作业
写一篇五百字的文章,说说你对“美”的认识
八.板书设计
(一)必须失去双臂DD神秘
(正面) 想象
残
缺 (二)不能复原双臂DD局限 人生?
(真善美)
美 (反面) 失去“丧失”美感
(三) 只能失去双臂DD双臂
(侧面) 可千变万化
九.小结
作者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描绘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独特的缺憾美。同学们在理解作者艺术观点的基础上也对残缺美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上的残缺会给欣赏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永远的生命力。同样,真正的生活也并不完美,我们必须勇敢地正视残缺,努力探求生活中美的真谛。
作者邮箱: hgren1016@yahoo.com.cn
[1]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米洛斯的维纳斯1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从欣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
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
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其雕像于18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解释词语,并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已经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课文分析
(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一个奇怪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
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一个奇怪的念头”也就是指作者的观点;“攫住”一词自然用得很好,显得有力,表明这个念头很强烈。
2.为什么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明确:即因为“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3.为什么说维纳斯把她那条双臂是“巧妙地”遗忘在故乡或者别的地方了?
明确:“巧妙”是说她借舍弃部分而获取了完整的偶然追求。也就是用缺陷美的方式达到了对整体美的追求。
4.怎样理解文中“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无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一句?
明确: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有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膀,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即那失去了的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产生的,然而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为什么说维纳斯是“一个美的典型”?
明确:无论……使人百看不厌。
6.人们为什么会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明确:因为这种局部美的获得反而损害了那种由偶然产生的整体美,使雕像失去了神秘气氛和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我”为什么认为复原维纳斯胳膊的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
明确:因为这些恢复破坏了已经起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质的变化,反而使维纳斯雕像失去了整体的完整的美。
2.怎样理解“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句话?
明确:其意思是说,复原方案将使维纳斯雕像变成另一个雕像,因为人们已经认同了断臂维纳斯的艺术魅力,不可能再转而从内心去认同一个“完整”但艺术效果反而欠缺的维纳斯雕像。
3.“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中“这方面”指什么方面?“我”有何以会有“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
明确:指写着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复原方案等内容。“我”所以恐惧、空虚,是因为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根本就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复原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个最美的维纳斯雕像。
4.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一句的理解是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所以为了维护真正的艺术,要坚决反对复原的任何方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为什么说“除了两条断臂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明确:因为丧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会产生神秘气氛与想象的空间,反而有损雕像的整体美,那么,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2.作者认为,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手呢?
明确:因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维纳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困难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也就是才使人们产生了各种想象,而这正是艺术的美丽所在。
六、小结
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为了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你们的看法呢? (学生讨论)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我心中的维纳斯》为题,各抒己见,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米洛斯的维纳斯》 (一)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文艺随笔的特点。
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领会句子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对米洛斯的欣赏和赞誉,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揣摩语言、抓住关键,培养分析研究和自我质疑解难的能力。
3.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基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懂得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懂得虚实相生的条件。
二、学法引导
1.研究探讨之法。初读课文,大体感知其。,再钻研似懂非懂的句子。
2.理解性探讨。理解作者的观点,其实质就是艺术表现上虚实相生的观点。
3.评价性探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随笔的特点;(2)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关键语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表明作者观点、感受的关键句子,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读课文,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找出上下文中相照应的句子,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解疑答难,从而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文章、理解内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投影―――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针对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认真读书。
3.师生互相质疑解难。
4.理解一些重要的语句。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投影的大屏幕,屏幕上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它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这尊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它于1820年被发现于爱琴岛的米洛斯岛,经过一番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5月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它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爱神的身材端庄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整个雕像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温柔秀美,又有人类母亲的伟大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
雕像最令人惊奇的是维纳斯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们浑然完美之感。后世不少雕刻家曾设计各种方案试图复原双臂,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已故千年的艺术家的构思完全无法揣测,艺术家当年的灵感永远无法复制。
本文的作者清冈卓行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缘于何种原因有如此怪诞的想法?他借此又想表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一)明确目标
了解作者的观点,研读并深入领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阅读注解①与“预习提示”。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能准确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找出疑难问题,并根据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分析,互相质疑解难;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2.这是一篇随笔。在随笔中,作者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见解?文章分几部分阐述作者的观点?请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中,作者阐述了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看法,即“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从而表明作者关于文艺创作的观点。
按照自然的分行,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表明作者对断臂的维纳斯的看法,同时作者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第二部分:任何复原残臂的方案都只能是画蛇添足,因为它扼杀了人们的不尽的梦幻,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第三部分: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胳膊,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3.怎样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结合上下文试作分析。
“特殊”是指维纳斯失去双臂有了残缺反而赢得赞美、歌颂,“普遍”是指作者由此悟出的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说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却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4.怎样理解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
作者认为,胳膊,确切地说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是人同世界、同他人、同自己进行干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所以维纳斯丧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无数种交涉方式的梦幻曲,才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5.怎样理解文章第一段中“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人化地烘托着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创作观点是什么?
“某些东西”当指美术作品的艺术效果,是否唤起了人们的审美体验,是否带给人特殊的气氛、感受,是否带给人想象或再度创作的余地。就断臂的维纳斯来说,正是那失去了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由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艺术作品在反映创作者审美情趣的同时,应留有空白,留给欣赏者以补充、想象的空间,让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与欣赏者达到完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带给人审美的愉悦。
6.由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随笔这种文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作者往往不刻意为文,大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实有所得、确有所感,提笔随手而写。它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或借景抒情,或夹叙夹议,或谈古论今,或记风土人情,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
(四).总结、扩展
[.总结]
断臂维纳斯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清冈卓行独辟蹊径,两眼凝视着“虚无”,放任想象,挥洒笔墨,准确而酣畅地阐释了维纳斯独具的“缺憾美”,给了我们醇浓的艺术享受,他让我们学会了欣赏美和表现美。让我们带着这种美感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吧。
[扩展]
拓宽思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屏幕出示思考题,引发同学跳出作品本身去思考,要求有个人见解。
题目: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教师启发:假如去商店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里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复原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石膏像或图片,甚至录像资料。)
本项训练意图,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答同意的,要涉及拟人手法的妙用。必要时教师点拨一下;答不同意的,教师要鼓励挑战书本的精神。
2.学生畅谈“你心中的维纳斯”,或者谈自己了解的关于维纳斯的故事。
训练意图: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陶冶他们美的性情,丰富加深对作品的认同和理解,锻炼语言表述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2.课外选读清冈卓行的作品或其他随笔。
高中一年级《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词,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检查预习(见人教社.教案226页)
三、讲析课文
(一)中心论点
本单元学习的是文化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提问:本文属于那一种?第二类)那么本文作者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作答)
答: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二)中心论点第一方面: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请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重要语句。)
⑴“(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的]烘托〈着〉作品。”
提问:“某些东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即“美术作品的命运”,也就是艺术作品完成后,它的坎坷经历,这会给它带来一种经历沧桑的厚重感,或者更多的东西。因为世界是相对的,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因此那失而复得的东西,不它是完璧,还是残缺,都显得更加珍贵。那种经历也便成为艺术的一部分,看不见却可感,所以我们称之为“虚”。
引申:虚实相生,即空的部分和实的部分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空的部分可以补充实的部分,由实的部分又可以想象空的部分。正如中国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出示几幅国画,例如“独钓寒江雪”
⑵“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这一句的含义是,如果手臂完好无损,那只是一种特定的形态,是单一的,特殊的,欣赏者在欣赏时难以跳出具体的“这一个”;手臂残缺,雕像所要表现的内容变得不确定起来,欣赏者不受雕像内容的限制,进入更带有个性色彩的审美活动中,即可以展开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具有普遍性的。
“舍弃部分”指的是失去的双臂 ,“获取完整”意义是维纳斯失去双臂后,从整体效果上看,艺术价值反而大大提升了。
⑶“散发着……神秘气氛”
⑷“获得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
⑸“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⑹“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学生活动]
1.维纳斯是一种真正美的东西,她的手的残缺会影响她的美吗?(当然不会)
例如:西施 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知道,西施有胃痛,而且据说她还经常咳嗽,难道仅仅因为她有这些毛病,就没人喜欢她了吗?(生笑笑说:“不会,很多人抢着呢!”)关键的因素就是本质上美与否,对吗?
再如,臭豆腐
2.既然残缺不影响她的美,那现在要不要复原她的手呢?如果复原,怎么复原,请大家根据断臂维纳斯的形体及其有关传说,展开想象。
3. 想象完毕,请三位学生谈谈心目中的“完整的'维纳斯”。
4.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来看课文的第五段,其实还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 学生齐读第五段开头三句。
5. 作者是怎么认为的?(不要复原)你从文中那些话看出来的?(请一位同学读出来)
从“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一直到段尾。
6.为什么“我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会有“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怎样理解这种心情 ?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审美心态,正如:上网聊天 两个人未曾谋面,却在网上相知相交,情深日笃,直至朝思暮想,此时此刻,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呢?是希望和对方见面吗?
生:害怕,恐惧
生:怕来了一头恐龙!
由此可见,真正怕的应该是现实会打碎原有的想象。作者对维纳斯的欣赏也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他怕新的形象会影响原有的欣赏模式。
7.为什么我会对真正的原形那么恼火?
作者认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维纳斯,远没有双臂残缺的维纳斯那样富有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从艺术性上说,应该肯定的,不是有手臂的原形,倒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一旦真正的原形出现在面前,一旦由残缺而产生的美感丧失殆尽,那倒是令人恼火的。
8.作者以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是建立在什么
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目标:
1.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1、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
2、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
师:这一节课,我们不慌看课文,也不慌做其他的事情,先来看看课本上的插图[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见图1-3)
(生看。偶有小声议论。1分钟的样子。)
[其实“她”并不美丽]
师:谁来说说看了这幅雕像后的感观?
生:老师,我可以谈谈我真实的感受吗?
师:要的就是真实的感受。第一次的凭借直觉的感受。
生:不好看。
师:(颇有点吃惊。但很想知道其中的究竟)你这种坦率好。我很想听听。
生: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不好看。
师:我很想知道在你眼里,尤其是一个女生眼里的“中国人的审美观”。
生:那维纳斯身体裸露,遮掩得很少,缺少韵味。你看咱们中国的古代仕女图多有意思。(边说边翻画面。见图4-5)我们看画面用笔古雅,仕女们生活闲适。她们华丽奢艳,动作悠闲,面部柔美,皮肤滋润光泽,尤其是衣着的装饰,极尽工巧。
师:好。说得有些在理。当然,我们也希望看到现代版的仕女图,是不是?下面这一幅来自于中国新闻网,就是2005年3月,敦煌艺术剧院抵达台湾演出再现盛唐歌舞的情形。(见图6)轻纱透亮松软,简练而妩媚。
生:还有手臂的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手指戴上了细长的金甲,增加了手臂的长度,而且玉臂伸长合拢,舞态纷披,所谓风情万种。
师:呵呵。这是东方的手臂之美。就维纳斯的雕像,(望其他学生)大家发发高见?
生:我也看不出这座雕像有多美。你看这形体,其实是很肥胖的。
师:你认为很胖?
生:是的。而且我认为,如果她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女孩,她手上应该报着一个完整的瓶子;如果结婚了,她手上的瓶子应该是破碎的。
师:为什么?
生:婚前她是一个完美无暇的,婚后就不是了。
师:为什么不是?
生:啊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嘛。这是美术的一种欣赏。
师:我不追问。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认为画面上的维纳斯手中抱的是只瓶子?
生:凭感觉嘛。我们东方“虚”的多些,他们西方“实”的多些。
师:东方的手指西方的瓶子,有意思。(略顿)那你认为这座维纳斯美不美呢?
生:我认为这体现了当时女性的一种形体美。
师:你在闪烁其辞。
[走近女神雕像]
师:(发现今天的问题值得探讨,临时有了新的想法,想让大家谈一个究竟)我很想多多地听到大家的真实的声音。还是请大家结合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本身来说说吧。
生:此雕像不对称。也许不对称在一般人眼里不美,但物极必反,这也许在西方人当时眼里是最美的。
生:我不同意刚才的看法。左边是曲线,右边是直线,这是一种不对称美。左边还残留着胳膊,而右边没有,这样就更加明显地衬托及夸张了左边的曲线和右边的直线。
师:你这种发现很有意思。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美术课本上有一幅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著名人体油画杰作《泉》,(安徽教育出版社《美术欣赏》[上]第39页。见图7)我觉得用在这里很有意思的。
师:那你是认为这座雕像很美了?也就是说,你认为这里断臂的维纳斯也应该是这个样子,是吧?
生:是。(读:)画家曾经说:“娴静是人体的一种主要美——是内心的最高表现。”《泉》塑造了一个恬静、典雅、单纯、像泉水般纯洁的少女形象,少女S型的体态,柔和的曲线,使画面具有圆舞曲的韵律感和抒情诗般的境界。画中坚硬的岩石、粗糙的陶罐、流淌的水和富于弹性的少女肌肤等不同质感的物体相互映衬,交相辉映,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画家把此命名为《泉》,具有双关意义:一是少女倾倒陶罐中的水像是从岩石缝隙中流淌出的泉水;另一层更为重要的是画家那少女的整个胴体看成是一泓圣洁的泉水,以实践温克尔曼所称道的古典的美——“好像是从清泉中汲出来的最纯洁的水,愈没有味道就愈好,因为它不掺杂质”的美学原则。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师:不过大师安格尔也画过一幅维纳斯的绘画呢。确实如你所想象的。可能,美的姿态都是一样的。也许在这位大师的眼里,维纳斯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请大家看图8。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他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在裸女上寄予他的理想——“永恒的美”。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这就得与另一幅《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相联系。《泉》(1856年作,现藏巴黎卢浮宫)基本上与《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1848年作,现藏法国尚蒂伊贡德美术馆)相雷同,仅具有微小的变化。
生:(前面发言“不对称美”的那个学生)我说呢,原来是这种姿势。这样一还原就感到更具体了,也美多了。
[在快感与美感之间]
生:(比较维纳斯雕像和安格尔的《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我认为维纳斯的雕像展现了一种欲望美。
师:你的文笔非常优美,对文学别有一颗会心。我很想知道你所理解的“欲望美”。
生:并不是全裸于众,下本身有所遮拦,更增进了一种神秘感和诱惑力。这是当时欧洲人普通的美的崇尚。用批评的眼光去评判美与不美是无意义的。我们只能有所赏析,寻求共鸣。仅此而已。
师:说得好。不过,有没有对此要发表见解的?
生:但裸露的身体,我记得我的一位叔叔对我说这很“流氓”,使男人产生欲望。
师:那你是怎么看的?
生:(回避问题)她(雕像)在思考。从她的眼里可以看出,她的眼很深沉。她的服装很有特色。
生: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家庭很穷,妹妹为了哥哥可以上学,去当人体模特。哥哥认为很丢人,我认为不是。人们选中他的妹妹是因为她身材好嘛!这是一种纯粹的人体艺术的欣赏,不应该有别的任何的想法的。
生:对于是否可以引起欲望,我认为应该对不同的人来说,而我认为也许只是一个雕像,所以不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师:那你是认为雕像与活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生:我说不清。应当说,这体现了雕像健美的身材,但我认为作者并没有把一个女子完美的身体曲线表现出来。
师:是不是没有把足够的美展现出来就让人有一种疏离感?或者说这样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欲望感?
生:我还没有想好呢。
师:不好意思。我这种问法尖锐了。(示意坐下)朱光潜先生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中认为,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是与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的,在我们观赏的时候,思考和欲念都暂时失去了作用。见到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起的是快感,显然与女神雕像的“美”是不同的。因为前者带有引诱性,而后者与实用活动无关。并认为美感有普遍性,而快感则没有。但是,如果见到血色鲜丽的姑娘而不起欲望的冲动,只把她当作线条匀称的形相看,那就和欣赏雕像或画像一样了。但对一般人来说却是难以做到的。但朱先生也承认“口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
[美趣因人而异]
生:并不能独断地谈“美”与“不美”。美分很多种。维纳斯的美,如果用今天的生活中的美丽眼光去看待,她并不美,只能说明在那一时期很美。而她身上裹的不知是什么,或许是一个破的窗帘布吧。不知雕塑家为什么给她围上窗帘布一样的东西。她是爱情女神啊。
师:很好。你已经注意到了时代性这个问题了。确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美和美的标准的。我有一个疑问,你为什么说维纳斯身上裹着“或许是一个破的窗帘布”?
生:我感到她身上的衣服,不,其实只是一块布,皱巴巴的,不像我们所见到的那些雕像穿着华丽的衣服。
师:你看得很仔细。对维纳斯来说,更多的解释是古希腊时代的维纳斯还很穷,或许生活还很简单。我们只要看看后来的维纳斯的精美就知道在后人的心目中的样子了。这是不是也引起你不快的一个原因呢?
生:是的。
师:(示意坐下)请各位接着说。
生:有人说具有“残缺美”,我看了,书上也是这样说的,但我认为并不能体现一种向上的令人奋进的美,不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而那些烈士的雕像会让人联想到那些感人的一幕幕,会催人泪下,催人奋进,我觉得这更有价值。
师:(略顿)那就是说你并不喜欢这种美了。确实美感存在着个体趣味的不同。但仅仅认为这座雕像只具“残缺美”,可能并不完全。这可能也是课文给我们的局限。
生:不过,双臂的残缺更能够使看者注意和感到女性“形体”的美,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生:我认为这种美不是一般的美。线条刚强,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肌肉好像很有爆炸力,突出了她很有青春的活力。没有了手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想象她是多少种形态。头发很短,也突出了她的青春,是有活力的表现。她摆出的动作,让人从不同角度去想象她在做什么。我认为可能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
师:呵呵。你的理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对维纳斯“形体”的解读值得重视。不错。近年来不少人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有一个问题,请你就刚才那位同学认为维纳斯围裹的是一条破窗帘布,说说你的看法。
生:身下的衣服,可能是一整块的布围成的。线条粗犷,正好配上她的阳刚。(见图9)
师:好。不失为一种解释。这节课还有一点时间,还请大家继续就这个话题来谈谈。
生:我认为如果这尊雕像有一位真实的模特,从这雕像可以看出这位模特一定是一位淑女。她表情沉着、冷静,毫无慌张,显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至于她胳膊的残缺,我认为正是这种残缺才突出了她的美和气质。
生:用现代的审美看,女神的体型还是有些偏胖,但她的神态高贵、优雅,她的断臂是一种残缺的不完全美,给人一个遐想空间,让每一个人去想象她的双臂是怎样的。可能100个人就会有100种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这也是这尊雕像最伟大的闪光点之所在。
师:好,时间已经到了。大家今天谈得很多。也给我强烈的印象。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的问题。确实在审美的趣味上不能讲一律,一刀切。就大家所谈涉及到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解决吧。
[淡出课文的视野]
师:我现在来回答昨天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涉及到的一些难解的问题。一个是维纳斯为什么不是苗条的,一个是她为什么不能给我们很振奋的感受。
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泰纳(H.A.TAINA)说,公共事务和战争是当时希腊公民的两件大事。为了培养公民,当时希腊发明一种特殊的教育,就是将士兵训练成战争的机器,锻炼每一个士兵的身体,使他越耐苦越好,越强壮越矫健越好。体格的健全和完美成了他们的追求。而年轻的女子也像男子一样经受锻炼。青年人大半的时间都在练身场上角斗,拳击,赛跑,把赤裸的肌肉练得又强壮又柔美,既结实又轻灵,而臻于完美。因此在希腊人的眼里,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考的头脑或是敏感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同时,泰纳说,希腊全民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会场上都是展览和炫耀裸体的场合,他们以体力和矫健成为一邦之荣。同时,希腊将肉体的完美看成是神明的特性。这种思想产生的雕像艺术,就是发展肉体美的艺术。
希腊雕塑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也能够充分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希腊人认为肉体自有肉体的庄严。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躯干,帮助身体飞纵的结实的腿弯,他们都感兴趣。他们的完美的艺术的雕像是,人物多半安静,或者只有一些细小的无关紧要的动作,色调通常只有一种,不是青铜的就是云石的,把绚烂夺目的美留给绘画,把激动人心的效果留给文学。他们的这种苛求增加了雕塑的庄严。不表现面部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与反常的现象,以便显现出抽象与纯粹的形体,使端庄和平的塑像在殿堂上放出静穆的光辉。
(学生或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
师:看到大家的反应,可能还有话要说的。所以我还想就雕像的问题请大家继续交流。
生:现在的人将这尊雕像本末倒置了。我相信当时的人塑造她时,不是为了现在的人因为她的断臂而去讨论她,而且这样的雕像现在看来也不是完美的,因为这是残缺的。
师:那么,雕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
生:可能还是雕像的主体给人的强烈的印象。她本来要展现的是人体的美,而不是双臂的美。所以我觉得课文作者清冈卓行的表达似乎是吹毛求疵了。一个东方人强加的对残缺的吹捧。
师:你很有批评家的眼光!我甚至都要赞同你了。但说实在的,清冈卓行可能并非你所说的那么简单。他说:“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生:不过,我依旧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美。这在现在人眼里并不美,但在古希腊却是一种美。美是是那肌肤及雄健的体魄。当今社会中,我认为文明社会中不应该出现这种美。
生:你这种看法只表明你对现代艺术还茫然无知。你到网上搜索一下,行为艺术的展示就很能够说明问题的。但我要说明的是,人体的美并不等于手及手臂的美。
师:我对行为艺术很多情况下是持保留看法的。某些行为艺术,表现过于病态的内容,如暴力、自虐、血腥、色情的行为等,以这些场面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所以我看了很头痛。
生:老师,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是庄严的。(读:)网上《maxim》这组人体摄影艺术作品充分利用光影的组合和摄影特有的技法来表达人体的丰富的造型、表情、线条。人体是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人类不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整个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人类自身。人是世界万事万物中最美的形体。人体本身是最美的形体,也是内蕴最丰富的形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四肢、躯干,他的每一个筋腱、肌肉、每一姿态动作,无不反映人的内心体验,精神本质。(见图10-11)
师:这似乎能够说明秉承希腊的传统,从审美的角度看,人体确实是极其美丽的。对行为艺术我们暂且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回到维纳斯这个主题上来。
生:维纳斯雕像即使手臂没遭破坏,看起来“十全十美”,其实也并不能完整地揭示美。去掉了双臂却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摆脱了西方女性总是手捧着一样东西,这给人以飘渺的出众之感。
师:你是不是认为这种偶然之间的缺损使西方写实艺术有了写意的意思?
生:可能是这样的。我说不好。不过,课文上所讲的,我还是比较认同的。(读:)“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生:维纳斯断臂为什么会让人产生美感?一种美学观点认为,美不自然,而自然并不美。维纳斯的断臂看似简洁,自然又不失为美,且有创造性。创造是美的特征。这一断臂,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引起了人们对美丽的失去更多的遐想。这就是人们在想象上产生的美。维纳斯借舍弃部分获得了完整的偶然性追求,让人思考,残缺也可以是美的。
生:我并不这么看。想象能够代替对美的感受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将这座雕像砸得只剩下一个基座。
生:维纳斯并不美。曲线美应该从侧面看,正面看就不是曲线美了。断臂不完整,就是残缺,残缺本身就不美。
师:呵呵。看来你比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这倒也无妨的。大家接着说。
生:断臂之后的维纳斯使画面更加地简洁,更加地突出了雕像上本身肉体之美,而简洁本身也是美的。
生: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并不是一种残缺,反而给人一种神秘之美。再者,如果这双手太美或太丑,会破坏整体美的,这便会成为真正的残缺。
师:我赞同你的看法。其实在我,并不见得一定要从那双手着眼。引起我们的审美的地方很多。那不经意的使雕像失去双臂的破坏,正如后来罗丹的一板斧所砍的那样,确实使人们更加注意雕像的主题部分,而不是要那些干扰的成分影响了我们对于对象美的感知。
生:老师的看法有道理。失去双臂并不影响她的美,因为那时提倡健美,而维纳斯整体轮廓满足这种美感。
生:断臂被雕塑家赋予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使她能够超越东方思想,超越平庸的审美观,超越中国社会道德所产生的影响。因为这种道德惟心,并约束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审美。而这种断臂,就是一种反抗,引导人从单纯的美的角度去欣赏这件艺术品。
师:你的说法极有价值!“断臂,就是一种反抗”,那么裸体是不是一种反抗呢?当初希腊人的裸露就是抗拒周围的蛮族,有自我文明提升的意思。维纳斯的雕像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抗了。你今天也是在反抗了。你超越了班级……
(全班哄笑)
生:有时是一种反抗。我在网上看到成都美院的学生集体裸行,就很有冲击力。这就是在挑战我们的道德和习惯。(见图12-13)
师:特别是在某一种思想束缚的情况下,这种集体裸露的行为更有反抗和挑战的意味。很多动物保护组织常常也要借用裸露的行为表达他们的声音。常常在裸体里有一种尊严性的内容。这就不是我们单以丑陋或羞涩所能够描述的。
师:其实,清冈卓行只是为我们展示了维纳斯雕像的一种理解。当东方遭遇西方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艺术的,我们必欣赏。这里有着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在里面。所以,我们并不强求大家一定要去深刻地理解这篇课文所给予我们的。其实,用东方的审美观去看待西方的艺术,是不是就是恰当的?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