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一.相关课程标准的阅读与理解
“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的理解与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但是对于具体案例没有进行限定,这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案例选择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比较容易结合乡土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本节的学习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并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种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三维课程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了解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是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之所以将河流侵蚀地貌设为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另外通过理解这一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地貌形态,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及变化的基本原理,况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向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完成中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师大附属学校学生的实际,
(家庭条件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手段中,利用google earth这一的软件,GoogleEarth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的完美结合。
它能展示全球各地区高清晰度卫星照片。
我们可利用这一软件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极大地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原理,为学生创设亲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课本让学生看,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个阶段
(一)教学引入:由会操作googleearth的学生在软件上找出松花江发源地天池,流经城市吉林、哈尔滨的一段河流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外力作用中河流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1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方式等概念为学生的探究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其中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三种侵蚀方式的不同特点及河流的影响。
2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节重点,这部分内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点击googleearth上天池、吉林、哈尔滨这三地,让各组学生概括三地的河流河谷形态特点,学生结合教材82页3、4段及图4。17,分三组探究不同阶段河谷特征及成因。在这一阶段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问题:
1河谷与沟谷有什么区别?在googleearth上观察长白山的众多沟谷中是否是每个沟谷都有河流发育?
2为什么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
然后每组组长将知识进行汇总,并发表结果。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结论,其他组进行补充。然后我设计一个表格(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将三组的探究结论综合到一起从而总结出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河谷的形态特征,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保证学生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并纠正学生表述不准确语言不严密之处。
(三)迁移应用
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能力,在本节教学中三类侵蚀只是知识的铺垫,而透过河谷的演变过程认识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才是迁移应用的重点,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布置给学生三个探究任务:
1在googleearth中点击哈尔滨附近的一段弯曲河段,向学生发问:这段河流哪一岸沉积,哪一岸侵蚀?在河流的哪一岸建码头比较合适?
2落实课本设计的“活动”
3让学生在googleearth软件上找出通化,并让他们判断这里的河流处于河谷发育的哪一个阶段,河谷的形态特点是什么及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让学生总结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实现本节知识与前面已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五)练习:利用课件展示习题。
(六)教学反思:
学会倾听学生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认真倾听,我们教师应当在有效设计的前提下跟上学生的思路,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予以灵活的点拨,实施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驾驭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
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
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
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将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图4.17“河谷的演变”,回答问题:
①描述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变过程。
②若我们观察同一条河,a、b、c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现在什么河段?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变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承转:从图上看,原本比较平直的河谷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
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教材插图4.17中的b图上找出两种河岸,若你有疑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
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逐渐减少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古代人曾有诗描述到这两种河岸的差异。
学生活动:
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
②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部分。
③根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
承转:如果有一平直河道,因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继续发展下去呢?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漫滩平原
学生活动:推测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变趋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河道形态的演变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后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承转: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冲积平原的一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还有其他的类型。
2.洪积──冲积平原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教师要借助课件展示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
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
3.三角洲平原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描述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规范,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承转:学完河流地貌的知识,同学们能否解释本节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说出墓葬区选址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城市风水中“反弓水”的荒谬之处。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解释,风水之目的是寻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学原理,摒弃其中迷信成分。
承转:从上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具体影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于河流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农业社会,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中的堆积地貌对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堆积作用显著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害,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避免洪水的威胁。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胁,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
高一地理的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及答案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思路解析:河流地貌按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答案:侵蚀 沉积
2.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珠江三角洲 ②成都平原 ③“V”形谷 ④“U”形谷 ⑤华北平原 ⑥长江三峡
思路解析: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蚀地貌,长江三峡也是长江水切断峡谷,所以也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①②⑤
3.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这种侵蚀作用叫做( )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溯源侵蚀的概念。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的流水侵蚀为溯源侵蚀。
答案:A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平原,在地堑的基础上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渭河平原 B.松嫩平原
C.华北平原 D.太湖平原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四个选项都是经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却只有渭河平原。
答案:A
2.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思路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的,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答案:B
3.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思路解析:河流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下蚀使河流加深,侧蚀使河流加宽。
答案:A
4.据图4-3-1判断,岛屿若干年后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图4-3-1
思路解析: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河在北半球,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所以该河B岸(右岸)侵蚀严重,故若干年后,岛屿将与A岸(左岸)相连。
答案:A
5.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位于( )
A.河流上游地区 B.热带丛林地区
C.河流中下游平原 D.沙漠中的绿洲
思路解析:河流中下游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答案:C
6.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沿铁路设城 B.沿公路设城
C.沿河流设城 D.在山地关隘处设城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在我国南方,河流众多,所以水运是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居民的生产、生活大多数与水有关,所以南方的城市大多数沿河流设城。
答案:C
7.河流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大,通常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河口位置 B.河流两岸
C.渡口位置 D.河流发源地
思路解析:河流发源地地势高,交通不便,建筑困难,没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答案:D
8.读图4-3-2,完成下列问题。
图4-3-2
(1)甲、乙两地地貌均为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其中乙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沿河道的地下可能会找到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A处可能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
(3)乙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业、畜业),若需打井灌溉,则在图中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处较合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及断层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对景观图的判断能力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1)沉积 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
(2)断层 地下水 石油
(3)种植业 C
快乐时光
一生的愿望
一位女士因违反交通规则被送到法庭受审。这位女士向法官解释,她是个教师,急着去上课,因此请求立即放她走。
法官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夫人,今天我终于能够实现在我内心埋藏了一生的愿望。多年来,我一直在等待一位教师来到我的法庭。现在,请你坐到桌前,把‘我闯了红灯’这句话写500遍。”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使黄土高原成为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思路解析:此题注意分清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黄土高原是风力的堆积地貌;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则是因为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加之黄土本身疏松,地表缺乏植被覆盖。
答案:C
2.读图4-3-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4-3-3
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形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D.在河段C,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思路解析: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由于受到的流水作用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河谷多呈槽形;B位于山口位置,往往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C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地处山区,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并且形成“V”字形河谷。
答案:D
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
思路解析: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答案:C
4.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其主要形状可能是( )
A.规则的圆形 B.规则的'多边形
C.组团状 D.马鞍状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河流地区的城市其形态主要以组团状和网状为主;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主要以规则的多边形为主;山谷地区的城市形态主要以长条状为主,如我国的兰州。
答案:C
5.以下关于河流对城市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位于冲积平原地区
B.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濒湖和沿河的平原地带
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
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思路解析:在热带地区,由于冲积平原不易散热,天气闷热,对居住很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在山区多倾向于沿河谷地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而冲积平原具有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便捷的运输条件等优势,为大城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答案:B
6.冲积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分布地区,其原因是( )
①水资源丰富 ②土壤肥沃 ③便捷的内河航运 ④河网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冲积平原上有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内河航运便捷,河网密布,适宜聚落的发展,成为最为密集的聚落分布区。
答案:D
7.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 ③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 ④处于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便于人类繁衍生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汾河谷地较山区而言,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适宜聚落的发展,人口集中,城市多沿汾河谷地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答案:A
8.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平坦之地,是因为(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 ③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古代乡村聚落的分布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优越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便利的交通,都是选择聚落地的考虑条件,但本题的关键是“高亢平坦”的字眼,显然是从地形上考虑的,故③④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B
9.读图4-3-4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与甲、乙、丙、丁四幅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4-3-4
(1)写出A、B、C、D四地与河床剖面图的对应关系: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补给。
(3)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D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E处因流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全程,上、中、下游河段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形态。大河的上游河段为山区,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床剖面呈“V”形,越往下游河面越宽,中游河段以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为主,河口处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
答案:(1)丙 丁 乙 甲
(2)冰雪融水
(3)侵蚀 搬运 堆积
(4)左岸。北半球河流的右岸以侵蚀冲刷作用为主,左岸为堆积作用,泥沙在此堆积,最终冲积岛与左岸相连。
10.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图435),完成下列问题。
图4-3-5
(1)写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一些人得以从事非农业活动。
思路解析:河流及其堆积地貌对城市聚落的区位影响很大,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冲积扇及河口三角洲上。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便于建筑及城市平面设置,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答案:(1)尼罗河谷地 南欧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谷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剩余产品
11.读图4-3-6,完成下列问题。
图4-3-6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力作用形成的。
(3)如果乙地貌位于北半球,则a、b两处易于淤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乙是流水堆积地貌
B.甲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
C.甲地貌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思路解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河流冲刷南岸,淤积北岸。甲地貌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乙地貌是流水堆积地貌,多分布在河口处。
答案:(1)沙丘 三角洲
(2)外
(3)a 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偏,导致b处容易侵蚀,a处容易淤积
(4)C
12.读图4-3-7,完成下列问题。
图4-3-7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C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_大,多____ 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_(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思路解析:在河流的上游(A处)以侵蚀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中游(B处)以搬运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下游(C处)以沉积作用为主。由此即可顺利解答其他各题。
答案:(1)乙 流水侵蚀下切 丙 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 甲 流水沉积
(2)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流速慢 沉积 航行
(3)C
目标定位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核心点一 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及不同河段表现
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河谷,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在不同河段其表现不同。图文表示如下:
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
3.列表比较河流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特征
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及三角洲,它们分布于不同的位置,其特点及成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
平原 河流
中下
游 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流入
海口的
海滨地
区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核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多呈条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
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河运和海运 带状、团状
思维拓展 河流与聚落的形成
河流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河流流域内有众多的聚落分布。聚落多形成于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如上海等城市;两河流的交汇处,如武汉、重庆等城市;河运的起止点,如赣州等城市。
类型1 典型的河流地貌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横断面①、②、③与a、b、c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
A.a —② B.b —① C.c —① D.d —③
(2)若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大于b河段
D.c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答案 (1)AC (2)AC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判读及应用。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a、b、c、d、e在不同河段的位置及①、②、③分别所代表的河谷形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河段河流侵蚀的方向及形成侵蚀地貌特点。
第(1)题,①、②、③对应的河谷形状分别为槽形谷,“V”形谷及“U”形谷。然后结合a、b、c、d、e在河段中的位置具体分析。第(2)题,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淤积左岸,河口三角洲容易向左岸连接,建水电站应建在水量大,有落差处;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沉积物的颗粒可能a大于b。a处先沉积,颗粒直径要大于b,b处后沉积,搬运的远一些颗粒应小些;c河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应以沉积作用为主。
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方法
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主要是在侵蚀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别。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2.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
瀑布主要是河流对硬度不同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不容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下蚀作用下,瀑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由于侧蚀,瀑布逐渐加宽。
变式练习1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 ,以 作用为主;
B: ,以 作用为主;
C: ,以 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 大,多 ,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 ,泥沙 ,江面宽广,利于 (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答案 (1)乙 流水侵蚀、下切 丙 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 甲 流水沉积
(2)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流速慢 沉积 航行 (3)C
解析 本题考查流速、流量与侵蚀、搬运能力的关系问题以及岩性与抗蚀力问题。在河流的上游(A处)以侵蚀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中游(B处)以搬运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下游(C处)以沉积作用为主。
类型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说明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答案 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解析 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交通线和地形又是影响村落分布和规模的基本要素。由图可看出,该地有道路,地形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即可解答。
并非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变式练习2 若该聚落形态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答案 A
解析 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
少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处聚落明显较少,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
1.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
答案 C
解析 河流在凹岸侵蚀使凹岸谷坡后退,河床变宽,河流向横向发展,应属于侧蚀作用。
3.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上看河流是曲流,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不仅受河湾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受上述两种力叠加影响的河岸,侵蚀较重。
4.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三角洲 B.峡谷 C.黄土高原 D.沙滩
答案 A
解析 峡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沙滩是波浪沉积形成的。
5.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答案 A
解析平原虽然是最适宜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在山区高原,河谷地区地势低,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6.下列关于河流对城市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位于冲积平原地区
B.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濒湖和沿河的平原地带
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
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答案 B
解析 在热带地区,由于冲积平原不易散热,天气闷热,对居住很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在山区,多倾向于沿河
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冲积平原具有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便捷的运输条件等优势,为大城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7.读图,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B
解析 从图示可知,b处地形平坦,邻近河流,水源充足,又有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周边绿洲面积大,位置居中,在a、b、c、d四个位置中,其区位优势条件最为突出。
8.读“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 ,有利于 和 。地形以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
成 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因为那里地形 ,水源 , 便利。
(3)如果图中A、B、C与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的早期聚落相对应,请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该区域是我国的 平原。
A 西安
B 宝鸡
C 渭南
答案 (1)河流 灌溉 航运平原 条带
(2)B平坦 充足 水陆交通
(3)渭河 A—宝鸡 B—西安 C—渭南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A、B、C三村落均沿河呈条带状分布,可根据已学知识分析与此相关的问题。(2)B村落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3)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均位于渭河平原上,根据其相对位置可以正确连线。
河流冲出山谷,随着流速减慢,可形成洪积扇地形,读图回答1~2题。
1。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2。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河流流出山谷时,由于河水流速减慢,物质堆积,而对应山谷出口处的中部由于堆积物质较多,再加上只要有流水就有物质堆积,所以中部堆积层较厚。第2题,物质颗粒在堆积时大的颗粒先堆积,小的后堆积,因此从河流上游到下游,颗粒逐渐变小。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3~5题。
3.若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A.洪积平原 B.“U”型谷
C.河漫滩平原 D.三角洲平原
4.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
A.① B.④ C。 ③ D.②
5.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冬两季 D.春冬两季
答案 3。A 4。D 5。A
解析 第3题,河流出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易成洪积平原。第4题,②处为河流凸岸,泥沙在此堆积,黄金为外生堆积矿床,在②处才可能有沙金。第5题,我国南方河流为季风区河流,夏秋为雨季,河水流量大。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7.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 D.高山顶部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图中怒江河段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的侵蚀作用以下蚀为主,峡谷地貌发育。第7题,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聚落分布在地势较低、气候温暖的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并获得成功。 据此回答8~9题。
8.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以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通过“人造洪峰”可增强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将沉积于黄河下游河段的泥沙侵蚀起来,然后通过流水将泥沙搬运带入海洋。第9题,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地区,那里河流的补给量小、水流量小、含沙量也小,故源区的工程对黄河下游的“缺水多沙”影响不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属气象灾害,与黄河下游含沙量无关;故解决黄河下游的“缺水多沙”,应合理地向下游调水以及在中游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10.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 游;B位于 游;C位于 游 。
(2)该河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 。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 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答案 (1)上 下 中
(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C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1)题,河流在中上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
第(2)题,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结果。
第(3)题,建坝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水能多少。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则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
第(4)题,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几率和损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