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篇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体的质量是学生认识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的概念。

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会使用天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打开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

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4、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

托盘天平、橡皮泥

教师用具

演示托盘天平、橡皮泥、食盐两包、鸡蛋、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2)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

再让学生仔细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问题用课件展示)

(1)测量前:A.天平应怎么放?B.游码应怎样移? C.平衡螺母怎么调?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

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篇2:八年级物理《物体的颜色》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颜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本节课内容在老教材中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常识性的了解本节知识。新教材显得比较活泼,富于变化,多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学生对于颜色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七种颜色,学生嘴上说的是呱呱叫,“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种说法不但错误,而且很少有同学真正观察过七种颜色,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前面声现象和光现象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仍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来,因此色散现象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颜料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说教学资源

教师用:多媒体、电视机、投影仪

学生用:三棱镜、肥皂水、吸管、水槽、水、平面镜、白屏、各色的透明胶片、各色的彩纸、放大镜

四、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反馈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授课过程注重了以下两点:

1.注重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自然科学论的高度来指导教学活动,坚持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团体的协作来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画面---蓝天、绿树、红花,创设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对于颜色,同学们都了解哪些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这里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光的色散”我是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在漆黑的夜晚,你还能看到物体这些漂亮的颜色吗?

2.是谁把世界打扮的如此五彩斑斓?

3.看看窗外的太阳,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吗?那你见到过太阳光出五颜六色的光吗?

紧接着多媒体展示彩虹图片。向学生解释阳光透过雨滴时发生了多次的折射而产生了这种美妙的现象。而后引导学生根据彩虹的形成道理,利用桌上的器材,也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并观察是哪几种颜色。在实验中,可能有的小组会直接地用吸管吹出肥皂泡,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现象更稳定和便于观察。最后归纳总结得出光的色散。这里要对学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描述予以纠正。

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上台来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彩色画面,让学生归纳得出彩色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的,得出色光的三原色。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什么是三原色,接下来又为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在两台投影仪上分别放上红色和绿色的胶片,这样在屏上就会得到红光和绿光,而后让两束光交汇,观察交汇处得到的颜色。当然在这里也可以换成其它颜色的透明胶片多进行几次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

“透明物体的颜色”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怎样证明什么色的色光能透过某种颜色的胶片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用各种色光去试试,教师紧接着进一步地提示,我们手头没有那么多颜色的色光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想到用色散实验得到的光,完成了课本3.5-5的实验,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结论。这么做既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究,而且还复习应用了前面的知识,做到了前后呼应。

有了上面的实验做铺垫,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的色光实验就可交给学生自主地完成。

为了更进一步地掌握物体的颜色,大屏幕出示一道练习题:一幅多彩的油画用红光照射,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颜料的三原色”如果用实验探究的手段来进行的话,可能好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授课任务得不到完成,所以“颜料的三原色”我把它做为课外探究的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喜欢绘画的请教,并在课后完成不同两种颜料的混合。

最后出示几道评价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以检测。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和本人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地方也不尽人意,比如做光的色散实验,实验室中不可能每个座位上都有充足的阳光,用白炽灯效果又

不明显,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使每一个同学都能真正“动”起来,而不是留于形式,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去探索的。再如“用放大镜观察电视画面”的实验,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下来看一遍,这可以做为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篇3: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

《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实验组高文东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是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且用天平测质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由于质量的学习是学习密度的基础。《物体的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实验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前,我常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低,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暴露出来,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反思以后我优化了教学过程设计:

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

2、学生阅读课本,学习交流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总结使用技巧;

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用这种设计进行了两个班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边玩边学,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大胆放手,总希望课堂要向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下去,不让学生尝试,害怕暴露问题,教师一讲到底。我校大力倡导自主课堂后,我在课堂中不断探究小组学习模式,通过自学、交流展示、先学后教等方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事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不够优化,形式较重。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自主学习、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展示、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模式。

篇4: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

质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密度的必备知识。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性质、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重点把握较好。抓住了质量的单位和托盘天平的使用这两个重点。

2、课前学生预习较充分。学生有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3、学法指导到位。如: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横梁平衡的技巧----指针偏左向右调,指针偏右向左调,

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不能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死气沉沉。

2、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耐心。

4、课堂练习量不足。

今后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区分物质和物体这两个概念、区分质量和重量这两个概念。

2、要抓住本节的重点,质量、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

3、要增设一些突破重、难点的练习题。

4、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6、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比如“左物右码”的表达就是不规范,可以这样记忆,但是不能写成书面语。指出错误和改正不是一回事,在作业讲评时要注意强调。为什么要看游码左边的数字,这个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因为在进行横梁平衡调节时,是游码的左侧对着零刻度线的。

砝码的质量是和人民币的面值相似的,为什么要这样标度,这也是要解释清楚的,这样是为了学生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是有效的。学生读数时要看清标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感量。

篇5:《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2、教学目标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现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与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质量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认识质量

1、区别物体与物质的概念

首先请大家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构成的。

一般地,我们把木材、塑料、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制成的;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你能再举些身边的例子吗?

2、引入质量的概念

一根铁钉比一枚大头钉含有的铁多;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比同样大小的木结构楼房含有的物质多,制作一张课桌比制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来说,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在屏幕上出示一组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估算某一物体质量的能力。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太阳、月亮等宇宙天体的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入测量质量的工具,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快递中的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读完后,请同学对照实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可先请学生同桌相互介绍,然后再请学生代表回答,这样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检查学习成果的机会。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②调节平衡螺母应遵循以下规律: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③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④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⑤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⑥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标尺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3、请同学到讲台演示测某一物体的质量,及时予以适当的评价

学生分组在座位上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位置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

将橡皮泥捏成小动物或你喜欢的一件物品;然后再称一称橡皮泥的质量。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它们的质量会变吗?由于条件限制,准备冰块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桌子从讲台一边搬到另一边,问:桌子的质量变了吗?

得出物体的位置变化,质量不变。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带着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返航。我们欣赏一下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以上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他的质量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四、练习

屏幕出示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五、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节课利用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篇6:《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这节内容对以后的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了解天平的构造,会调节的平衡螺母,知道称量原理,认识游码,并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法

1、说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2、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再一次明确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尽管物体质量的测量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归纳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学习到这一研究方法。

四、说学法

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如铁桶和铁制的文具盒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教室里的木门和木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体都是又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类似于大铁桶和小铁钉,虽然都是由铁组成的,但所含铁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质量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

在学生明白了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少后,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的方式说明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认识理解,让学生课前准备一块橡胶泥,上课前捏成各种形状。设问:这块橡胶泥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将一块橡胶泥从教室的后面传到讲台,再设问:如果将这块橡胶泥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教师还可以举出冰块装在容器里化成水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质量是否变化?让学生结合图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无关。

2、物体的质量的测量

通过要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就要确定质量的单位,直接给出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的单位,对于1kg的大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约1kg学生又比较熟悉的例子,如2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让学生对1kg的大小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的近似值”和动手掂一掂物理课本的质量|,文具盒的质量,使学生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有较多的认识。

对物体质量的测量的仪器,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教师再以补充。对于杆秤的应用可以介绍是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里的教学上,先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天平的名称,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调节方法和使用方法,这是可以选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在台下评价,老师再给与补充,同时老师强调: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须调节水平,加砝码时应先估计物体的质量,加砝码是应加大的后加小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数与游码上的读数相加,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测一些物体的质量,老师下去巡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正确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思考,砝码用完后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镊子直接用手拿砝码行不行、我们吃的食盐,刚从水中取出的小铁块能否直接放左盘中去称质量?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然后教师予以强调,这样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经过学生思考会理解得更深刻。

本节课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课堂反馈

1、使用天平前,在调节横梁平衡是将游码放在____位置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横梁右臂偏高,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计一下身边的物品质量是多少,再称一下,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篇7:《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物体的质量”是苏科物理八下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三个知识点、一个探究活动”。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物体质量大小的影响”。“质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质量的含义”,只限于了解的层面,要求较低,只要学生能认识“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即可。

基于以上的认识,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难点定位为“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的理解”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教师介绍、学生阅读、举例、比较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形成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借助实物和说明书了解天平的构造,能辨别天平使用中的错误并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3、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4、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二、说设计思路。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质量的概念,设计练习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借助实物和课本中的信息快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助协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分析。

学生对于质量及其单位在小学和生活中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从学生身边中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举例、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形成质量的概念;对于“天平的使用”的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阅读说明书)、小组交流讨论、上台展示、同伴评价、教师追问、演示、师生共同归纳梳理”等环节展开,进行重点突破;而对于探究活动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领,提出一些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在充分的准备之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对于给定的物体,其质量不随物体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不同的物体,其质量一般又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一根铁钉和一枚大头针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我们使用的课桌和板凳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我们的物理课本和使用的作业本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物理课本和我们的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物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物质组成的。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可能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用途可能不同、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板书课题:物体的质量)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质量单位的教学:

1、问题:你能说出生活中质量的单位吗?你能将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吗?(学生回答:吨、斤、量、钱、公斤、克、千克。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学习物理的一种方法,在交流讨论中要注意有反映大小的数值和反映物理意义的`单位)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国际制中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主单位:千克,符号“kg”)

1、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

2、换算关系:1t=103kg;1kg=103g;1k=103mg。

说明:斤、量、公斤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制中的单位。

反馈练习:

1、一枚药片的质量为5×10—4kg=t;一头鲸鱼的质量为1。5×105kg=t;

2、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A、两个鸡蛋B、一只老母鸡C、一头大绵羊D、一张课桌

3、请估测下列物体的质量:一只苹果、一只鸡蛋、你身体的质量、橡皮的质量、课桌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反馈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估测、密切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且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且为托盘天平的使用的教学提供铺垫。

(三)以钢笔质量的估测为契机进行过渡、引入托盘天平的教学。

问题:请估测一下你手中钢笔的质量,先写在演草纸上。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估测结果,学生的估测结果会有很大的出入,抓住时机进行追问:“谁的估测结果最接近真实值呢?我们如何判断?”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进而引入托盘天平的使用的教学。(板书: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

设计流程:学生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了解天平的构造——同桌交流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动手实践操作——学生演示(走上讲台)边演示边语言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共同总结、归纳使用方法、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暴露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时评价,加深学生的认识、进而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问题1:请同学们猜一猜当冰块完全熔化成水之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生1:变化。

生2:不变。

学生一定会存在两种观点,继续追问: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生: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根据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然后动手操作、收集证据进行论证。

设计意图:实验操作之前给足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思维过程。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虽然简单,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

问题2:猜一猜你手中的橡皮泥(民团)形状改变之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增加“先估计一下橡皮泥质量”环节)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是一个刺激,让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使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运用之中。通过活动的设计,不断地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以增强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在两个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补充讲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也没有关系,最后归纳结论。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小结:通过生生互动、回顾的方式完成

五、说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试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中发现,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让自主学习走向深入,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指导和纠错,既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会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师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又要适时地介入,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比如“在天平的使用教学中学生上台演示环节,在具体的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使天平再次平衡调节平衡螺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学生就没有发现这个错误,此时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此错误进行相关的点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收集、论证、结论和知识的梳理的指导,加强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与评价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建构。比如“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进一步总结出‘归零’、‘左物右码’、‘增减砝码、调节游码’等”。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进而进行更积极的学习。

篇8: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初中科学七(上)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质量的相关知识之后的学生分组实验。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质量的含义,但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本节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基本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观察和探究的基本技能。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称量范围。

(2)学会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通过对微小物体和液体的质量的称量,练习用辅助和间接测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爱护仪器的品质和认真实验的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用辅助获间接法测量测物体的质量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突出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所以,这节课我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前,我引导学生先组内讨论正确使用使用天平的方法,然后组内推出一名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评价修正。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做好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对照实验册18页预习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等知识,教师课前准备分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板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教师出示天平,请学生回答天平的结构

2、课件展示下列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1).托盘天平的用途是什么?

(2).测物体质量之前,应怎样调节托盘天平?

(3).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左盘要放物体,右盘要放砝码?

(4).用标尺模型做读数练习。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天平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热情,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动手实验的欲望。。

(二)新课展开

这时我会问:如何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学生自由回答

我追问:如果叫你质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也能用测小铁块的同样方法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采用累积法称量。

1、请一位学生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讲完后请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倾听其他同学意见的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尊重知识。

2、再请一位同学回答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及时补充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如夹取砝码要用镊子,要轻取轻放等。测量时,态度要认真,要实事求是。仪器放置、操作过程要规范。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教师的示范作用更能保证实验科学顺利地完成。

(三)、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检查本组已有的实验器材,检查无误后开始实验。

板:一、固体的称量

1、调节天平的平衡:将托盘天平平放在实验桌上,把游码移到“0”位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粱平衡。

2、称量物体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大小,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从大到小试加砝码,直到天平平衡。指导学生在称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用积累法。(这里我会指导学生砝码放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以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相加,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把测量的结果记在表格中。

板:二、液体的称量

1、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

2、取下烧杯,盛上适量的水,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填入表格中。

3、在烧杯中加适量的水,重复上述步骤。

4、用差量法计算出水的质量。

5、测量完毕,整理好仪器。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分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实验总结

(1)选几组展示实验结果.(在选择展示实验结果的同学时,我会有意识地把不同的结果选出来,然后请学生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设计意图}我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这节课,我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今天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板书: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固体的称量。

三、液体的称量。

篇9: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单位,本节是对上节课《质量》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使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技能要求之一。这节课的内容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内容上难易适当,易激发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3)知道托盘天平的调节、使用和读数方法。

(4)学会正确使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以及生活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托盘天平是测物体的质量的仪器之一。用托盘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正确测出液体质量又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安排:

1.教学内容的安排:

(1)通过ppt和实物,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

(2)通过分小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找出规律,得出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

(3)通过与刻度尺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标尺上读数。

(4)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5)知识的运用:学会如何识别社会上短斤缺两的方法。

2.教材处理:

由于托盘天平有称量的范围,而教材中没有提及,根据实际应用,增加了天平的称量和感量的介绍,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验中找出规律,从而加深对天平正确使用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

1、由于本节内容难点不多,且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实验中培养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

2、重点知识重点解决,通过类比法(标尺的读法与刻度尺相比较)进行突破。

三、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实验中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中以ppt和仿真实验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增强教学效果,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

四、学法指导:

由于本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存在相当一部分差生,加上初二课时较紧,因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找出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

2.实验中,教会每个人读标尺上的示数(如果靠老师一个个地教,显然课时不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去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验中去得到证明。

思考问题:

问题1: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如果左盘低,右盘高(指针偏左),应如何

调节平衡螺母?

问题2:在称量时,游码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在称量前,如果天平未调平衡,左盘低,右盘高,则测出物体的质量比

实际的质量是偏大还是偏小?反之又如何?

问题4:在调平天平的过程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则测出物体的质量比实

际的质量偏大还是偏小?

问题5;如果用已磨损的砝码去测物体的质量,结果又如何?

问题6:如果砝码上沾上了杂物,则测出物体的质量又如何?

问题7:在称量时,如果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错误),能否通过一

定的方法求得物体的质量?

问题8: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问题9: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

问题10:如何测量一滴水的质量?

问题11:一堆相同大头针,估计几千个。利用现在的仪器,能否很快知道大头

针的数目吗?

问题12:如果测量固体的质量后再测量液体的质量,课时显然很紧张,再说以

后测量液体的密度时还要先测量遗体的质量,所以这次如何测量液体的

质量改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正确测量不同液体质量的方法。

4.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规律。

5.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流程:

情景(托盘天平)→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学生活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活动→得到结论(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的质量)→学生讨论: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应该注意的事项

六、板书设计:

1.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

(1)天平放在水平台子上

(2)游码移至零刻度处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使天平平衡。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物体放在左盘中

(2)在右盘中增减砝码,使指针接近零刻度

(3)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在刻度板的中央。

3.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的质量

4.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每一架天平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放在天平上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2)不能将潮湿的、腐蚀性的物体直接放在托盘中。

(3)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用毕及时放回砝码盒中。

七、教学评价:

活动卡:将十二个思考问题改变成十二题目进行课堂反馈。

篇10: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电压、电流和时间有关,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让学生看书图9-1,画出电路图,目的了解实物的连接方法,……当一个量随着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ABC层次学生各一名,在教师引导下计时读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让全体学生观察小车上升的高度,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电压值,电流值做两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第二次小车为什么升的高呢?学生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大。教师讲解: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近似看成等于电动机对小车做的功。小车上升的高,说明电流做的功多。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回答: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让学生推想,保持电压、电流值不变,延长通电时间,小车上升更高。结论:保持电压、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通过上面实验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出了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的单位焦耳有一个具体认识,告诉学生在力学中将两个小鸡蛋举高1米(匀速),做功约1焦。在电学中每秒钟通过普通电灯的电流所做的功是几十焦,每秒钟通过洗衣机的电流做的功约为200焦左右,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单位在电学使用中显得很小,生活中用起来很不方便,常用度做单位。1度=3.6×106焦。生活中用什么来测电功呢?用电能表。

3. 电能表

讲清读数方法和计算某段时间内用电度数,看书上图9-4,让学生了解一度电的作用,渗透节约用电教育,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环节:让学生小结,把这堂课知识形成体系。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为此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自查形式,选择题,用答题卡,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了双重反馈。

四、说板书

采用横向板书。一什么是电功。二、怎样计算电功。三、用什么仪器测电功。使教学具有流畅性,同时学法一目了然。难点:讨论归纳法。重点:感知探索法。

五、说时间

复习提问约4分钟,引入新课约1分钟,新课教学约24分钟,小结1分钟,巩固练习约14分钟,作业约1分钟。这样做到三快一慢,导入新课快,进入重点快,训练节奏快,突破重点、难点慢。

附:(练习题)

一、填空题:采用自选自查形式

A层次:1.电流所做的功叫( )。国际单位是( )。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 )能转化成( )能的过程。通电的电动机将砝码提起( )能转化为( )能。

3.实验研究表明:电流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 )( )( )和( )成正比。计算公式是( )。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 )( )( )和(

)。生活中常用( )做电功的单位。

4. 用来测定电流做的仪表是( )

5.某户电表月初示数:123 4 0 月末示数 12962 ,本月用电( )

B层次:6.有一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是0.5安,在2分钟内电流做了900焦的功,那么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 )伏

C层次:7.两只电阻R1:R2=4:3,串联接入电路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 ),若t相同W1:W2=(

),并联执着入电路,I1:I2=( ),在相同的时间内W1:W2=( )

二、选择题(出示答题卡,对3个为A层次,4个为B层次,对5个为C层次)

1.以1安的电流通过5欧电阻,在1分钟内,电流所做的功是( )焦

A300 B1800 C720 D360内

2.两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分别并、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总电功W1和W2之比为( )

A2:1 B1:2 C1:4 D4:1

3.一只灯泡两端电压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在相同时间内,它消耗的电功为原来的( )倍。 A B2 C D4

4.电能表测( ) A电功 B电压 C电流 D消耗电能

5.属于电功的单位有( ) A度 B焦 C伏·秒

三、判断题:(用手势,出示左拇指和食指为对号,两食指交叉为错号,对3个为A层次,即3A,同理:5B,6C

1. 1度电表示电流能做功3.6×106焦耳

2. 电阻是484欧,两端电压220伏,通电一分钟消耗电能是6000焦耳

3. 导体两端电压越长,通过电流越大,做功越多。

4. 导体中通过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这段导体中做功就越大。

5. 1焦=1伏·库=1伏·安·秒

6. 某导体电阻为4欧,每秒钟内有5库电量通过,电流做的功为100焦。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