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课件,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那么应当如何写课件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课件(最新6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
丧(sāng)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颓(tuí)
唐(táng)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亏(kuī)
空(kong)勾(gōu)留(liú)
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
2、纷纷落下的样子( )
3、凄惨暗淡,不景气( )
4、失业在家( )
5、短时间停留( )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7、衰颓败落( )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既而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聆听《父亲》,感悟艰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一、 教学设想:
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评论不属于记叙文,属于新闻文体,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了解它的新闻性即可。
理解本文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以及作者说理的层层深入。,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谁等知识,点到即可。
体会作者提出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精神的精髓,培养创新意识,理解发扬这种精神的意义。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刚刚了<美>,知道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知空后爆炸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震惊,在震惊之余,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止步不前还是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给我们很深的启示。
(二)、范读课文。
(三)、字、词:故障 开拓 震耳欲聋 探索 苍穹 引擎 驾驭 惊心动魄
高处不胜寒
路漫漫其修远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1、同学快带读全文从最后 一段中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成为全体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
2、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讨论,请结合以上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十分符合新闻评论的要求,它先事实然后提出观点,先三个月前报道的新闻事实,接着由飞机联想到早期的飞机,又由天事业联想到一切科学事业,由自然科学联想到社会科学,然后由大师实例中得出观点。
4、第一段,思考:段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美“挑战者”号知空后爆炸这一事件上的看法?
5、第二段思考题:作者联想到早期的飞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说明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飞机,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说明在些事业的发展史上,有一大批勇敢者失去了天飞机和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
6读第三四段,思考:这两段列举了好几个融合,请从文中找出来,你认为作者有堆砌之嫌?为什么?
没有堆砌之嫌,这两段作者是层层深入来说理。
如果没有层层深入的说理,只是不断的举例,那么,就有堆砌融合運嫌,反而使人感到罗嗦,庞杂,同样,没有一层层地举例,只是层层深入地说理,这理缺少融合的依托,就会显得空泛无力。
只有由事即理,事理结合,文章才血肉丰富,富于活力。
作业:课外就生活中遇到或听到的一件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写一篇短评
【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中。
2、品析两地雪景的不同特点,学习文章细致的写景方法及通过对比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两地雪景的不同特点。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情况
1、学生汇报有关“雪”的故诗句。
2、教师投影小结,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句当堂背诵。
二、导入新课
1、导入语:
雪是春雨的亲姐妹,是春天派出的使节,它把生命溶进了土地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儿,它引发了无数文人的遐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雪》,品味鲁迅笔下的雪的韵味。
2、作者简介: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完成有关填空。
3、鲁迅作品:
⑴ 提问:
列举出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⑵ 导出《雪》:
介绍《雪》的文体;及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4、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速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要求学生迅速浏览全文,标注自然段落序号,思考: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
2、文中有一词暗示了作者认为两地的雪景是不同的,请找出来。
四、粗读──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两地的雪的不同特点
1、播放录音,对学生提两点要求:
⑴ 将难度、难写的字圈好,注音。
⑵ 划出能体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特点的词句。
2、出示幻灯片,展示要注意的生字词。
3、学生汇报各自划出能体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特点的词句。
4、教师提问:
这些词句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结构作用?
(是各片段的中心句或总起句)
五、品读──进一步体会两地的雪的特点,学习文章细致的写景方法
品图1~5 ,析第1段:
1、出示幻灯片图1~图5,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配图。
2、提问:白茫茫的雪野上偶尔露出些含苞待放的花色,还看到点点草色,这不仅让我们从寒冬中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隐藏在白雪下的勃勃生机,你能从文中找到原文,表示类似的意思吗?
(明确:“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以上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江南的雪景的什么特点?
4、全班诵读第一段,边读边再一次品位江南滋润美艳的雪景。
品图6 ,析第2段:
1、出示幻灯片图6,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配图。
2、学生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在这里写出了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品图7,析第3段:
1、出示幻灯片图7,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配图。
2、这一段写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江南的雪的特点是──滋润美艳、明艳有趣、不能持久。
品图8~图9,析4~6段:
1、出示幻灯片图8,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配图。
2、提问:概括朔方的雪的特点。
3、品图9,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配图。
4、提问:概括朔方的雪的特点。
5、教师小结朔方的雪景特点。
六、研读──比较南北雪的不同特点,学习通过对比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1、作者写两地的雪景角度相同吗?
(提示:写景由动、静态的描写,可以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描写)
明确:前者是从色彩、静态的角度描写突出他的美艳、温润;后者是无色的、动态的描写突出他的孤寂、昂扬。
2、这种写法称为?
(对比)
3、教师小结:
作者描写南方的雪着重写了他的色彩丰富,写出他的美艳、温润;更突出朔方的雪的单调的颜色,衬托出后者的孤寂感,对朔方的雪的动态描写突出他的昂扬。这就是对比的作用。
七、拓展延伸
1、堂练:
仿照“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我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描写广州春雨景色。
提示:
⑴ 抓住春雨景色的一个特点。(细、多、轻、迷蒙、多彩等)
⑵ 列举能表现这种特点的景物若干(木棉花、杜鹃花、紫荆花、榕树、草、行人、伞等),注意代表性,注意景物的排列顺序,出示相应的图片 。
⑶ 展开充分的想象。
2、抽取2篇当堂简评。
3、出示范文《春》节选。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结合《雪》的写作背景,分析鲁迅对两地的雪的态度和倾向。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在雪地中玩过的游戏,也可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教学目的:
一、理解作者赞美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的深刻含意。
二、学习本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由描述进而引申赞美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熔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炉。
教学关键:
同难点。
教学方法:
设计“自读思考和练习”,指导自读、组织讨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指导学生学习“自读提示”导入新课文的学习。
二、范读课文。
三、出示自读思考题,指导自读。
(一)基础知识
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闲暇、愫、奂、墩、潺、胯、沟壑、竣
2.解释词语:
①美轮美奂
②全中情
③栩栩如生
④潺潺
⑤藐视
⑥情愫
3.造句。
①感慨
②淡妆素裹
③神韵
④遗留
(二)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三)作者在文中叙写了有形的桥和无形的桥,详细描写了哪几座有形的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为什么要写无形的桥呢?
(四)划出文中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的部分,试各举一例,说说它们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检查“基础知识”的完成情况。
五、组织学生就(二)~(五)开展讨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分(1—2)回忆巴黎的游踪,赞美名胜古迹。
二部分(3—4)赞美巴黎有形的桥。
三部分(5)赞美巴黎无形的桥。
单元小结:
指导学习《巴》“自读提示”,任意比较两篇文章异同。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西师版12册语文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教学重点: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烈赞美夏天的思想感情。学习的难点是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建议本课教学用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教案《西师版12册语文教案》。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夏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教学目标】
1、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u盘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 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五、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六、学生质疑
七、小结: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绝不可能都一 一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相略得当的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的介绍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宫。
八、布置作业:
A组 预习、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B、C组、“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音3遍
【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