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美术说课稿【10篇】
一.说教材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喜爱,本活动贴近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制作小汽车,设计出自己心中的马路。
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示范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在黑板上画上制作小汽车的图示。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和回忆已有经验的能力。
观察分析法:幼儿已经有过外出观察马路的经历,在课中可以互相交流关于马路上马路旁的景象。
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小汽车,并装饰汽车,最后还有合作装饰一条马路。让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获得制作汽车,装饰马路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三.说怎么教
首先通过猜谜游戏带入汽车,引出马路,让幼儿互相交流马路上的景象,并出示简单的马路图,让幼儿观察发现,各种汽车做法不同(折、画、剪贴),一起幼儿折汽车的兴趣。
在制作小汽车时,我想通过图示,让幼儿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在考虑到这是新内容的情况下,我决定在幼儿无法完整折出汽车的情况下,带领幼儿一起看图示折,针对部分不会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这部分时间会用的比较长。
将幼儿分组,把汽车贴在事先准备的“大马路”上,幼儿合作将心中的马路画下来。
最后将各组的马路合并在一起变成一条更大更长的马路,幼儿给其取名字“热闹的马路”呼应主题。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马路上热闹的景象。
2.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并会添画马路上和路旁的景象。
3.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马路上的热闹。
活动准备:白纸、油画棒、剪刀、双面胶、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出汽车
1.谜题:充气橡皮腿,喝油不喝水,送人有载货,奔跑快如飞。(打一交通工具)
答案:汽车。
2.(出示汽车卡片)今天老师也带来一辆汽车,现在我们就跟着它去马路上转转吧。
3.小朋友回想一下马路上和马路旁边都有些什么?(树,汽车,人,红绿灯,斑马线等)
4.马路上有这么多东西啊,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5.图画画的是一个十字路口,上面都有些什么?
6马路上的汽车有什么不同?(引出有画的有剪了贴的还有折了贴的)
7.这种折汽车你会折吗?想学吗?
(二)尝试边看图示边折汽车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白纸,边看图示边折。
2.分步请幼儿讲解他是怎样折的(如对边折等)
3.在重点难折的地方,先请幼儿尝试自己看图折,不会的话再跟随老师折。
4.给自己的汽车涂好看的颜色
(三)操作活动:装饰马路
1.分成2组,将折好的汽车贴到马路上。
2.在空的地方用记号笔添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把马路填满。
3.在路旁画上你以前看到马路旁的景象(如树,房子,人等)。
(四)评价,并给马路取名字
1.将两组的图画粘连在一起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由评价这幅大图。
2.提议给这大图取个名字。
3.最后采用:热闹的马路。
一、说教材(——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具,更易引起幼儿共鸣。)新《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想象、创造,活动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关节进行玩色)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幼儿对于色彩丰富,内容鲜明,形象生动的美术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要,而他们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生活艺术氛围也成为了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我设计的这堂美术活动《魔力手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艺术力的机会,而且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根据年龄,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多元化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尝试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变形想象添画,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胆动手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想象添画。(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利用关节弯动印染;难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
三、说准备——考虑周全,注重细节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物质准备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颜料(滴于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记号笔、抹布。
(经验准备有:幼儿了解过手的特征,有过玩色经验。)
(在物质准备时还注意细节的设计,将颜料滴在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这样幼儿在蘸的过程中就不会打翻或滴漏,能适度控制颜料,保证作品的成功率。)
三、说过程——游戏贯穿,层次清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目标为指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兴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儿戴手套操作,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方法);最后,组织小手变形游戏、添画,(启发想象)。
(一)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第一环节:观察小手,引发兴趣)
1、师:我们都有一双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弯弯有关节,我的小手真灵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请幼儿分别点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弯曲手指,发现关节。
(幼儿对小手已有认识,所以都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从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了在师生的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打下铺垫。
(二)教师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环节,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师:快乐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礼物。(出示手套)看,这是什么?(手套)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来试试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教师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动小手,变化手的动作。(师引导语:“六一六一真快乐,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老师继续弯动手指,变换不同部位去轻触颜料。(引导语:“跳进颜料真有趣,拇指弯弯碰一碰,食指弯弯碰一碰……每个关节动起来”在这里我巧妙地将指导语言编成小儿歌,使讲解示范的过程更清晰、简练。并注意)提示:轻轻地触碰颜料,自由选择颜色。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方法)而运用示范讲解使得内容很直观,易于幼儿了解,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暗示、提示,为幼儿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础(做准备)。
(三)幼儿戴上手套尝试(第三环节,幼儿操作,运用方法)
(引导语:你们的小手有没有得到六一礼物?让你们的魔力手套也来变一变!)
1、在这里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轻碰颜料;尽量多的弯曲不同关节,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师:你们也来戴上魔术手套试试吧!
3、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戴上手套后,弯动各个关节,进行印染。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信心和发挥想象。
4、待大部分幼儿完成后,老师组织欣赏评价:我们的魔术手套都变成什么样了?请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变成五颜六色了)这一环节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四)组织变形游戏(第四环节:变形添画,启发想象)
1、哎呀,我的魔术手套又要变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师做一个造型。
2、请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老师的魔术手套变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师随即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添画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这两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接着请幼儿也来变一变,说一说,画一画。这一环节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受任何限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充分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力,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请幼儿互相展示新造型,与同伴一起自由欣赏。你的魔术手套变成什么?邀请你的`魔力手套变出的朋友一起来跳一个“快乐的六一”舞吧!(带领孩子跟着音乐自由地跳舞。)这一环节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及分享的乐趣。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说教法——丰富形象,灵活运用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法、)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沉醉在与手套的游戏中,使幼儿感受魔力般的变化,动静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大班美术《魔力手套》的说课稿,有很多不足,请评委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绘画《小花伞》这一个活动选自《春天的秘密》这一主题,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而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学习了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同时通过画伞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伞。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通过帮助孩子认识不同伞,通过自己观察,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帮助幼儿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意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二、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花伞。
(2)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
(3)激发幼儿喜欢装饰的美术活动兴趣
给予对本次活动的分析,我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伞的造型设计上,通过多种感官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三、说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及给予幼儿美的感受,我把幼儿的作画纸设计成白纸伞,同时我运用大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伞,通过小图片的出示,让幼儿知道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后伞的造型,激发创造意识。
四、说教法
绘画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大胆创作。为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让幼儿观察为主,通过故事导入,看看、说说,让幼儿感受各种伞的造型,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这样做,我觉得不仅让幼儿大胆参与活动,还能激起幼儿大胆探索、创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成目标。
图片引导法:小图片的运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由于要创作各种不同的伞,在孩子的思维中伞的造型还不多,为此通过各种伞造型的小图片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圆和线条又能创作出什么伞……给幼儿创作的意识。
五、说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我们听过小花伞的故事,故事中:一会太阳就躲进了乌云里面,“轰隆隆”打雷了,“嘀嗒嘀嗒”下雨了,小动们出去玩,都忘记带伞了,哎呀小动物们被雨淋湿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吧。我们怎样才能使小动物不被雨淋到哪?
2、(出示图片)看这些伞有什么不一样呀?幼儿回答。
师:总结: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高矮不同。(在这一环中,通过孩子看看、说说,让孩子知道原来伞的造型是很多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伞。
3、你喜欢那一把伞?这伞是有那些图形宝宝和线条宝宝组成的呀?(幼儿回答)师示范画伞及组合的线条。(这是解决活动难点的环节,通过小图片的运用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创作。
4、幼儿操作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图片的辅助,孩子们对伞的创作有了底,在操作中这时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经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5、讲评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可以帮助孩子进行互相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一、说教材: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是培养和引导幼儿对追求美,感受美,探求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小班美术教育目标要求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能说出红,黄,绿,橙等几种基本的颜色,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彩色的线条》是小班的一节艺术课,通过对两种不同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线条的美的过程中,让幼儿在玩中认识波浪线和螺旋线,在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操作尝试中,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情感,并且大胆话出各种线条。因为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画画的,所以我我选择了这节课。
二、说设计思路:
《彩色的线条》是小班的一节艺术课,艺术活动“彩色的线条”是一个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尝试的教学活动,然而针对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活兴趣,发挥艺术活动的愉悦功能”,我把活动重点落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在“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逐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色彩知识。
三、说活动目标:
1、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发,逐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其实从一个学期下来看,大部分幼儿对这三原色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为了以后奠下更好的基础,进一步强化。
2、让幼儿认识波浪线,螺旋线,并能大胆绘画出这两种线条。
四、活动的重、难点在于:
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操作各色毛线和彩带。
针对此难点,我将注重材料种类与量的把握,并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考虑环节的先后顺序、材料的合理摆放等。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愉悦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
五、活动准备: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毛线,红,黄,绿三色的彩带,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黑板,课本等。六、活动过程
1、说学法:
让幼儿分组玩摆放毛线的游戏,将毛线摆放成各种不相同的线条。此时幼儿会显得比较兴奋,接下来通过个别幼儿的尝试,让全体幼儿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种色的毛线变化。在玩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大胆创设各种玩法为了让使幼儿更有兴趣。
2、教师示范跳彩带舞,幼儿先观察。将幼儿分组,跟音乐自由跳彩带舞。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线条的变化和不同。
3、说学法:
前面的其实都是为下面的做铺垫。活动重点落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在“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先提要求然后让幼儿分组展开尝试。这个过程中,可能很多幼儿会比较盲目,这个时候就要我更多的引导。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尝试上也就有不同的选择和范围。同时边尝试边让幼儿和好伙伴产生交流。浅移默化的培养。
出示范画[彩色的线条]并作简单的讲解和说明。
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画出波浪线。螺旋线。
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欣赏是每个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展示幼儿的大好时机。这个环节中主要的就是以欣赏作品为前提,教师引导为主轴,幼儿讲述作画想法及交流内心的感受,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为最终目的,让幼儿自由发言。讨论。当然这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增进师幼情感的好时机。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中班下册主题画《我家的房子》。本节课是在幼儿学习了添画、涂色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幼儿对主题画的认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染纸、意愿画打下基础,结合《幼儿指导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所以在《我家的房子》主题活动中我设计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想象并粘贴出幼儿心中的房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外形结构、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讲解等形式使幼儿掌握各种房子的外形以及做房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幼儿观看多媒体、观察老师的家、动手粘贴等活动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大胆创作粘贴的能力。
活动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体现了幼儿“学”和教师“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法以及学法,使教师有目的的引导“重点”,化解“难点”,本着这样的观念,我设计本次学习活动重点为:让幼儿想象做出自己最喜欢的房子。难点是:教幼儿学会粘贴的方法和技能。
二、说教法:
根据活动需要,我主要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幼儿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加深对艺术的认识。还采用了示范讲解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三、说学法:
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并从中感受美创造美。因此我主要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实现三维目标,更好点的凸显重点,有效的化解难点,体现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我打算用两此活动来完成本主题内容。活动一:让幼儿粘贴出心中的房子,使幼儿对自己心中的房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活动二:让幼儿画出心中最美的房子。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对美的提炼和升华。今天我打算只完成活动一的教学内容:
整个活动流程我用了五个环节来完成的,每个环节的过渡都是由浅入深的进行导入,最后达到使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的这种境界,特别想做出心中最美的房子。
我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谈话活动:“现在的家”。通过幼儿平时的观察和课堂上的回忆让幼儿畅所欲言的说一说现在的家在哪,房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我的第二个环节是课件展示:“美丽镇巴的房子”和“卡通王国的房子”。这一环节我收集了几张镇巴的图片通过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房子的不同外形,后来又把幼儿引入到卡通王国里去观察房子的不同外形。现在他们已经对不同外形的房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以一个小小的游戏把幼儿引入到第三个环节:“我的家”(关于老师家的画),通过师幼谈话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家多漂亮,从而生出自己造漂亮房子的愿望。
第四个环节:幼儿粘贴:“心中的房子”。这一环节中就是示范清楚幼儿粘贴的步骤和方法。幼儿亲手操作的时候,我要给予引导或指导个别幼儿。
第五个环节:展示幼儿作品。表扬做得好的幼儿,鼓励需要进步的幼儿,同时还要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小家,还要爱幼儿园的大家。跟随着音乐走到外面再仔细看看我们美丽的大家园。
总之,对本节活动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撕纸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动手本事方面是一种兴趣比较浓厚的活动,虽然撕纸这过程在我们成人看来并不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能够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并且撕纸这过程,还能够锻炼幼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以往在小班的时候,我已观察到孩子们在撕纸过程中的一举一动,看到孩子们积极的兴趣。于是,我经过《逛动物园》这个题材,设计了一节比较生动趣味的美术撕纸活动,并且幼儿对于各种动物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然后经过动物的导出,更加增强了幼儿自主参与动手操作的兴趣,所以这一活动既贴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合了幼儿的现实需要。
(二)说本班幼儿情景:本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本事方面已有了必须的操作基础,平时在活动中经常有培养幼儿撕纸的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已有的前提基础撕、贴,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本事。所以我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能够自我大胆去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幼儿能积极有兴趣地参与,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经过活动的开展来锻炼幼儿的手指动作灵活性。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有目的地撕纸,并经过活动的开展来锻炼幼儿的手指动作灵活性。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能大胆想象来经过撕与添加的方式表现不一样的动物,并感受撕纸活动带来的创意欢乐。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使本次活动能够有目的实施开展,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1、幼儿已有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有逛动物园的经验。
2、幼儿人手两张纸,教师用的示范大纸张两张,颜色纸若干张,颜色鲜艳的`广告纸。
环境准备:1、布置成动物园的场景:树、草坪、池塘、动物等景象,自选柔和的音乐。
2、动物课件,投影仪、电脑。
三、说教法:
我根据幼儿的学习情景和前提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教学直观法、提问法、亲身体验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我要采用以上的这些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处于幼儿时期的思维性质,他们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点思维,所以我用看课件的形式直接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让幼儿近距离体会动物的生动形象,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让幼儿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和启发幼儿灵活的思维,并且也能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活动的重点资料。
采用亲身体验法是因为能够让幼儿亲自地参与到活动的环境中,活动的操作中,能够让幼儿有了真正实践的感受,并且孩子经过参与,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
四、说学法。
幼儿在这撕贴活动中,孩子们经过观察、参与情景游戏的氛围,来激发积极地参与态度,从而直接地看到了各种不一样的动物,并且亲身实践到操作过程中,是幼儿更深入地认识动物,然后在活动中把自我喜欢的动物表现出来。
五、说活动过程。
我结合了本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已有前提基础,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2、经过逛动物园,导出幼儿学习操作撕与添加的方式来表现不一样的动物。
3、引导幼儿自我操作,撕出自我喜欢的动物,并给添加上动物的眼睛、尾巴等。
4、评价小结。
一、教师以游戏“逛动物园”导入,看课件播放的动物,激发幼儿讲述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1、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小朋友们进入预设的场地去逛动物园,(教师事先布置好场地)。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走进动物园,师:小朋友,此刻我们来到动物园了,你们看一看这儿会有什么动物呢(教师利用投影仪放出各种动物图片给幼儿观察,如:长颈鹿、斑马、狮子、大象等)。
二、经过逛动物园,导出幼儿学习操作撕与添加的方式来表现不一样的动物。
1、师:问幼儿,刚刚我们去逛动物园的时候,看到了许多的动物,那小朋友最喜欢哪些动物呢?(幼儿回答有哪些)师:那此刻我们一齐来把喜欢的动物给变出来,好吗?
2、教师出示一张纸,看看有哪位小朋友能够变出你喜欢的小动物,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并强调纸和双手来操作。
3、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撕纸的方法,双手的食指与大拇指相对捏住纸,(教师比较形象地引导幼儿:让幼儿把大拇哥和二拇弟他们请出来,今日他们两兄弟要来合作撕纸,然后教师示范撕一只小兔子给幼儿看)
4、教师出示已撕下来的小兔子,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小兔子身上还缺少了些什么呢?经过提问幼儿,引出要给小兔子添加眼睛、尾巴等,并示范怎样添加,(能够撕下一小圆点的纸贴上去或用笔画上去)
三、引导幼儿自我操作,撕出自我喜欢的动物,并给添加上动物的眼睛、尾巴等。
1、发给每个幼儿纸张、笔、胶水这些材料,引导幼儿撕出自我喜欢的动物,2、教师提醒幼儿撕的时候要用到大拇哥和二拇弟两人来合作撕,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
四、评价小结:所有幼儿围坐过来评价小朋友操作的各种不一样动物,教师给予鼓励幼儿。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头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资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第一单元《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出示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一个统领下文的铺垫作用。
2、教学资料:
本课经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的逻辑思维仍需要很多感性经验来支持;想像力中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供给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加强对美术不一样种类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到达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以材料的不一样来区分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一样,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一样。使学生掌握对美术作品分析、理解、评价的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经过很多图片欣赏,教师正确引导,对中西作品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掌握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会用新型的美术材料来体现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的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和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的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美术作品所用材料的不一样而带来的不一样画面效果。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景,我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不一样种类的美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一样?”之后放映各种不一样种类的美术作品作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资料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思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片,在欣赏过程中,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领悟到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探究欣赏—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很多的各种不一样材质的美术图片,让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准备:收集自我喜欢的美术作品。
2、激趣导课
首先,我以问题挑战学生:
(1)你们见过哪些美术作品?
(2)他们的材质分别是什么呢?
并以展览的形式把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欣赏,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再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图《父亲》,《人桥》“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产生好奇,感受不一样材质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最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不一样种类的绘画工具,像国画工具、油画工具、水彩画工具以及其他种类的绘画工具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正确的确定出美术作品是用哪些绘画工具完成的。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资料。
3、探究欣赏
美术是运用必须的物质材料经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想了解它丰富多彩的资料吗?让我们一齐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我首先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
让学生甲指出油画《父亲》,学生乙找出油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找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楚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然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一样,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一样。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前面所观看的《父亲》——《人桥》对照,提问:“同样是画人物,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人桥》记录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架桥部队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
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二色,在比较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现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红、绿二色叠印产生的中间色和点点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而油画《父亲》画面有一种杯具性的震撼力。
这幅油画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画家借此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让学生了解两幅作品的背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不一样材质及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又从课本之外找了一些不一样种类的图片,让他们做出比较。
最终总结出,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出示板书)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绘画又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经过对图片的很多欣赏比较,自我体验美术作品由于材质的不一样所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4、思考讨论
了解美术四大类后,我会继续让学生对刚才所观看的图片进行讨论:
《家庭组》——《马赛曲》:“同样是雕塑,表现手法不一样,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水芙蓉》——《故宫太和殿》:“中国画与中国古建筑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探究欣赏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资料,掌握不一样材质的基本特点。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最终,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有不一样的材质构成。经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资料的同时,经过课外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经过对图片的很多欣赏,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四大门类中,感受祖国那份几千年来沉甸甸的美术文化。
学生经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让学生看出不一样画种的不一样效果。
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中,按工具材料的不一样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在本节课最终我将给学生推荐以下相关的学习网站和书籍。
四、教学评价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教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
让大部分学生到达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并且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到达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资料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我的个性,经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讨,到达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
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
(略)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上的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从本学期开始,新教材里有了多了名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经典绘画作品,直接与大师作品对话,更好的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对活动也很感兴趣。于是在感受名画构图、色彩、线条的同时,我又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画,本次活动我们以“红色中的和谐”作为欣赏内容,《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作品非常符合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活动中试图打破幼儿的视觉习惯,让他们感受冷暖色的对比,从而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水平。
但对于大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冷暖色的对比稍有困难,因此,我把此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幷能尝试把冷暖对比色运用到幼儿绘画中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准备的材料有“课件马蒂斯的作品”、“空白的画——《家》”。课件制作巧妙、颜色鲜艳,冷暖对比强烈,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提高了观察兴趣。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法并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幼儿看名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画面中所运用的冷暖对比色以及动静对比等内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集体交流、教师小结,让幼儿理解作品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冷暖色的运用,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知与讲述。
二、分析与解释。
三、幼儿作画。
四、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感知与讲述中,我直接出示名画让幼儿观察,通过几个简单的提问让幼儿说说画里有些什么,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建立幼儿已有经验与新学习内容的联系。让幼儿初步与大师作品直接主动对话,他们潜在的艺术潜能被调动了。这些问题比较简单,可让幼儿自由讲述,我不做任何评价,只要孩子能说出就可以。本环节中发现孩子们还是比较积极去观察的。(上课过程中发现的积极还是不足)
在第二个环节分析与解释中,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首先让幼儿说说看到画中很多红色的感觉,然后在再通过提问“画画的人除了用红色还用了什么颜色?”引出冷暖对比色在作品中的运用。接着让幼儿找找画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色?在幼儿充分讲述后,我做了一下总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使幼儿加深印象。动静对比环节中,我请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哪里用了直线,哪里用了曲线。然后再谈谈看直线和曲线的不同感受。
为了加深幼儿对直线和曲线动静对比的认识,我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上课过程中发现的积极还是不足)欣赏活动不能只注重对一件作品的欣赏,还必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从而使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欣赏经验。因此,我在介绍画家的同时,又请幼儿欣赏了马蒂斯的其他作品,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大量运用强烈对比色彩的风格。
第三个环节是幼儿作画,我设计的是,出示一副未涂颜色的画——《家》,并问幼儿“小朋友你自己的家漂亮吗?”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再通过欣赏色相环,引导幼儿把对作品中冷暖色调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涂色作品中,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力。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多数孩子颜色涂的还是很有创意的。
第四环节结束活动,我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老师,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过程中发现的积极还是不足)
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情况分析:本次开展的活动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家园杜宇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先欣赏歌曲,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我们美丽的家园里有哪些景色,再通过刮画来表现出家园的美丽。本次活动的难点就在于,幼儿对刮画技法的掌握,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教育目标
1、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2、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3、感受刮画作品的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范例一张;
2、刮画纸若干;
3、特制刮画笔若干。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重点采用情景导入法和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幼儿思考,最后采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手段,我把它放在最后,主要是体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学法:主要以“示范讲解法”为重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刮画技法,正确运用,然后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作画空间,在基本了解家园景色的前提下,幼儿独立思考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
——小朋友,你们好!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蓝蓝的天空、2自由飞翔的小鸟3、美丽的鲜花)
——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
2、我们的家园真美,老师把刚才的歌曲制成了一幅美丽的家园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漂亮吗?(欣赏范画)
——这幅画是什么画呀?
示范讲解:它有一种专用的纸叫刮画纸,它还需要一支神奇的魔笔。他能刮破黑夜,刮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师讲解边出示画纸现场作画)
——我们的家园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现在请小朋友拿我送给你们的魔笔画画咱们美丽的家园。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一、说教材(——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具,更易引起幼儿共鸣。)新《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想象、创造,活动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关节进行玩色)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幼儿对于色彩丰富,内容鲜明,形象生动的美术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要,而他们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生活艺术氛围也成为了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我设计的这堂美术活动《魔力手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艺术力的机会,而且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根据年龄,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
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多元化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尝试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变形想象添画,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胆动手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想象添画。(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利用关节弯动印染;难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
三、说准备——考虑周全,注重细节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物质准备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颜料(滴于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记号笔、抹布。
(经验准备有:幼儿了解过手的特征,有过玩色经验。)
(在物质准备时还注意细节的`设计,将颜料滴在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这样幼儿在蘸的过程中就不会打翻或滴漏,能适度控制颜料,保证作品的成功率。)
三、说过程——游戏贯穿,层次清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目标为指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兴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儿戴手套操作,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方法);最后,组织小手变形游戏、添画,(启发想象)。
(一)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第一环节:观察小手,引发兴趣)
1。师:我们都有一双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弯弯有关节,我的小手真灵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请幼儿分别点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弯曲手指,发现关节。
(幼儿对小手已有认识,所以都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从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了在师生的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打下铺垫。
(二)教师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环节,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师:快乐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礼物。(出示手套)看,这是什么?(手套)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来试试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教师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动小手,变化手的动作。(师引导语:“六一六一真快乐,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老师继续弯动手指,变换不同部位去轻触颜料。(引导语:“跳进颜料真有趣,拇指弯弯碰一碰,食指弯弯碰一碰……每个关节动起来”在这里我巧妙地将指导语言编成小儿歌,使讲解示范的过程更清晰、简练。并注意)提示:轻轻地触碰颜料,自由选择颜色。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方法)而运用示范讲解使得内容很直观,易于幼儿了解,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暗示、提示,为幼儿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础(做准备)。
(三)幼儿戴上手套尝试(第三环节,幼儿操作,运用方法)
(引导语:你们的小手有没有得到六一礼物?让你们的魔力手套也来变一变!)
1。在这里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轻碰颜料;尽量多的弯曲不同关节,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师:你们也来戴上魔术手套试试吧!
3。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戴上手套后,弯动各个关节,进行印染。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信心和发挥想象。
4。待大部分幼儿完成后,老师组织欣赏评价:我们的魔术手套都变成什么样了?请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变成五颜六色了)这一环节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四)组织变形游戏(第四环节:变形添画,启发想象)
1。哎呀,我的魔术手套又要变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师做一个造型。
2。请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老师的魔术手套变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师随即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添画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这两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接着请幼儿也来变一变,说一说,画一画。这一环节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受任何限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充分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力,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请幼儿互相展示新造型,与同伴一起自由欣赏。你的魔术手套变成什么?邀请你的魔力手套变出的朋友一起来跳一个“快乐的六一”舞吧!(带领孩子跟着音乐自由地跳舞。)这一环节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及分享的乐趣。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说教法——丰富形象,灵活运用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法、)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沉醉在与手套的游戏中,使幼儿感受魔力般的变化,动静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大班美术《魔力手套》的说课稿,有很多不足,请评委老师多多指点。谢谢!